【调研】关于全县电子政务建设思考(会员分享)

阅读数:2113 文章字数:5346

关于全县电子政务建设思考


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电子政务与群众工作生活休戚相关,联系紧密,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须臾不可懈怠。

一、电子政务概念

()电子政务的涵义

电子政务,就是以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为切入点,通过集成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改进决策质量、降低行政成本、改善工作效率和提高廉洁程度为重点,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以直接、非接触和虚拟的方式,向社会提供全方位与跨部门、超越时间与空间、行为规范与透明、符合法律与惯例要求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过程就是工业时代的政府(即传统政府)向信息时代的政府(即现代政府)转变的过程。

()电子政务的内容

1、政府对政府的电子政务(G to G)。即各级政府、各地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包括: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电子档案系统、财税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考勤考绩系统、督查系统等。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府(G to B )。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社会管理与服务,方便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包括:电子许可与审批、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等。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 to C)。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的各种政务服务。包括:教育培训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服务、公众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等。

4、政府对工作人员的电子政务(G to E)。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OA办公服务、业务支持、教育培训服务等。

()电子政务的表现形式

电子政务可分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网(外网)和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内网)两方面。外网主要指政府门户网站及对面向社会提供的政务系统,为公众提供服务,主要包括公开政府信息,保障公民知情权;交流互动,及时了解民情;为公众提供便捷的业务办理和信息查询等内容。内网是政府办公人员使用的政务办公平台,实现公文交流、政府视频会议、信息查询、信息共享等一些功能,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电子政务城域网则是在城域范围内,建立一个开放的、基于标准的电子政务统一应用平台,实现政府部门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增强各部门工作的透明度。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电子政务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我国的电子政务起步,开始实行办公自动化。

第二阶段:1993年至1998年,随着因特网的引入和快速发展,中国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政府主导的系统工程 ,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第三阶段:国家和政府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主导,1999年由40多家政府部委(局、办)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电子政务建设有了一定的进展。

第四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数字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第五阶段: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云时代”。

()建设电子政务的意义

1、对政府的意义。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决策质量、增强调控能力;促进政务信息公开,方便地获取社会信息,打造“永不下班的政府”;提升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防止与减少腐败,打造阳光政府。

2、对社会的意义。促进信息开发与利用;推动共享发展;提供群众向政府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降低社会的行政消费成本,提高全社会的效益;利于加强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二、我县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取得的成绩

1、政府网站建设水平处于全市领先地位。旬阳县政府门户网站始建于2004年,由县政府办公室管理,县信息管理中心承担网站建设和日常维护,是各级政府机关履行职能、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官方网站,是政府机关实现政务信息公开、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经过多次改版和功能升级后,县政府门户网站主要突出政务活动报道、政务信息公开、公众服务、政民互动四大功能,成为我县对外宣传、发布政府信息、提供在线服务、加强政民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我县政府网站起步早、建设快,部门乡镇建站率高于其他县,全县的所有部门和镇在2007年左右都建设的有独立域名访问的网站。2015年,根据中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县级政府各部门、乡镇政府一律不再单独建设政府网站,利用县级政府网站技术平台开设子站、栏目、频道。经过充分调研,决定依托县政府门户网站对各镇各部门网站实行集约化建设,对全县各镇各部门政府网站进行了全面整改,统一规划,逐步并转。经过两轮关停合并后,41个镇和部门(原有53个政府网站由于机构改革合并为41)的网站已全部并转至县政府门户网站子网站或栏目,率先在全市完成了整改工作任务。筹资购置网站监测系统,实现人工+系统全方位全时间网站监测管理,县政府网站在上级的多次监测抽查做到了零差错、零问题,我县整合部门和镇网站资源,集约化建设政府网站的做法受到省市肯定。连续多年在全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活动中,排名前列,多次被市政府办发文通报表扬,评为安康市优秀政府网站。

2、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累计投资180万元率先在全市建立了电子政务平台;建立了电子政务中心机房,购置了专业的防火墙、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设备,并接入千兆互联网;逐步建立了电子政务城域网,县委办公区和县政府一号办公区的单位实现了与省市电子政务内网的安全对接。县内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四家网络运营商均能提供高效安全的网络接入,宽带、电话实现村村通。全县21个镇和20个政府工作部门,全县所有党群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均已组建局域网,接入互联网,接入带宽10M以上,为各单位电子政务应用的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和网络支撑。

3、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应用正在加快推进。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随着我县电子政务工作的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应用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全县169个党政及事业单位接入安康市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实现公文无纸化传递。2007年依托电信光网建设了视频会议系统,县、镇政府设立视频会议中心,方便会议的召开,很大程度的节约会议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2015年先后投资20万元电子政务督查平台、考勤考绩系统和扶贫二维码管理系统。开通联网运行的行政审系统、政府采购系统、县长信箱、在线办事等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一站式网上服务,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各行业单位一是利用上级单位提供业务系统进行信息采集报送,二是筹资建设行业电子应用系统,提高办公效率,如公安系统建立了天网系统,财政局建立了部门预算系统、工资统一发放系统,卫计局建立了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等等。总的来看,各单位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建设的意识在增强,积极性在提高,应用能力在提升,速度呈不断加快趋势。

