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林业讲话】县长在全县春季农业生产暨造林绿化现场观摩会议上的讲话

阅读数:712 文章字数:6242

在全县春季农业生产暨造林绿化现场观摩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现场观摩乡镇、街道春季植树造林情况,安排部署春季农业生产。利用半天的时间,大家共同观摩了13个乡镇、街道的造林绿化现场,既看到了亮点,也找出了差距,谁的栽植规模大,谁的栽植标准高,大家都心中有数。下步,关键是加强栽后管理,确保苗木成活。刚才,农口几位局长就当前的农业生产进行了具体安排,下面我再强调五个问题。

一、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正视当前我县农业发展现状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从农业发展史看,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目前,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生态农业、市场农业和观光农业。所谓生态农业就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实行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其内在要求是要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循环生产方式,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所谓市场农业就是一种竞争农业,是指要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组织化。其核心就是要增强农副产品的竞争力、影响力。所谓观光农业就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是指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发挥出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其关键就是要有特色,做好农业与旅游业的边缘交叉。对比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方向,我县还存在很大差距。县内虽具备良好的生态资源,但在保护和开发上存在较大欠缺,造林绿化和水系生态建设不够,南北两山森林公园和中部生态湿地规划建设仅刚刚起步;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字号龙头企业数量较少、类别单一,除地瓜、花生等少数品种初具产业化外,其余大多数农作物和畜禽产品还没有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和“企业+基地+家户”的农业生产模式;生产基地认证面积小、品种单一,组织化生产程度弱,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够硬,品牌知名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正视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在明确方向、探索规律上下功夫,在制定规划、分步实施上下功夫,在总结经验、示范带动上下功夫,真正使我县走上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二、围绕创建国家级绿化模范县,着力实施造林绿化和水系生态建设

泗水实施生态建设条件得天独厚。2003年就提出了建设“生态名县”的战略目标,连年开展造林绿化和水利建设。下步,要以争创国家级绿化模范县为目标,全力提升生态建设水平。

一是持续深度开展造林绿化。搞好造林绿化是提升生态环境的最有效途径。要把日东高速泗水连接线,大云寺、西侯幽谷、尧山,万紫园、安山寺、黄山林场,青龙山、贺庄水库、泉林泉群,龙湾套水库等五大区域作为重点,持之以恒进行造林绿化,辐射带动周边片区,稳步提升全县林木覆盖水平。

二是加速推进三大生态公园建设。南北两山森林公园建设,要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进一步改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林业多样性功能;中部湿地公园建设,要在涵养水源的同时,搞好水体景观、植被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县里从2010年起逐级申报创建森林(湿地)公园,当前要加快推进泗河源湿地公园、尹城森林公园申报创建省级森林(湿地)公园,凤仙山森林公园、安山寺森林公园申报创建省级森林公园。

三是打造一带三点六区水系生态。根据全县水系流域特点和生态主导功能,以泗河为骨干,以贺庄水库、龙湾套水库、华村水库为中心,以芦城河流域、高峪河流域、济河源流域、金线河流域、青龙山流域和九奇山流域为节点,辐射全县水系生态建设,实施造林绿化、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土保持、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破损山体恢复、环境综合治理六大工程,加快构建起功能完备的水系生态体系。当前,要按照“统筹治水,人水和谐”的思路,以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年内全面完成196项水利工程,完成投资1.4亿。要把华村、龙湾套及贺庄3座中型水库和1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放在重中之重,落实县级领导包保,健全建设管理机制,实行部门协作联动,确保汛前完成主体工程,年底全部完工并验收,县里将根据签订的责任状,对乡镇、部门进行考核奖惩。

