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岳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

阅读数:2217 文章字数:5143

岳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


岳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隋国庆

(二OO八年八月十五日)


我市辖9个县市区、2个管理区和1个风景区,总人口540万,其中农业人口380万。2003年我市在华容县开展新农合制度试点,2006年扩展到3个县,2007年扩展到9个县市区,2008年全面覆盖到11个县市区。在新农合制度建设中,我们认真履行市级组织协调职责,充分发挥市级统筹监管作用,切实加强了新农合资金运行监管、医疗服务监管和补偿费用控制,努力提高新农合资金运行效益和参合农民的保障水平,推动了新农合制度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5年来,共有120.6万农民享受合作医疗补偿,补偿总金额达3.01亿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遏制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基本达到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目标。

一、前段工作主要进展

(一)参合率高2007年全年有290万农民参合,参合率为76.26%2008年全市有341.5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90.5%,比去年增加了14.2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个百分点。平江县参合率为全市最高,96.10%,临湘市增长幅度最大,由去年的70.3%提高到了今年的91.4%,增长了21.1个百分点。今年农民的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合作医疗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

(二)新增区如期启动。今年增加了岳阳楼区、开发区,实现了我市新农合制度全面覆盖。两个区均按照新农合制度启动要求,把新农合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全力推进,稳步发展,形成了政府组织领导、卫生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经办机构运作、医疗机构服务、农民群众参与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开发区、岳阳楼区分别于64日和71日如期启动了兑付工作。

(三)及时调整了方案并实施了追补。按照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一是及时调整了补偿方案。全市统一从61日起实施了新的补偿方案:省、市、县、乡四级定点医院门槛费分别由原来的1000元、1000元、500元、100元降为700元、500元、300元、100元以下,报销比例分别由原来的25%30%45%60%提高到50%50%60%75%以上。大病封顶线由1.5万提高到了3.0万。二是及时进行了追补。华容县在520日前将198.08万元的追补金额全部通过邮政打卡封闭运行的方式,发放给此前6558位按旧方案获得补助的农民。目前已有8个县市区完成了追补工作,共对34687人按新方案进行了追补,总补助金额为820.39万元,并对追补情况进行了“三级”公示,让合作医疗更加取信于民。

(四)加强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降低了医疗费用。今年1-7月份乡镇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为797.8元,低于全省平均费用199.9元,按乡镇住院人数52791人次计算,我市降低了老百姓在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1055.6万元。县级医院次均住院费2227.7元,低于全省平均住院费用476.5元,按住院人次36362人次计算,全市降低了县级医院住院费用1732.5万元,两项共计减轻参合农民医疗费用2788.1万元。

二、主要工作做法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党和政府关心民生的具体体现。为了把这项事关农民健康权益的好事办好,让广大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我们围绕提高“四率”做文章,采取有效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一)抓好宣传发动,提高农民参合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多少,是提高基金抵御风险能力的关键,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为了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我们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加大了宣传发动力度:一是领导推动。市委、市政府把合作医疗工作纳入了为民办实事内容。各地成立了以县(市、区)长为主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严格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和党员包户的责任制,形成了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卫生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和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宣传发动。各地在召开大规模动员大会,乡镇、村、组召开群众大会,印发《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及《合作医疗宣传手册》,安排车辆田间地头巡回宣传、村头巷尾开辟“墙体宣传”的基础上,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开辟试点工作专栏,播放政府领导电视讲话,报道试点工作动态,公布资金筹集情况,并通过受惠农民现身说法,报道兑付典型事例,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引导农民积极参合。三是干部带动。县级领导及乡镇领导带领驻村干部,进村入户进行政策宣传和思想发动,村干部带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消除农民群众的思想顾虑。同时,各地还出台特殊人群参合规定,鼓励村集体企业、个体私营老板、机关干部为五保户、特困户、优抚军人等弱势群体和独生子女户解决参合基金,不让一个农民因家庭困难而不能参加合作医疗。

(二)科学确定标准,提高参合农民受益率。一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规范运作方式。各地在制定实施方案前,先组织开展基线调查和费用测算,按照经济水平好、中、差三个档次随机抽取农户进行入户调查,摸清前两年农民住院医药费用情况、健康状况和医疗保障情况,据此制定《实施办法》、《实施细则》、《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和《基金管理制度》等规章,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度运行一段时间后,各地还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乡镇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邀请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专家现场专题研究,对基金运行情况和农民受益情况进行分析测算,科学修订各项制度。二是不断调整补偿标准,扩大受益面。随着基金盘子的增大,20086月,我们再次对各级定点医院的起付线进行了下调,对住院补偿比例进行了上调,大病封顶线成倍增加。另外,我们在临湘市和岳阳县开展了门诊统筹试点,把参合农民的门诊医药费纳入合作医疗统筹报销范围。三是不断扩大补偿范围,提高受益度。各地根据实际,将特殊检查费、治疗费及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纳入补偿范围,特殊病种门诊补偿由原来的8种增加到24种,对癌症化疗、尿毒症透析等大病在补偿住院医疗费用的同时,还给予特殊病种门诊补偿,提高了参合农民的受益度。

