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2018年承德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要点

阅读数:2059 文章字数:3000

2018年承德市“互联网+政务服务”

平台建设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74号)要求,根据《河北省2018年“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要点》和《“承德办事一次成”改革实施方案》,围绕完善平台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确保建成全省统一规范、业务联动、资源共享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制定全市2018年“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要点。

一、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提升网上政务服务水平

(一)优化政务服务网站界面和功能。突出承德特色,优化细化政务服务网市、县(市、区)子站板块设置、栏目布局、页面风格;完善网上服务能力的星级评定和用户评价功能,增加“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办事引导模块,如“我要开餐馆”“我要办社保”“我要办不动产登记”等,切实增强用户体验,让政府服务更高效、让群众办事更方便。

(二)推广统一的移动端应用。按照省政府和“承德办事一次成”改革的要求,各县(市、区)要汇聚各类政务服务应用,运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移动端电子证照等成熟技术,完善移动端功能,提高移动应用水平,推进平台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网上平台、实体大厅、移动端应用的互联互通,让企业和群众能随时随地在线办理各项业务。

(三)做好清单指南动态调整工作。市、县编委办要做好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的审核发布和编制指导工作,根据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调整、下放情况和政务服务事项动态调整情况,及时对政务服务事项库中的事项清单提出调整更新意见,并督促各部门对事项办事指南进行同步调整更新,确保权力同源、统一规范、完整准确。

二、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促进政务服务方式创新

(一)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通过全省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运用系统对接、数据交换等多种技术手段,打破网络、数据、业务壁垒和信息孤岛,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统一申报、统一查询、统一反馈、统一支付和快递送取。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重点实现公众和企业关注度高的热点应用网上办理,推动一般事项“不见面”、复杂事项“一次办”,切实提高网上办理比例,2018年底前力争8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二)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按照“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目标,建设并推广统一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受理系统,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与实体大厅融合,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申请、办理、审批环节的无缝衔接,彻底解决数据二次录入和重复身份认证问题。各县(市、区)要着力提升实体大厅服务水平,通过配置自助终端一体机、触摸查询机、评价终端、叫号机、高拍仪等智能设备,建设“自助服务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验区,引导公众通过互联网办事,提高事项线上办理比例,切实提高平台使用效率。

(三)不断优化事项办理流程。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整合关联事项办理流程,减少公众跑办次数。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的要求,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探索对适宜的事项开展智能审批,实现即报即批、即批即得,大力推进部门间并联审批、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综合审批等服务,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三、加快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提高电子证照应用水平

(一)推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建设,健全相关共享管理规定,发布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各级各部门按目录和规定共享数据;依托省、市两级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推进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和电子证照、办件信息、监管信息等业务数据的交换共享;推进各部门专网与政务外网互联互通,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平台稳定性,提升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承载能力,为省与市、市与县、市直部门之间交换数据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数据开发利用,运用大数据技术优化政府服务和市场监管,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二)提高电子证照应用覆盖水平。依托全省政务服务数据交换共享和信任体系,进一步完善统一电子证照库建设,推进各类审批结果、证明材料电子化,实现“一次采集、一库管理、多方使用、即调即用”。加快部门存量证照的归集工作,及时汇集相关部门的增量证照信息,提升电子证照库共享利用水平,为跨地区跨部门网上办事提供证照比对、在线查询等服务,减少纸质材料提交和人员往返,从源头上避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

四、强化政务服务网应用推广和运行监督,加强信息安全和运行保障工作

(一)扩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服务范围。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开设乡镇政务服务页面,实现政务服务平台向乡镇扩展和延伸。各县(市、区)编委办要组织好所辖乡镇事项梳理、指南上传等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办要建立“乡镇前台综合受理,县、乡后台分类办理,乡镇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流程,切实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二)加强平台运维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强化各业务系统、基础设施云平台和政务外网的日常运行管理,多措并举建立完善网站内容保障、信息安全风险、突发事件处理等各项制度,实时检测系统运行状态,及时解决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网络防护、应用安全、数据备份等各类信息安全,健全平台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证全市政务服务体系核心平台数据安全、业务系统稳定运行。

(三)建立健全网上互动交流和运行管理机制。健全投诉、建议、咨询等互动栏目办理长效机制,依托961890”便民服务热线、“12345”市长热线设立“承德办事一次成”投诉举报电话,加强对市直关部门和所辖县市区的监督考核,不断推动留言回复时效、质量提升;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责任,通过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运行的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督查督办和满意度采集等,加大督办力度,不断提高行政效能,确保政务服务平台信息权威、及时、准确。

(四)做好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各县(市、区)要加强电子政务队伍建设,明确工作力量,建立技术管理团队。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制定具体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统筹做好平台使用、事项流程定制、业务办理、信息技术应用等培训,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公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和应用水平。

(五)加大宣传力度。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面向社会,深入基层,充分利用实体政务大厅、部门办事窗口、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平台,多形式、多渠道推广政务服务网及相关应用;注重提高宣传质量和水平,各县(市、区)每年要至少上报4件宣传稿件,统一宣传报道,切实增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社会认知度和群众认同感,让更多公众、企业了解和使用河北政务服务平台。

各级政府办公室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牵头单位,要切实承担起组织协调、指导推进、监督检查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明确牵头处室,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工作推进方案,细化分解任务,严格按照要求推动本地本部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从公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服务需求出发,动态更新本地本部门的事项清单指南,及时办理和回复社会公众、法人单位提交的政务服务事项和相关留言。加强对“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关建设运行情况的考核监督,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定期通报工作情况。

附件:2018年“互联网+政务服务”各县(市、区)工作任务分解表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