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学生参赛水平的实施方案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以往统考的单一模式,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成为大学招生的目标。在高考改革背景和要求下,教学方式和目的也在发生质的转变,学科教师通过专业化发展的教学理念应从应试教育向能力教育转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赛事,以赛促学,以赛导学,以赛助学,实现“发展学校、成就教师、成才学生”三位一体的学校特色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培养出更多适合大学培养的高素质学生,学校力主打造“教学+竞赛”双师型教师队伍,学科教师在搞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大力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提升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特长,挖掘学生创新潜质,大面积指导学生参加相适宜的竞赛,让更多的学生通过竞赛获奖展示自己的才能,达到在同样的高考分数下考入更高档次的大学和理想专业,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通过全员培训和具体竞赛项目指导,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教学+竞赛”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和支持所有教职工,尤其是一线学科教师,积极引领学生参加青少年赛事,组织学生参加至少一项的赛事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确保高一、二奥赛班所有学生、实验班85%以上学生在高一、二年级学习期间都必须参加适合的赛事,每位学生至少应有三个省级以上获奖证书,高三年级学习期间,全力以赴备战高考,提高学生学科成绩,以优异的综合成绩考上大学。
三、项目实施
1、学校设立社团、竞赛办公室,负责各级各类大赛信息的收集与校内发布,分年度、学期列出赛事明细和参赛规划,并根据赛事性质和要求,落实到年级组、学科组或学科教师个人,实现项目的周期性备赛,提高参赛作品质量,提升获奖等级;审核学科组、学科教师的参赛立项,负责对项目辅导教师的培训和参赛指导,调度和调整参赛相关事宜;负责对参赛情况和获奖情况的总结、档案建设,并通过国旗下讲话、赛事公告栏张贴等形式对获奖情况予以公布和提出表扬;做好对年级、班级、学科组、教师个人指导学生参赛情况的考核。
2、年级组明确一名主任负责本年级学生参赛的相关工作,学科组由学科主任负责,根据赛事明细和参赛规划制定参赛计划,明确指导教师,申报参赛立项,年级组、学科组和社团、竞赛办公室加强协调与沟通,落实赛项培训和指导,监督参赛进展,调整参赛误差。
3、高一、二年级组负责奥赛班、实验班学生高考政策宣传工作,强调参赛、申请专利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列出学生参赛项目清单报竞赛办公室存档备用;根据班级学生参赛和获奖情况,推进班主任、学科教师的引领参赛工作。
4、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参赛工作,根据赛事要求,落实赛事与项目对接、项目与学生对接、学生与辅导教师对接的“三对接”原则,每年度引领和组织学生参加至少一项赛事活动。学科教师要结合自身担任的学科特点,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和赛事要求,指导学生积极备赛,帮助学生完善作品,提升作品质量。
5、电教处通用技术学科教师认真实施“1+1+1”(即“一节创新方法课 + 一节探讨研究课 +一节通用技术课”。)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思维方法,并将优秀创意提升为专利,利用专利作品参加适合的赛事,作品两用或多用。
6、学校对年级、班级、学科组、教师个人在赛事项目引进、指导学生参赛情况、创意提升专利等方面进行阶段性考核,纳入先进年级组、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考评系列,记入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在评优晋职中计算积分,并通过学校特色发展贡献突出者表彰大会给予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