(三)严格资金监管,提高基金使用率。一是建立了两级审核和大额审核制度。为了保证把有限的合作医疗资金都用在参合农民的就医看病上,各地对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用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初审、县级合管办复审两级审核制度;对大额资金进行特别审核,补偿超过1000元的,由县级合管办审批;此外,县级合管办每季度组织对基层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及时处理。二是完善监督机制。各地均成立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合农民代表组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定期对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卫生部门定期组织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药品价格、收费等进行检查;审计、财政等部门定期组织对合作医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保障资金安全。各地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公示制度,县级合管办每月公示补偿兑付金额1000元以上的参合农民,每半年在县级电视台公示补偿兑付金额1万元以上的参合农民;各乡镇每月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医院、交通要道等醒目位置公示参合受益农民名单;各村通过政务公开栏张榜公布农民受益情况,保障了参合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三是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各地合管办与定点医院签订了服务协议书,开展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考核达标活动,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严格的“六查六核实”,即查病人,核实是否“冒牌”;查病情,核实是否符合补偿规定;查病历,核实有无“猫腻”;查处方,核实用药是否规范;查清单,核实是否标准;查发票,核实有无虚报。以此来保证服务质量,降低医药费用。近三年来,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逐年下降。如乡镇卫生院由2006年的次均住院费用1059.9元下降到2007年的989.6元,平均下降了70.3元。

(四)优化服务措施,提高参合群众满意率。一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在市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多方努力,采取“国家补一点、政府出一点、单位拿一点、职工集一点”的办法,先后投资7800万元,对全市158所乡镇卫生院进行建设改造;投入1500万元装备乡镇卫生院设备。同时,加强农村卫技人员培训,5年累计培训1.2万多人次。通过几年努力,我市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住院环境不断改善,群众看病更加方便,门诊和住院年增长30%左右。二是简化报销手续。各地进一步简化了办事程序,打造绿色通道,实行“一就地、二取消、三报告”制度:凡是在县乡级定点医院住院的就地报销;取消申报单、意外伤害调查;本市范围内住院自由转诊,转院至岳阳市级以上医院的在7天内电话报告当地合管办视同办理了转诊转院手续。进一步规范合管办服务行为,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审批制,当天办结参合农民相关手续。三是健全管理网络。建立了信息平台和中心数据库,县乡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联网,实现了参合农民网络管理、在线审核、实时监管、补偿兑付网上审核,杜绝了报人情帐。据调查,我市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率达到96%以上。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缺乏长效的筹资机制。目前,新农合的筹资方式仍是村干部上门入户收缴,逐级上解。每年都要宣传发动,县、乡、村、组干部都要全力以赴,行政成本较大。二是县级经办机构经费不足。针对新农合筹资水平低,覆盖面广,服务对象为农民等特点,经办机构既要确保基金安全,又要让基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必须对基金使用进行严格地审核、稽查和监管。而目前对县级合管办工作经费的投入尚无刚性政策,财政预算也无标准可依,大部分机构感到经费压力很大,有的严重不足。三是机构与能力配备尚不适应。有的合管办靠租房办公,绝大部分合管办无交通工具,能力建设尚不适应工作要求。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更便捷地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推进新农合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参合率2009年合作医疗个人筹资标准将由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20元。为了确保参合率:一是把政策交给农民,提高知晓度。广泛采用会议、媒体、资料、专栏、标语、横幅、电话彩铃、进课堂和党建扶贫工作队等多种宣传形式,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新农合政策和制度运行规则、程序,感受制度带来的实惠。二是把实惠送给农民,提高认识度。通过受益农民现身说法,让农民感受到政府的雨露阳光;运用身边典型的事例,引导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充分利用定点医疗机构优质、优惠服务的诊治平台,把更多的利益让给参合病人,让参合农民信服,建立长效宣传机制。三是把监督权交给农民,提高透明度。严格落实合作医疗住院补助县、乡、村三级公示制度,充分赋予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加合作医疗工作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参合积极性。

(二)进一步简化手续,方便农民报销。在全市推行使用IC卡”管理,将参合农民以户为单位,录入家庭成员个人信息资料,建立门诊住院家庭帐户。参合农民在报销时只要刷卡,就可以办理兑付手续,补助金额直接进入个人帐户,免除了带医疗证、村介绍信等复杂报销手续,方便群众。同时,待省厅的审计信息平台正式建立起来后,实现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即付即补,方便参合农民兑付。

(三)进一步加强监管,提高基金使用效益。一是按基金管理要求,严格封闭运行,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力度,打击套取合作医疗基金行为;二是要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基金使用率,更好地实惠于老百姓;三是严格定点医院自费药品、检查项目费用控制比例,降低医药费用。四是实行医疗服务承诺制,因病情需要做特殊检查和使用自费药品时,医院必须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和家属的知情权。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探索门诊统筹。为了进一步提高基金的使用率与效益,增强农民互助共济意识,引导农民及时、合理就医,提高受益面,调动积极性,我们在临湘和岳阳启动了参合农民门诊就医补偿工作,推行了门诊统筹试点。目前,两地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深受群众欢迎。2009年我市将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制度,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导与管理,完善统筹机制,搞好试点评估,推动我市门诊统筹制度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各位领导,我市新农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许多工作也还处在摸索阶段,许多做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将全面总结工作的得失,严格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强化工作措施,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推进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再上新台阶。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