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县农业局大田农作物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今年春季我县天气多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和谷黍)的正常生长。具体情况为:春季“倒春寒”严重,4月份5—10cm地温比常年偏低6℃,我县大田农作物播种时间较常年推迟5—7天,播种时墒情适中。由于春季农民抢墒播种及播种不科学、规范,造成了出苗不整齐,个别乡镇(上庄乡)补种现象严重。
近期农业局技术人员通过科学布点,实地调查,了解到目前农作物生育时期为:玉米处于灌浆期,谷黍类作物处于抽穗扬花期,大豆处于开花期;马铃薯处于块茎形成、膨大期,为促进大量农作物的丰产丰收,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在技术会商的基础上提出大秋作物玉米和谷子后期管理的技术意见:
一、玉米
处于灌浆期的玉米这段时间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主攻方向是延长叶片功能期、控杆促穗、增加粒重。管理措施为:
1、喷施叶面肥
喷施叶面肥可以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植株早衰,促进灌浆。方法是0.25kg/亩尿素、0.1kg/亩磷酸二氢钾兑水50kg/亩,选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均匀喷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
2、防治病虫害
大田作物已进入最后一个生育阶段—灌浆成熟期,也是病虫害发生高峰期,玉米斑病、锈病、玉米螟及粘虫等病虫害一旦发生,应及时防治。
3、排水防涝
立秋以后,天气明显转凉,玉米根系怕涝,土壤水分过多,缺氧根系死亡,造成青枯。所以后期注意防涝,要疏通垄沟,排除积水,保护根系防止早衰。
4、拔除杂草
玉米生育后期,拔除杂草、去除失去功能的老叶片、拔除空杆、病株、无效穗和打尖,可减少养分消耗,使植株把有限的养分供给健株和主穗,以确保主穗籽粒饱满,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早熟。
5、适时晚收
玉米后熟性较强,收获后植株还有一些营养可输送到籽实之中,因此,一定要适时晚收。收获前要注意天气预报,在下“严霜”前1--2天玉米带杆收获、堆垛后熟,提高玉米产量及品质。同时,对确实难以成熟的玉米地块,及早做好青贮的准备。
二、谷子
后期管理 由于谷子抗旱能力强,受旱灾影响较小,建议正常管理。
1、防治病害与鸟害
主要是防治谷瘟、谷子白发病和鸟害。发现谷子病残株,要带出田间焚烧或深埋,减少翌年病源。在谷地插稻草人、缠绑塑料条的竹竿及人力驱赶可有效防止鸟害。
2、排水防涝
谷子最怕淹根,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块,后期注意及时防涝排水,以防沤根死苗。
3、适时收割
谷子收割过早易增加秕粒,降低品质,降低粒重,影响产量;收获过晚因遇风摇摆谷穗相互摩擦,造成落粒减产。适时收获是保证谷子丰产丰收的又一关键措施。谷子成熟的标准是:谷穗中、下部子粒颖壳变成本品种色泽,子粒变硬背面“挂灰”(呈灰白色)茎节开始皱缩、成熟断青。此时是收割的最佳时期。同时还要注意天气变化,在大风到来之前抢收。
因谷子有后熟特点,收获时应连杆一并割掉运回或放在地里3—5天,使谷子充分完成后熟作用,然后再切穗、晾晒、脱粒、收藏。
2015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