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食药意见】市加快园区改革发展实施意见

阅读数:1140 文章字数:3204


加快园区改革发展实施意见


为加快我市中药工业园区健康持续发展,全力打造安国市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结合全省开发区改革发展会议精神,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目标

通过三到五年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国中药检测中心,全国中药研发中心,中成药生产技术研发,中药产业创新创业工程区,华北地区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到2020年,园区完成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企业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实现中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确保完成10亿元,力争达到12亿元。园区各项经济指标排名位居全省经济发展强县(市)中上游,位居保定市园区前列。

二、主要举措

(一)提高承载能力,促进协调发展

1、强化规划引领

严格执行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专项规划(20162020年),确保园区发展科学、高效、有序、集约、生态。

2、完善基础设施

加快曲港高速公路引线(同仁堂大道)建设,加强园区道路与曲港高速、保衡公路及河泷公路等省道连接;进一步优化园区路网,建设公交枢纽车站、公交首末站、港湾式停靠站及社会停车场等。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园区发展相适应的道路交通系统,打造畅通园区。

加快园区新建污水处理厂与收集系统建设,确保2016年底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100%并实现自动在线监控;加快园区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建设,确保2016年底园区垃圾集中处理率100%;加快园区天然气门站建设,力争2018年底企业燃气使用率达50%

2020年,完成占地430亩的综合配套服务区一期建设工程,内容包括建设宾馆、超市、银行、学校、医院、商业中心、职工公寓、规划展馆、活动中心等与园区发展配套的服务设施。

3、加快平台建设

加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联合京津中医药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知名企业,成立国家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两院两中心一基地”为依托,建设集中药专业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京津冀中药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鼓励同仁堂、天士力、百消丹等大型药企建立工程技术中心,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建立安国中医药产业研究院,采取会员式管理方式,引导园区内中药企业加入产业研究院,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共同开发攻关新特药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成立科研成果申报审批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从产品研发到成果转化的 “一站式”服务。建立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创新网络平台,拓展安国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途径,提升与日韩、欧美等国家交流与合作档次,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资源。

加大与名企名校合作力度,规划建设国家级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心。加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合作,推进北京中医药大学安国中药材学院建设,培养中药材专业技术人才。制定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研究出台具有竞争优势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措施。

2016年底前,完成园区企业创新与发展服务中心机构的设置,建立“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受理企业提出的各种资金申请、项目支持申请,提供会计、律师、评估、咨询、人事代理、员工招聘、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二)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发展

1、大力发展饮片加工

倡导现有中药饮片加工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通过收购、入股、兼并代管等方式实现资本联合或资本重组,打造饮片加工生产旗舰企业。鼓励企业联合科研院所研发超微型精制饮片、浓缩型速溶饮片等新产品,推进中药饮片向标准化、可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到2020年,力争引入100家以上拥有GM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入驻园区。

2、做大做强中药制药

实施知名企业培育行动,鼓励金木集团、药都集团等本地龙头企业,发展胃活灵片、黄芪颗粒与消渴灵丸等国家级专利产品;积极联合国内中成药百强企业,引进具有优势中药品种新型产业化项目;引入战略投资商,培育中成药自主创新产品和知名品牌,推动安国由中药制造向中药创造转变。到2020年,力争培育上市企业3-5家。

3、积极研发保健产品

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发以微量元素补充、免疫力调节、增强体力等为功效的中药保健茶、功能性食品、保健饮品、药膳及其他养生保健产品,以护肤、抗衰老、祛斑、补水等为功效的面霜、香水、香皂、洗发水、洗面乳、化妆液等中药日化产品,努力拓展中药保健食品市场,大力培育中药保健食品品牌。

(三)加快观念更新,促进开放发展

1、延伸产业链条

在中药工业园规划建设医疗器材和医药包装区,引进发展一批针灸用银针、拔罐器、频谱仪、足浴盆等中医药仪器、设备、器具企业,胶囊生产、中成药包装、成品包装、中药材包装、纸箱纸盒等药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逐步发展中医药医疗器材和医药包装产业。

2、推进行政高效化

2016年底前,按照园区管委会三定方案,健全园区体制机制,落实全部职能,建立一个窗口办结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园区事务园区内办结,为园区企业(项目)提供快捷、优质服务。

3、推行市场化运作

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服务发展公司的职能作用,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主导、参与园区基础设施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维护,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破解资金筹措难题。

4、积极对接京津

秉承“对接京津高端研发、引进京津创新资金、实现安国转型升级”的理念,依托工业园区,搭建承接京津科技成果和资金转移平台。加快引进京津创新和资金两个链条,推进园区产业链条、创新链条、资金链条与京津融合,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药产业转移重要平台。

5、全面招商引资

实施“十大名企进安国”行动,瞄准国内知名中药企业,“一对一”精准招商,引进国药集团、步长药业、葵花药业、康美药业、贵州百灵等一批知名中药企业,重点发展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功能疾病、病毒疾病、糖尿病和老年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中成药胶囊、片剂、针剂、颗粒剂等新剂型。

(四)坚守生态底线,促进绿色发展

1、严把项目准入

新引进的项目,严格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对达不到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准入,不得引进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效益项目,严格按照园区产业定位,积极引进节能型、生态环保型现代中药和健康食品企业。

2、加强资源集约利用

新建工业项目平均容积率不低于1.0,建筑系数不低于4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超过7%,出台企业(项目)退出机制,化解“僵尸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广节水、节能降耗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使园区产值、产品、建筑、照明能耗明显降低。

3、推广清洁能源

依靠节能和改善能源结构,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气化率。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主要污染物排放合格率达到100%,废气通过脱硫设备实现100%达标排放,园区企业全部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4、完善责任追究

建立完善园区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对不符合环保要求、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环境安全隐患突出的,依法限期整改;对存在偷排直排等恶意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实行挂牌督办;对屡次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责任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三、组织保障

(一)建立领导协调机制

成立园区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定期召开园区发展联席会议,积极争取上级在园区建设规划、用地、税收、融资、创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及时研究解决园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落地项目和在谈项目难题现场指导督办。

(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制定园区高效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实战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园区各个岗位。深化园区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园区干部调配和引进人才自主权,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三)建立科学考核机制

制定并落实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分包领导及时跟踪园区产业项目建设速度,协调解决项目规划、引进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完善园区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工作实绩考核管理体系,实行奖优法罚劣。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