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染病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2017年*月*日在区十届人大常委会
第六次会议上
红岗区卫生和…局 ***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向会议作关于《传染病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7人,其中,传染病科2人,计划免疫科2人,艾滋病科1人,结防科1人,检验科1人,即共7人负责传染病防治相关工作。有现场流调和消毒应急队伍各1支,由疾控各科室抽调组成。主要负责负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传播因素监测与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免费治疗管理、免疫规划实施、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预防控制措施评估和防治宣教等,承担全区相关单位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
区卫生监督所现有工作人员14人,其中,传染病防治监督相关的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和学校卫生三大部分各2人,共6名卫生监督员管理相关工作。负责全区257家单位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其中,公共场所75家,供水单位26家,医疗机构56家,消毒产品经营单位60家,学校24家,托幼机构16家。承担对辖区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涉水卫生产品、公共场所、医疗机构与采供血机构、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打击非法行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完善网络,不断强化传染病管理工作
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卫生系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工作,我们高度重视,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和工作体系建设。一是建立领导组织,完善管理网络。先后成立了重点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和传染病防控预案,有效的加强了对传染病防控的安排部署。二是定期召开例会,完善工作网络。建立健全了区、镇、村三级传染病防治工作网络,并每月集中召开一次基层防疫专干例会,安排部署传染病防治工作,交流经验,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层层分解责任,分级管理,确保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三是强化疫情监测,完善直报网络。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网络,不断强化14个医疗机构报告点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有效提高了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和准确率。根据防疫工作重点制定了相应传染病监测方案,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保证了我区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发病呈下降趋势。四是防治重点疾病,完善监测网络。在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建立了3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在疾控中心设立艾滋病抗体筛查实验室。认真落实好新入托、入学的儿童实行健康检查制度和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严格限制探观和看护人员数量等措施切断麻疹传播途径。进一步规范了肺结核病人的发现、转诊及追踪程序,提高了病人的发现率。近两年累计报告活动性结核病135例,全部进行了规范化治疗,系统管理率90%以上。五是加强疫苗管理,完善疫苗接种网络。按照政策要求,强化二类疫苗管理,全区22家接种单位,仅保留3家医疗机构开展二类疫苗接种。截至目前,全区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达100%,计划免疫“五苗”单苗接种率99%以上,五苗覆盖率达100%;霍乱、炭疽、疟疾、流脑、百日咳、破伤风等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加强巡查,全面监管,不断强化传染病监督工作
我们对辖区内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托幼机构及消毒产品使用单位进行了全覆盖监督检查。一是医疗机构监督全覆盖。截至目前,共检查医疗机构传染病工作180余家次,对检查中发现的医疗机构感染科检查和培训记录不全,消毒产品索证不全、医疗废物暂存间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共下达执法文书180余份,对1家未正确处置医疗废物的医疗机构进行了立案处罚,该单位已上交罚款2000元。二是公共场所开展量化分级。我区2016年公共场所符合量化条件的共40家,其余35家因办证不足1年,不在量化范围内。我们将卫生条件不同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分类进行指导,对卫生状况差、卫生安全风险高的单位增加监督频次,最终确定A级0家,B级1家,C级39家,量化覆盖率达100%,进一步促进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提档升级。三是饮用水监督深入开展。对正在运行的26家集中式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单位是否有许可批件、卫生管理制度、人员管理、水质消毒自检等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共下发了监督意见书26份。开展了供水单位水质检测,对农村22个自建式供水的出厂水,10户城市末梢水,2家城市集中式供水的水源水、出厂水进行抽检,并通过政府网站公示了水常规分析报告。开展了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在前期企业自查评分结束后,组织综合监督科在现场进行量化评分,并进行卫生信誉等级评定,评出A级单位0家,B级3家,C级1家,未评定2家。四是学校、托幼机构全面监督。我们对全区24所中小学校和16家取得卫生保健合格证的托儿所幼儿园开展了巡查。重点检查了消毒设施、消毒记录、晨午检制度落实、儿童健康档案建立等情况,发现各单位完成情况良好。同时开展了学校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卫生、教学环境卫生等多项卫生监督检查,保障了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和学校教学秩序。
(三)突出重点,紧抓热点,不断强化传染病专项整治
我们按照上级重点工作部署和根据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了两项专项整治。一是开展“一法四规”落实情况专项整治。“一法四规”是指《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检查对象包括医疗卫生机构、供水单位、公共场所、学校等相关单位。重点检查了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预检分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等内容。在检查中发现,大多数医疗机构能够规范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但也有部分单位存在工作人员消毒隔离技术培训不到位、消毒产品使用不规范、消毒产品索证不全、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未开展、感染性疾病科未开诊等问题,现场下达了监督文书并提出整改意见。截至目前,对全区257家传染病防治单位进行了全面监督覆盖。二是开展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专项整治。在国内发生二类疫苗接种事故的公共事件后,我们按照上级政策和要求,及时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共检查疾病控制机构1家和预防接种单位22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镇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家,村卫生室10家;对从事二类疫苗接种的3家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限期整改。
(四)广泛宣传,全员学法,不断强化传染病宣教工作
我们不断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和社会各界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和了解。一是强化培训,深入学法。我们每年把《传染病防治法》学习宣传纳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组织干部职工学法、懂法、守法,增强依法防治的意识。根据当前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需要举办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防治培训班,两年培训达370余人次。二是强化宣传,全面普法。利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25全国计划免疫宣传日”、“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等宣传日开展活动的机会,上街开展了防病知识宣传、咨询和义诊服务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宣教,两年来我们共向群众提供各种传染病防治咨询数万人次,义诊服务1000余人次,为正确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专业人员短缺问题。传染病监督、传染病防治和检验人员专业性强,人员素质要求高,目前相关人员均不足,尤其是公共卫生、医学和检验人员。
二是硬件设施不足问题。监督所现在仅一台执法车辆,不能满足执法要求;办公用房不够,扣押物品没有地方存放;没有统一执法服装,给工作开展带来一定难度。
三是业户认识不够问题。执法相对单位,特别是公共场所经营者,对传染病预防认识不够,不能积极配合检查、整改和遵守有关规定。
四是功能设施使用问题。部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间不达标,尤其是个体诊所;部分公共场所消毒间处于停用或挪用状态,消毒柜形同虚设;部分二级医院感染性疾病门诊处于关闭状态,不能及时分流病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要全面加大法制学习与宣传力度。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贯彻力度,进一步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攻势,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全民防治意识,努力使防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保全区无重大传染病流行发生。
二是要继续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理顺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传染病救治机构的职责,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和绩效考核中来,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障辖区居民的健康安全。
三是要着力强化传染病防治的监管措施。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公共场所、饮用水供水及健康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等单位的监管,严格依法查处各类违法案件。
四是要全面开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专项整治。重点是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等,规范医疗废物暂存间。
五是要继续做好量化分级和信誉评级管理工作。在日常监督的同时,对每一个被监督单位做好量化分级评分评级工作,适时调整其量化分级评价等级,监督频次随量化评价结果做相应调整,加大对C级单位的监督力度。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多年来在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们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加大对所辖单位的督导力度,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全区人民的健康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