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遴选考的就是写材料的能力

阅读数:2119 文章字数:1448

遴选考的就是写材料的能力

很多培训机构把遴选培训说的很复杂,这能力那能力说了一大堆,说白了就一条,遴选考的就是写材料的能力,因为能写好材料,说明你对工作肯定了解,起码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具备!

一、考的主要目的

1、优秀人员上得来。遴选考的就是材料,想遴选到好的单位必须练好笔杆子,并且越往上走,笔杆子越吃香。写材料是最好干的活,很多人不愿意干,主要门槛高,没等进门就吓跑了,特别是比较熬人,所以没人愿意干。写好材料有两点:一是掌握材料的基本写法,这个简单,半年基本全会;二是对工作要熟悉,最好有见解,认识越深,材料才能越好。

2、上级部门选的准。上级机关选人的目的,就是想找人干活,所以它的侧重点,就是想找需要的人,比如想找写材料的,还有想找学法律的、动物检疫的、环境监测的,等等,不论哪一行,都是通过材料进行考察,所以想通过遴选实现晋升,材料是敲门砖。

3、入职以后干得了。因为能参加遴选的人,都已经有至少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了,对机关工作最起码不陌生,上级机关肯定也不会找个人,还得现培训,都是跟班一小段时间,直接就上任了。

二、考的三大能力

遴选检测的能力,就是“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公文写作处理能力”,其他的还有,但主要就这三项,逐项说下。

(一)政策理论学用结合能力。说的是学习运用马列主义等等思想理论的能力,大家也许能明白这个意思,但是说不出来,或者说不明白,说白了就是把上面精神学习理解透彻,并会学用结合,达到指导工作的目的。再通俗一点,就是要了解当今政策形势,通晓基础理论,并和我们日常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这里说明一点,就是现在省市遴选,很多都是部门自己组织,那么对你要考的部门的专业,就必须要多了解,如果他们自己出题,肯定是偏重于本行业本部门的,多了解才能打有准备之仗。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各类遴选机构,把这个能力总结为“调查研究能力、应变处置能力、决策分析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说白了,就是给你一个案例,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去干,首先你怎么认识这个事,然后怎么把这个事处理好。在遴选中,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特别是笔试的小题目,这类题必有。这里面就两个问题,一是怎么认识(分析能力,分成几个小点来写),二是怎么处理(解决问题能力,分成几个部分来写)。

(三)机关公文写作处理能力。公文在体制内习惯叫“材料”,大家习惯把撰写公文叫做“写材料”。这个能力就是会不会写材料,写的好不好。体制内没有公文是无法工作的,不管是贯彻上级精神,还是下达各种指示,进行工作部署,都需要材料。写材料简单讲,就是围绕你要说的事(确定主题,第一步),把这个事分成几个部分(从几个不同角度)(分清结构,第二步),列好标题(第三步),填充内容(第四步),一共这四步,基本就完事了,这是写材料基本操作,至于质量怎么样,就是日常功夫,慢慢积累提高丰富的事了。

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1、主题必须鲜明(要写啥),你写的这几部分,必须和要表达的主题有关,要不就跑题了;2、结构必须清楚(怎么写),要不就是一锅粥,写完了还要让别人去猜你列的这几部分到底想说啥,那材料就全面失败;3、标题必须准确(名起好),很多新人写材料不写标题,这肯定是不行的;4、内容必须充实(说明白),要虚实结合,我们习惯的写法是先虚后实,以虚为辅(引领点题)、以实为主(陈述说明)。

注: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点,写好材料,遴选没问题。因为不了解工作,材料没法写,能写好材料,工作肯定能干好。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