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县水务局2017年工作谋划
2017年,县水务局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京津冀协同均衡发展的战略机遇,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真抓实干,围绕“保障供水、精准扶贫、生态安全”目标,扎实推进水利工作开展。
一、提升水务干部综合素质
按照省市机关作风整顿和“走新路、有作为、创亮点、守底线”解放思想大讨论要求,以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为目的,加强干部队伍学习教育,提高综合素质,适应当前水利发展需要。落实“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和县委、县政府正风肃纪要求,加强机关纪律建设,严查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不良行为,进一步强化服务措施,提高办事效率,使干部作风得到彻底转变。
二、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重头戏”
一是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我省承接京津非首都功能,一些产业战略转移的良好机遇,利用一切人脉关系,多渠道收集项目信息,争取引进1-2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态环保、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
二是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协助县政府搞好落户我县项目占地水利工程评估工作。为企业无偿提供水利技术服务,提供水资源、水文等基础资料,帮助开展水资源论证及水平衡测试工作。
三、抓好信访和维稳工作
一是涉水事务稳定。对群众关注的水利建设管理、安全生产、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加强监管,认真排查,明确职责,确保社会稳定。
二是机关队伍稳定。加强增收节支管理,严格执行上级财经纪律,严格“三公”支出,确保职工工资发放和“三金”及时缴纳。
四、实施一批利民、惠民工程
重点完成投资1391.52万元,其中省级资金974.06万元(到位300万元)、市县资金208.73万元,完成27个村1.99万人的农村饮水灾后重建巩固提升工程,新建大口井26眼、深水井1眼、清淤加固4眼,截潜流5道、清淤加固潜流3道,建蓄水池13座、水塔1座,安装管道27.25万米;完成投资83万元的水土保持灾后重建项目,主要建设护坝400米,谷坊坝20道,塘坝2座,大口井1眼、配套水泵7台套。
五、深化两项水利发展改革
一是完成泜河临城水库下游和午河南水北调渠下游,共计22.5公里河道的确权划界工作;
二是落实泜河、午河、小槐河三条主要河道行政领导负责的“河长制”,规范河道管理体制。此项工作是今年水利部和各级政府一项重要改革任务。
六、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水、依法管水
一是强化水资源管理,认真贯彻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把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建设生态水利作为重点来抓。严禁南水北调渠、高铁两侧保护范围内打井取水;推行用水企业水资源论证和水平衡测试。
二是严厉打击非法侵占、破坏水利工程行为。用好水利法律法规授予的权利和职能,加强工程日常巡视,利用法律武器,严厉查处非法行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
三是抓好水保执法,防止水土流失。对项目建设中造成水土流失行为,坚决予以严查,督促制定水土流失防御措施,并抓好落实,保护水土、保护环境。
七、抓好防洪保安工作
汲取和借鉴“7.19”抗洪抢险经验,未雨绸缪,早安排,早准备,做好各项防洪准备工作。建立组织,落实防汛责任制。实行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包地质灾害点、包水库、包城区、包乡镇等防汛分包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具体;开展水利工程大检查,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防汛预案,并抓好落实;做好防汛值班和通讯联络工作,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讯联络畅通,发生汛情及时预警和组织抢险。力争做到检查更全面、预案更科学、责任更明确、物料更充足、保障更有力。
八、采取措施
(一)提升水务干部综合素质
以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为目的,加强干部队伍学习教育,提高综合素质,适应当前水利发展需要。落实“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和县委、县政府正风肃纪要求,加强机关纪律建设,严查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不良行为,进一步强化服务措施,提高办事效率,使干部作风得到彻底转变。
(二)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
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立足我县实际,加强与省厅、市局乃至水利部沟通联系,及时反馈我县实际困难,发扬“六千”精神,赢得上级部门关注和支持,建设一批惠民生、优环境的水利项目。
(三)强化工程质量监管
从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验收直至项目后期管理,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研究制定和完善一整套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要求,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和建后管护运行,使工程真正达到建设目的,确保资金安全、质量安全、干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