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工信调研】关于工业强区的几点思考和建议(用于政协会议提案)

阅读数:1965 文章字数:1979



关于工业强区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民建大庆市红岗支部

  承担工业强区调研课题,加深了对红岗的认同与认知,增强了归属感,坚定了红岗信心,也催促我们思考一些深层次问题。
  一、重构产业十分紧迫
  中共红岗区委提出的“1+3+2”重构产业计划非常及时。红岗现有规上企业24家,大小企业近千家,企业数量相当可观,但存在两个先天性不足。一是有企业,缺产业;二是有产品,缺品牌。现有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为油田配套的,具有依附性。一方面没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生体,表现为单向依赖,是一种寄生关系。一但油田感冒,我们就发烧,没有自己独立生存能力,更没有形成产业,尚处在发育期,经不起风雨。另一方面虽为吃配产业,但强链、补链、延伸产业链功能不强,既没有吃干,又没有榨净,更谈不上强筋骨、厚机能。现有企业产品多是贴牌,有制造没创造。即使有品牌,也不靓,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只能满足油田内部市场,开辟外埠市场能力差,企业始终做不大。导致这一问题出现是有历史原因的:一个是全油田虽已进入了市场经济,但油田内部管理还具有计划性,行政化倾向还比较浓;另一个是目前企业有很多是从油田中分离出来的,企业经营者很多是过去油田职工,思想观念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重视关系经营,轻视品牌经营,与市场对接不畅。要改变这种现状,由工业立区到工业强区,必须重构产业、重塑品牌,落实中共红岗区委提出的“1+3+2”重构产业计划已成为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二、建设专业招商队伍十分必要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对招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来方法不那么灵了。实事求是讲,原来的全民招商方法,在营造亲商、护商氛围,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收获中小微企业方面功不可没,应该长期坚持;但在招大商、做大项目上就显得乏力了。现在社会上有句流行语“投资不过山海关”,不是投资不过山海关,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方法根本没进“山海关”。应该与时俱进,建设一支专业的招商队伍,用专业的队伍去做专业的事,这主要是因为:一是企业家队伍成熟了。现代大企业管理者素质很全面,突出特点学历高,硕士博士,不少还是海归,是专家型的,做事严谨,投资谨慎,不再冲动。赵本山式忽悠在那里起不了什么作用。他们需要对等理性的交流,科学研判,不是夸大其词的炒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方位提高招商人员的素质。二是企业更加成熟了。简单的税收政策减免,泛泛的资源优势对他们已经没有多大吸引力了,必须有独特的东西。要想招成大商,必须找准企业发展战略与政府发展思路的契合点,合作共赢的结合点。企业上项目是为未来效益最大化,而不是为占眼前的便宜,要给投资企业以希望,要把我们发展思路细化成项目,做成近期有收益、远期有潜力的项目。用项目说话,用项目打动人。招商同志不仅要善于推销我们的市场、资源,更要会推介我们的思路和项目。这些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做得到、做得好。三是市场经济成熟了。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目前各种经济法规日臻完善,企业依法经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被广泛认同并得到遵循,已然形成趋势。大势面前要求我们要懂法,起码要熟知招商对象经营领域所涉及的相关法律,以及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招商工作,在项目准入、招商合同签定与合同履约上依法运作;要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引导企业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防止保姆式服务,变成保姆式育婴,成为扶不起的阿斗,半截工程、烂摊子。这些普通公职人员是做不到的。四是政府经济工作更加成熟了。不唯GDP,上项目要进行安全评估、环境评估,既要经济效益,更要兼顾生态效益。不仅要着眼现在,更要放眼未来,培育健康企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是一项细致又复杂的工作,只有内行人才能做到极致。四个成熟了,理所应当的要求成熟而富有专业精神的团队来应对、来担当。因而建设一支专业招商队伍真的很有必要。
  三、重视本地企业十分关键
  本地现有企业为我们提供税收、提供就业岗位,是孝顺的亲儿子,不能做招来姑爷气走儿子的傻事,更何况重视本地企业本身就是一种招商,本地企业做强做大了,扩大再生产是最好的招商方法,现已经落地企业很多是以商招商做成的。重视本地企业是创造优良经济发展环境最实际的做法。环境好了,企业经济效益高了,是吸引外资最有说服力的广告,是让外商热心的来、安心的投、放心的做,屡试不爽的灵药。重视本地企业是激发内生动力,盘活内资的妙招。实事求是讲,我区现有企业很多是内资,内资活了外资才能注入。所以,我们既要重视招商企业,又要重视本地企业;既要重视外资,更要重视内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做到双轮驱动。
  调研让我们重新审视红岗,红岗有困难,更有希望,相信在中共红岗区委领导下,沿着“求突破、促转变”的路径,实现工业强区绝不是梦想!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