三、围绕增强农业发展活力,着力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土地经营权流转自去年4月份实施以来,以转包、出租、互换等方式进行流转,有效促进了规模农业发展。目前,全县土地流转2.89万亩,其中50亩以上规模流转1.14万亩。星村镇南陈村探索“农户+合作社+基地”的高效流转之路,该村成立了圣天香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统一规划了1500亩黄金梨示范区、600亩订单土豆基地和100亩生态养殖小区,建立起了“畜-沼-菜-果”生态循环模式,农业综合效益获得大幅提升。但是,多数乡镇进行了入户核查、信息录入等前期工作,合同签订、证书发放等工作进展缓慢,其中泗张、黄沟、济河、中册、泉林等完成入户核查和信息录入,其它乡镇时抓时停,没有实质性突破。同时,大多数乡镇还未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土地流转大多为农户自发私自进行,并未签订书面合同,有的虽然签订了合同,但未使用省统一的文本,合同期限过长或过短。下步,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把握政策,积极引导,规范操作,加速推进。要尽快完成确权颁证。确权颁证是土地流转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按照方案和配档表要求,务必抓紧时间赶进度,确保完成微机录入核对、合同签订鉴证和证书发放等各项工作。要确保工作质量,确权颁证是一项政策性相当强的工作,如果质量没保证,承包信息录入微机和颁发新证后留下的隐患更大,一定严格按照政策,严把面积核定关和颁证程序关,确保每一户、每一块土地的四至范围等数据录入和证书发放都准确无误。5月15日之前,确权颁证必须全面完成。要健全完善服务机制。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培育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县里将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对全县农村土地流转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13个乡镇(街道)要以农经站为依托,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流转双方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各村设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负责土地流转信息收集、登记、报送等工作。要积极培育流转大户。土地流转的目的在于实现双赢,不是简单的换人种地,一定要与发展现代农业紧密结合起来。各乡镇、街道要大力引导各类组织和经营大户参与土地流转,实现流转主体多元化,推进土地流转从单一的农户之间流转向农业企业、工商企业、科技人员、专业大户等流转转变。同时,县里将鼓励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承接农户承包土地。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延伸,是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2009年,我县在济河街道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涉及16个村、239份承包合同、1.75万亩集体林地,完成林改面积3167亩,占总承包面积的31.1%。去年济河林改试点不仅拉开了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序幕,而且探索出了较为成功的经验。目前,全县集体林地共335663亩,其中宜林面积94101亩、公益林180935亩、商品林60627亩。按照省市的统一要求,今年我县要全面展开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年底前基本完成集体林地的主体改革任务,合同签订率、确权发证率都要达到95%以上。一要把握改革核心要求。要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经营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二要坚持改革基本原则。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改革的内容、程序、方法与法律规定相符合、相一致;坚持群众路线,把政策和办法交到农民手中,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坚持因地制宜,做到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坚持改革与稳定并重,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三要抓好改革关键环节。科学制订改革方案,林改方案要经法定程序通过后组织实施;做好确权到户工作,对纳入改革范围的集体林地,严格按政策落实经营主体、明晰产权归属;依法勘界发证,对产权已经明晰的林地林木,依法逐地逐块实地勘界,进行林权登记,核发林权证书;严格落实责任,本着权责对等的原则签订承包合同,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彻底放活经营权,承包方切实承担起林地造、管、护的责任。四要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建立健全集体林权制度,规范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流转;加快建立健全林权流转市场,尽快形成规范有序的流转市场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强化政策扶持,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林业社会服务体系。当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集体林地进行调查摸底,尽快制订林改方案,尽快通过法定程序,尽快全面组织实施。

