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工信总结】县工信局组织钨行业对株洲、赣州考察调研情况总结

阅读数:393 文章字数:2499


县工信局组织钨行业对株洲、赣州考察调研情况总结


为加速我县稀有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发展,县工信局于55日组织我县河北恒凯硬质合金工具有限公司、清河县金龙工贸有限公司金钢合金厂等7家规模企业负责人前往湖南株洲、江西赣州考察调研当地钨产业发展情况。

通过与当地工信部门、产业协会、龙头企业等相关负责人座谈,介绍了当地产业协会协调会员单位关系、维护会员单位权益、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开展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推动行业高端发展、发挥政企桥梁纽带作用等先进建设管理经验,并通过现场观摩当地龙头企业生产加工工艺流程,了解了企业科技研发创新驱动模式以及产学研创新联盟等建设运转情况,我县企业家深受启发。

一、株洲、赣州合金产业发展情况

湖南株洲为我国硬质合金产业老工业基地,曾初步奠定了我国硬质合金工业基础,目前已形成较完整的生产、科研体系,在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公司拥有国家硬质合金重点实验室;成立了中国钨协硬质合金分会;80%企业在硬质合金生产过程中应用高效球磨、喷雾干燥制粒、真空烧结、涂层、高精度模具等国内甚至国际先进装备和工艺技术,欧科亿等部分龙头企业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生产,两化融合程度较高;产品在木工刀具、数控刀具、顶锤、高性能棒材、耐磨零件等细分市场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国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65%以上,区域品牌及企业自主品牌拥有国内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并且组建了一批专业贸易型公司,合金产品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产业配套体系中冶金和机械两大系统密不可分,生产专用设备厂家达30余家,株洲迪远冶金工业炉等工艺水平堪比国外,价格与进口设备相差50%

江西赣州中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美誉,近年来,以当地资源优势、先进的冶金技术为依托,龙头企业已向硬质合金和特种钨材等深加工产品延伸。全市现有钨冶炼加工企业25家,APT生产能力约5万吨,氧化钨生产能力1.1万吨,碳化钨粉生产能力1.1万吨,硬质合金生产能力660吨,是全国最大的钨精矿及APT生产基地和集散地。赣州市钨业协会成立于2005年,现有64家会员单位,对内建立了完善的行业自律机制、内部报价体系(报价--指导价---预测价),作为行业“粘合剂”使政府、企业融为一体;对外每年面向全国召开产业研讨会等,打造学术交流、培训、研讨、展示平台,并利用“钨都网”平台发布行业动态、价格趋势、前沿技术、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成为国内行业信息“风向标”、“晴雨表”;与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北京矿冶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等机构建立产学研联盟,推动科研、教学、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分工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二、我县硬质合金产业现状分析

与株洲、赣州相比,我县硬质合金产业发展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我县形成了稀有金属回收利用到合金生产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全国最大的废旧硬质合金及废旧钨、钼、镍、钛等稀贵金属经销集散地、全国最重要的再生硬质合金生产基地和稀贵铁合金生产基地,在全国分布有400家合金经销业户,具有较高的市场经销影响力,但在产品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配套体系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一是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多数企业仍以生产经销焊接刀具、低端地矿工具等产品为主,且同质化、同类化情况严重,出现价格恶性竞争现象。部分企业在经济下行环境压力下,并未树立重新定位战略意识,保持微利保本甚至停产观望。

二是我县合金原料主要是废旧金属,企业收购时难以取得进项票。我县企业税负相对较重,这一方面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同时也导致部分税源外流。

三是产业配套体系尚需健全。1、合金生产与工具生产脱节,缺乏工具生产厂家,冶金与机械本密不可分的两部分长期脱节,严重影响深加工配套产品发展;2、研发检测滞后,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拥有国家硬质合金重点实验室、厦门钨业拥有国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我县仅具备恒凯公司硬质合金检测中心一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大多企业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差、高档产品研发能力薄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较少,技术改造难以得到有力支撑。

四是行业协会作用发挥有待增强。我县合金产业规模偏小,骨干企业未形成合力,经销散户虽然总量多,但各自为战,甚至无序竞争;行业协会在规范产业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开展指导服务等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没有专业市场,产与销之间未能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局面,束缚了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

三、我县合金产业发展方向措施建议

1、优化产品结构。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使得销售市场空间萎缩,市场需求下降,而适应国内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高精度、高性能的涂层产品、金属陶瓷、特殊异性制品等将成为今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主流方向,我县焊接刀具将逐步被数控刀具替代,应引导企业按自身特点在高性能棒材等中高端材料系产品方向拓展,并在木工刀具、耐磨零件等细分领域多元化寻求突破,进而专业化分工协作,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

2、创新驱动、推动再生技术实现突破。赣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并且以原生料为主发展硬质合金;株洲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价格优势在行业内首屈一指,并且株洲、赣州在产业链衔接上逐渐协作融合。我县凭借再生技术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一定地位,当前转型原生料产品不具备技术优势,并且硬质合金再生利用已在全球成为发展趋势,以德国山特维克公司、日本株友公司等为例,60%产品已由原生料转向再生料,且工艺水平超过原生料产品,我县应结合废钨再生的产业基础,发挥“再生钨之都”的优势,从引进高端设备、高端人才入手,组建专家研发团队,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对接合作,建设稀有金属技术研究院,以再生料为主实现技术突破,提高我县再生产品质量,做大做强废旧合金(钨废料)回收及再生利用和高端钨产品(合金刀具等)加工制造这一特色产业,逐渐改变目前国内“三足鼎立”局面,与株洲、赣州“划江而治”,形成全国“南原生北循环”的产业格局。

3、进一步强化清河钨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凝聚企业家进而形成合力,逐步规范市场,开展对外合作,在政府和行业、企业之间充分发挥“粘合剂”作用。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