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水利意见】含山县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全县防汛抗旱工作的意见

阅读数:1203 文章字数:2829



含山县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全县防汛抗旱工作的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经济园区管委会 :

为切实做好2016年全县防汛抗旱工作,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防汛抗旱防灾减灾体系,着力落实应对水旱灾害的重大举措,着力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切实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防汛

重点确保无为大堤、重点水库、重要圩口以及重要城镇和主要交通干线的安全。具体任务为:

1.长江无为大堤。确保湖口22.5米的相应水位安全度汛,万无一失。当凤凰颈水位超过14.0米且继续上涨时,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5个镇二、三线民工0.4万人上堤防守,防守堤段为裕溪闸至贮木场通道,长5公里;当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凤凰颈水位达到15.80米设计水位),全县上下按市防指统一部署调度,确保江堤安全。

2.内河堤防。10个万亩大圩(杨柳圩、滁河联圩、铜闸联圩、十五联圩、十联圩、都胜圩、仙房圩、义城圩、杨大圩、麻湖圩)确保20年一遇洪水不溃破;对影响淮南铁路安全的都胜圩和铜闸联圩加强防守,确保万无一失;万亩以下千亩以上圩口确保“八三年型”洪水不溃破。

3.水库。所有水库必须全面防守,确保设计洪水位安全度汛,遇超标准洪水要确保大坝安全。东山、长山、昭关、和平4座中型水库,关山口等8座小(一)型水库以及团结、桑园2座影响淮南铁路安全的重点小(二)型水库,必须重点防守,做到万无一失。没有脱险的水库,尤其是存在大坝标准不足、溢洪道泄洪能力不够、放水涵年久失修、渗漏严重等问题的,力争汛前处理到位;不能处理的要确定专人防守,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水库要空库运行,不得蓄水。所有水库都要制定控制运用办法,并严格按照批准的控制运用办法执行。

4.城镇防洪。含城防洪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防守及排涝任务由城市防洪指挥部组织实施;城防南站、王沟站、城东站排涝由县水务局城防管理所承担;大众圩电站排涝由环峰镇承担;拨米沟电站排涝由含山经济开发区承担,县直有关单位协作防守,沿线沟渠清淤、清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的行政村和社区承担。运漕、林头、铜闸、清溪、仙踪、昭关、陶厂等重点集镇由所在镇政府负责防洪安全。

(二)除涝

遇现有工程除涝设计标准的降雨不涝。万亩以上大圩确保日降雨量170毫米不涝;千亩以上圩口确保日降雨量100毫米不涝。圩区和城镇要做好排涝机械的维修保养,保证及时开机排涝;大小沟港要提前腾空底水,控制挂口在1米左右。同时,严禁汛期引河水入圩,确需引水抗旱的,5000亩以上圩口必须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5000亩以下圩口由所在地政府批准。

(三)抗旱

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塘坝、水库要切实做好蓄水、保水、节水工作,加强用水管理,提高水利用率。要加强抗旱机械检修和抗旱渠道清淤、清障,保证机械正常运行和沟渠通畅。凡有抗旱设施的地方,在设计保证率条件下,保证农作物正常灌溉;水利条件较好的地方,要保证5070天不雨不旱,大旱时千方百计确保含城等城镇居民供水和农村饮用水安全。

三、保障措施及具体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抗灾意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抗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由于天气变化异常,极端天气随时可能发生,客观上要求防汛抗旱的保障能力越来越高。虽然近年来我县水利工程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但尚未经过大的洪水检验,同时,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为此,各地、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决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认真做好准备,牢牢把握抗灾主动权。

(二)加强防汛检查,落实准备措施。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细致开展汛前检查,做到一处不漏。重点抓好防汛抗旱措施落实,包括思想发动、组织准备、责任制落实、工程安全、经费安排、物资储备、队伍落实、预案完善、交通通讯保障、预报预警等方面。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制定措施,明确责任,限期处理;暂时不能处理的要制订明确的度汛方案。实行防汛检查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责任明晰、要求明确、措施到位,确保安全度汛。

(三)开展清障工作,确保行洪安全。各地要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切实抓好河道堤防、水库、内圩水系等清障工作。对河道水系内阻水生物、渔网、违章建筑及堤坝人为垦种、水库大坝障碍物等进行全面调查,登记造册。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严格执法,坚决依法限期清除到位。同时,加强管理,开展经常性检查巡查,巩固清障成果。

(四)做好应急准备,提高防御能力。各地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把预案细化落实到村、组和受威胁的群众,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要加强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巡查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落实抗灾物资和经费。县、镇两级财政要安排足额的正常防汛抗旱经费和一定数量的抗灾预备费,保证抗灾需要。要按照防汛物资储备定额标准,及时补充防汛抢险物资;对应急度汛工程和险工险段处,必须就近储备抢险物资,备足预备土,以防急需。要加强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建设,及时补充调整抢险人员,并登记造册,配置必要的抢险设备;要加强防汛抢险队伍演练,积极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防御紧急转移、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等实战演练,做到专防与群防相结合。

(五)坚持两手准备,做好抗旱工作。各地在抓好防汛工作的同时,要切实高度重视抗旱工作。一是加强抗旱工程维护与检修,整修渠道,确保有旱能抗。水库、塘坝在保证防洪安全前提下,尽可能拦蓄地面径流,现有蓄水工程要加强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二是积极开发空中资源,抓住机遇,适时适地开展人工降雨。三是切实加强引导,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提高抗旱工作的科技含量。四是加快建立和健全抗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抗旱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

(六)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责任追究。按照《防洪法》、《安徽省防汛抗旱纪律》的规定和要求,要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防汛负责制…的各类防汛抗旱责任制,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对重要水库、涵闸、堤防以及城市供水和农村饮水工程要落实分包责任制。专业技术人员要落实技术责任制,对关系重大的技术决策,必须组织技术骨干会商,以防失误。各责任单位和水管单位要严明纪律,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汛情的及时上报和各项指令的及时贯彻。防汛抗洪实行统一指挥,依法行使《防洪法》赋予的职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正常防汛调度,对因失职、工作不力和违反防汛抗旱纪律而造成事故带来严重损失和不良影响的,将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