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八里湖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及驻市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全市工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园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我市决战工业一万亿战略,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强化园区组织保障
1.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按照一级准政府体制,明确园区管理职能。园区党工委书记由县(市、区)委常委兼任,专司园区管理工作。选拔专业知识强、政治素质好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优化园区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专业和能力结构。
2.优化管理队伍结构。优先将县(市、区)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具有专业背景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园区工作。调剂充实园区工作人员,按照园区经济总量规模配备园区干部职数,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亿元以上的,配备干部30-50人;主营业务收入在200-500亿元的,配备干部20-30人。把园区作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重要平台,每个县(市、区)至少优选10名后备干部到园区挂职锻炼1-2年。
二、创新园区管理机制
3.实行集约管理。园区管理要以集约化管理为原则,精简行政职能,强化经济职能。园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县(市、区)园区所属的各产业区或工业片区。同时,按照“精干高效”原则,科学设置园区内设机构。园区要设立涵盖党政事务、经济运行、项目服务、园区建设、产业推进等4-5个内设工作机构,各内设机构要明确主要职责和管理制度。
4.完善管理服务职能。逐步在园区设立安监、环保、公安、劳动保障、国土、市场监管等派驻机构,接受主管部门和园区的双重管理;进一步将供电、供水、供气、通信、卫生、金融等分支机构向园区延伸,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水平。
5.推进社会化管理。完善园区社会化管理服务,加快园区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到2017年,各园区基本建成园区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创建一批宜业宜居宜商的新型园区社区。
三、创新园区工作机制
6.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成立园区决策领导小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县(市、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县(市、区)长、分管工业副县(市、区)长为园区决策领导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工信、园区、发改、环保、国土、安监等企业项目服务部门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负责收集园区建设、企业经营、项目落户推进中的重要信息,对园区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重大事项交由园区决策领导小组决定。决策领导小组原则上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园区现场办公会。
7.建立项目评审机制。各县(市、区)要建立由县领导、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项目评估小组,对拟落户的项目根据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目录及投资企业情况进行评审。
8.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搭建科研设计、产品检测、法律咨询、评估机构、投融资、物流服务等园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每设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给予园区相应资金扶持。
9.优化服务环境。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对工业和园区的服务力度,全面推行网上审批、限时办结,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和“一个口子收费”的园区服务模式,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精简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创新园区激励机制
10.畅通干部流动渠道。园区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备案管理,身份性质、职务职级、编制职称、工资标准等保持不变,保证在园区工作的干部流动通畅。
11.注重园区干部任用。在干部任用上,优先考虑为工业和园区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干部。对在园区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经组织考察表现优秀的,适时提拔使用。
12.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园区实行绩效管理,按工资总额的30%加提奖励资金奖励有功人员;园区人员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
五、推进园区发展升级
13.优化空间布局。各地要按照《江西省省级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实施方案》的要求,合理安排建设规模,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及时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环境保护、园区安全发展规划,做到调区、扩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要积极做好园区申报前期准备工作,对已申报但尚未获批复的要及时做好申报材料的修改、重报。
14.推进升格升级。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进一步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到2017年,力争共青城经济开发区、瑞昌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