()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我县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有许多成绩,但受制于理念、认识、人才、技术等因素,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

1、电子政务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一种是把电子政务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开发应用和政府业务流程整合,很多部门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或者成为上网娱乐的工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就是买些电脑,建个局域网,建个网站,把政府一些活动、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结合实际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务。还有一种就是对电子政务的理解仅局限于上网浏览新闻、查找信息、发送邮件等,电子政务知识有待普及。

2、电子政务发展缺少整体规划。目前我县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顶层设计,没有制定建设指标体系,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中长期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电子政务建设是单兵作战,随心所欲,单位之间缺乏沟通,缺少统筹推进、统一管理、长远谋划,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更谈不上电子政务的资源整合和整体联动。

3、电子政务城域网络建设滞后。我市石泉、紫阳、汉滨等县区已完成县级电子政务城域网建设,实现了电子政务外网到县直部门和乡镇的全覆盖,为全市网络协同办公系统应用部署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县仅县委办公区和县政府一号办公区的单位已经接入了电子政务城域网,其它各镇和部门尚未接入县电子政务城域网,电子政务城域网建设亟需加速推进。

4、系统建设各自为政现象突出。除直接使用上级提供应用系统外,各单位在自行建设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时,各自为政、全部照搬照用现象突出,过于倚重软件开发商,缺乏自主研发,应用系统建设专业性、交互性、适用性较差,功能单一,互联互通程度低,导致出现“信息孤岛”。存在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现象,这是我县电子政务建设最为突出、亟需解决的问题。

5、电子政务专业人才普遍缺乏。经过多年的电子政务培训,干部职工的网络应用和计算机应用整体水平不断在提升,但是,专业的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普遍并严重缺乏,尤其是缺少具有信息技术和行政管理经验的通才。即使一些学历较高的干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技能很强,但也是仅限于会用计算机,网络运营维护能力不强,对电子政务发展趋势更是缺少全面认识与预判。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电子政务方面的能力,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三、我县电子政务建设的策略与建议

电子政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步骤之一,发展电子政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深化改革的需要,时不我待。加快我县电子政务建设更是尤为重要,丝毫不敢懈怠,必须紧抓机遇,正视挑战,下大力气抓好抓实。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践证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困难不是技术,而是思想认识和组织协调问题。政府是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主要拥有者,也是信息技术的重要使用者。各级行政决策者及执行者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电子政务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具有重要意义。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赋予其相应的职能,加大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力度,避免政出多门和多头管理。要进一步强化“民本位”的服务理念,敢于勇于善于向公众开放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

()明确目标,规划先行。根据我县电子政务现状,聘请专业机构对我县电子政务进行研究和规划,尽快制定县电子政务中长期发展规划,把握好技术发展方向和政务改革方向两个方向,高标准、远谋划超前建设旬阳县电子政务,建设政府网络平台,做社会信息化的引导者。充分发挥我县电子政务建设基础牢靠的优势,力争用三年到五年时间推动我县电子政务在全市走前列、树标杆,打造电子政务建设旬阳模式,实现电子政务建设追赶超越。

()整合资源,协调发展。坚决摒弃电子政务建设“推倒重来、全盘照搬、各自为政、急躁冒进、追求豪华”的倾向。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统一优化整合网络资源、统一信息安全体系、统一应用系统设计、统一数据交换格式和统一系统标准,建设旬阳县电子政务云。建立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审批制度,做到“依需而建,随需而变”,系统梳理我县各单位现有的应用资源,打通数据接口,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政务的有效统一,真正实现电子政务“降低成本,服务公众”的基本目标,促进电子政务的协调发展。

()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电子政务只有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完善,任何想等到系统完善以后再投入运行的想法都是天真的,电子政务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套用,这就需要我们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当前我县电子政务建设要分四步走,第一步,七月前全面完成电子政务城域网建设,为电子政务提供网络支撑。第二步,年底前全县各单位接入全市协同办公系统,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第三步,科学设计,系统规划,建设旬阳县电子政务云平台,为全县电子政务系统提供运行平台支撑。第四步,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政务数据库,建设一个集信息公开、公众服务、在线办事一体的政务系统。

()加强应用,提高效率。实施电子政务不仅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环节,更是行政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一个挑战,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行为倾向、知识结构、知识存量、应用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定期对政府工作人员开展电子政务及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完善知识结构,扩充知识存量,提高应用能力。要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招聘专业人才、定向培养等方式解决电子政务专业人才严重缺乏问题。要面向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网上服务,提高各种电子政务系统使用率,充分发挥政务系统效益。要构建高效能、高质量的网上政府,加大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力度,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建设陕西强县、实现追赶超越作出应有贡献。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