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农牧局二0一八年工作要点
为推进我县农牧业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市农牧局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现制定我局2018年工作要点如下:
一、基本思路
继续按照“稳粮、优菜、强牧、壮特”的工作思路,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优势,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种养结构,彰显文绿特色,创建现代农业标准园和“三品一标”基地,扩大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调整结构、培育特色、规范种养、品牌建设、科技支撑、项目带动等方面,砥砺奋斗,积极推进,促使我县农牧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原则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和市场的供需情况的变化,优化种养结构、品质结构和产业结构,规模种养,发展现代农业、标准农业。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促进农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因地制宜根据资源环境特点,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
坚持加快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原则
促进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发挥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次推进,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品,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
三、主要目标
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90万亩,其中玉米35万亩左右、马铃薯8万亩左右,力争粮食总产量达到1.5亿公斤。
2.瓜果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力争总产量达到25万吨。
3.畜产品奶、肉、蛋产量分别达到1.60万吨、3.10万吨、5.8万吨,主要畜禽牛、羊、猪、禽饲养量分别达到6.2万头、40万只、30万头和450万只,其中奶牛饲养量0.49万头。
4.水产品产量力争达到460吨。
四、工作内容
工作重点:依托市场进一步调优种养结构,培育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业和品牌产品;推进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1.继续调整种养结构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增加蔬菜、杂粮、特用玉米、青贮玉米、酒用高粱等优势特色作物,扩大适度经营规模。按照“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思路,各乡镇、各村要重新谋划“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规划。推进杂粮、蔬菜、中药材、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规模化经营,保护农业生态;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玉米等作物机械化种植水平达65%以上,深松耕水平达30%以上。
2.培强特色产业
壮大杂粮、蔬菜、中药材、畜牧等产业,积极发展生态、有机和绿色农业工程,打造“桃花小米”、“蔚州贡米”、“道地药材”、“高山旱地大白菜”等品牌。在下宫村、宋家庄、吉家庄、陈家洼等乡镇建设四个小米基地;在代王城、南留庄、桃花、草沟堡等乡镇建设四个蔬菜基地。将蔚县建成京津冀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菜篮子”和“米袋子”。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以农业科技人才培育为支撑,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与省市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协作,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应用。
4.实施重点工程项目
组织实施好旱作农业地膜覆盖、农业环境保护和节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农机购置补贴、深松耕、设施养殖,继续完成蔚县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合理利用草地治理等项目。抓好典型,树立样板,推动全面。
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
农业部确定2018年为农业质量年。要引导和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推动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逐步扩展到粮食作物认证工作,不断提高“三品一标”产量占比。坚持风险预警管控原则,稳步开展以蔬菜、粮食、畜产品、水产品为主要产品的例行监测,组织开展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风险检测,控制农药残留,从源头减少非法添加和滥用、乱用现象,在农业园区内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推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同时通过深加工转化、拓展特色产业市场和销售管道等措施,促进特色产品品牌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
6.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推广科学施肥、安全用药、绿色防控、农田节水等清洁生产技术,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模式,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再生资源化。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就近消纳、综合利用为主线,推进全县多方协调、连片实施、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改善土质结构,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7.培育农业产业主体
实施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搭建京津冀市场、企业与县龙头企业、合作社合作的平台,组建产业联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订单农业。重点扶持合作社和示范园区。对具有经营实力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重点农业示范园区,在项目实施、生产规划、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和支持,引导合作社优先应用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优先孵化新成果、新产品,使这些合作社和示范园区真正成为京津冀农业企业和超市的生态有机基地。
8. 助推农业产业扶贫
(1)按照农业部“一村一品”方案文件精神要求,根据贫困村区域特点和全县特色产业规划,确定“一村一品”内容,搞好试点。为实现农业产业扶贫奠定基础。
(2)积极联系对接企业,推进农业产业与企业对接,共同开发蔚县优势特色产业。
(3)加强技术服务。抽调中、高级技术干部组建专家讲师团,根据贫困村的产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培训;加强与专业技术单位的合作,推进产业向品牌化和优质化发展,与河北省谷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订产业创新联盟助力脱贫攻坚科技服务协议,全面促进蔚县谷子产业化水平提升,提高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能力。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目标明确、协作配合、职责落实”的工作机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直接责任制,建立重大项目包挂责任制和责任追溯制,把各阶段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头,确保全年农牧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2、强化技术支撑
加大与涉农科研机构合作的力度,依靠河北省农业科学院、张家口市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为蔚县农牧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3、加大特色农业宣传力度
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多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组织企业和合作社举办发布会,参加博览会、展销会等形式,树立文绿蔚县形象,提升特色农业效应。
4、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建立与国家和省杂粮、中药材、玉米、蔬菜、畜禽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联盟关系,努力建成河北省杂粮、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和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综合试验站。
5、创新经营方式
突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设施农业坚持基地化建设、园区化管理,养殖业紧紧围绕调整优化养殖业产业结构,推进资源要素高效利用、生产生态相互协调、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6、加大资金投入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农业产业化、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绿色农业建设等财政专项资金,倾斜政策、集中投入,促进高效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同时,建议县委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二0一八年一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