四、围绕促进农业增效,着力提升农业经营集约化水平

一是把握产品优质化方向,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居民对食品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北京、上海等一些大中型城市,已实行农产品定点销售和准入制度,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农产品会被拒之门外。近几年来,我县虽然取得了一些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但实事求是地讲,真正达到标准要求的不多,并且种养基地零星、分散,距标准化生产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按照高端、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尽快实现由重产量、重数量、重外延到重质量、重效益、重内涵的转变。一要修订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按照国际国内标准和市场需求,继续完善农业标准、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大体系”,形成覆盖主要农产品的农业标准体系、覆盖关键环节的检验检测体系。二要积极推动标准化生产。建设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载体,没有适度规模经营,就难以统一生产标准,更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要立足板块布局、高产高效、质量安全的目标,围绕设施瓜菜、土豆、花生、核桃、黄金梨、优质大桃、苹果、生猪、肉奶牛等主导品种,规模建设高效经济作物基地、优质林果基地、生态养殖基地,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副产品认证,创建知名品牌。特别要集中力量抓好一批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基地带动,在全县逐步构建起统一规划、统一用种、统一授药、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收购为模式的“六统一”标准化生产方式。三要进一步提高监管服务水平。尽快筹划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组建监管队伍,建立监测中心,加强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监管,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水平和能力,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把握农业产业化方向,加快推进市场农业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种养收,正逐步向二产、三产延伸。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就是要加快建立从田间到餐桌、从原料到成品、从加工到消费、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依托资源壮龙头。农字号企业能够有效实现农产品加工升值能力,抓好农字号企业,就抓住了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目前,我县现有各类农字号企业97家,但省级龙头企业仅有1家,市级龙头企业仅有12家,龙头企业总量少,且普遍属于粗加工企业,企业盈利能力低,带动农户增收作用不够突出。下步要充分运用项目配套、税收优惠、以奖代补等措施,对现有农字号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进行倾斜扶持,鼓励企业建立原料基地,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促其尽快发展壮大。发挥我县西瓜、花生、林果等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吸引县内外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开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逐步壮大农字号企业群体。同时,要依托市场搞促销。要大力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分门别类地建立瓜菜、畜禽、果品、农机、农资等大型专业市场,使其成为我县联系内外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以完备的市场保障农副产品的畅销。

三是把握组织化生产方向,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市场与农民的桥梁,是特色农业开发、农业科技推广的平台,是农业项目实施的载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截至2009年底,我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4家,主要涉及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等,但普遍存在着组织化程度低、经营范围窄、带动辐射能力差的问题。下步,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坚持“政府引导、能人带头、多方参与、优化组合”的工作思路,认真研究落实好有关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重点在扩大规模、规范运行上下功夫。一要因地制宜抓机制。各乡镇、街道要依据本地实际,采取适合自身的“龙头+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或“村居支部+合作社+农户”等不同合作模式,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社多主体多元化发展。县里的态度是,无论采取什么模式,只要有利于把农民组织起来,有利于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利于改变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方式,县里都将鼓励、提倡和扶持。二要分类指导抓培训。把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成员的培训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采取专家讲座、经验介绍、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尽快培养造就一支懂政策、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三要示范带动抓典型。积极引导农村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农村经纪人等群体,率先发起成立专业合作社,着力培育发展一批产业基础好、竞争能力强、带动农户多的示范合作社,各乡镇、街道年内要力争培育出2-3个典型。

五、围绕农业生产任务目标,着力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县里将成立农业项目管理指挥部,整合涉农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力量,专项负责农业项目的统筹协调和推进工作,及时指导和协调解决农业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并对重点工作和重大农业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定期调度。同时,在指挥部下设专家评审委员会,每年年初对各乡镇、街道农业项目规划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过综合评审后,谁的实施方案可行性强,县里就将整合的农业资金投放给谁,攥起拳头干大事,避免“广撒芝麻盐”。

二是强化政策争取,保持发展动力。目前,各级对农业投入将稳步增长,政策含金量和项目数量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早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沟通,加快项目申报的前期工作,并扎扎实实地做好已争取项目的组织实施。当前,要重点抓好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落实,严格实行全程监管,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

三是强化督导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农业工作头绪多,要落实好每一项工作,必须建立起专项督查和日常督查相结合的工作推进机制。县农业项目管理指挥部要结合农业生产阶段实际,针对重点农业项目和重大工程,深入一线开展专项督查,及时调度工作进度;两办督查室和各业务单位要按照各项工作任务时限要求,搞好日常督促检查,做到工作不突破、督查不下线,项目不完工、督查不收兵。年终,县里将进行全面考核,既看最终成果,也看日常表现,对于工作完成好的单位,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若不能按时足额完成任务,除取消该单位年度补助资金外,三年之内不准参加县里的农业项目规划综合评审。

同志们,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农业来说尤为明显。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着眼全年统筹规划,立足当前全力推进,确保各项农事活动有序推进,确保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