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来县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河北省人民政府 中国气象局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保障河北绿色崛起的意见》(冀政〔2014〕116号)和《怀来县人民政府 张家口市气象局共同推进气象为怀来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合作协议》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我县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是落实河北绿色崛起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幸福怀来的必然要求。我县干旱、暴雨、大风、雷电等气象灾害以及由此引发的洪涝、地质灾害易发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气象部门更好地履行政府公共气象服务职能、充分发挥气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作用,是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福祉的战略举措。
二、准确把握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目标,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把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放在首位,增强现代气象业务能力…,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和一流台站”的标准,全面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初步形成职能科学、结构优化、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新型气象事业结构;建立政府主导的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体制和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布局合理、流程科学、功能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完善气象人才队伍,强化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气象业务与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气象服务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气象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总体达到较高水平。气象服务的“四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稳步提高,气象事业发展基本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现代化
(一)发展安全气象,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成立县级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和气象灾害防御中心,按照批复的地方机构,落实地方编制人员,实现规范化、业务化运行;推进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和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建设覆盖城乡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的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队伍,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健全基层气象服务组织、人员培训和队伍稳定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建设,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城乡基层综合服务管理等平台建设内容,完善气象灾害防御、预警信息发布、人工影响天气等业务工作平台;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基础信息普查、风险区划,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
(二)发展民生气象,提高气象服务民生能力
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保障,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畅通气象信息全媒体发布渠道,提高气象信息发布能力,推进气象预警信息全覆盖。完善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短信、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气象信息服务模式,构筑信息传播的“绿色通道”。丰富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坚持“需求牵引、服务引领、以人为本”的宗旨,提高气象服务产品制作能力,实现公众气象服务产品的多样化、精细化和规范化,体现对公众日常生活的指导性。开展面向公众、针对性强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健全气象科普长效机制,广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增强公众低碳生活、绿色发展意识和气象灾害应急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自救和互救能力。
(三)发展经济气象,提高气象保障经济发展能力
围绕需求开展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灾害评估与风险管理,加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建设,完善农业气象监测服务体系,大力提升面向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直通式服务能力,为现代农业及农业特色产业化发展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建立旅游气象服务系统,开展旅游气候资源普查,加强旅游景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开发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警平台,完善精细化的服务流程;充分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开展精细到林区的森林草原火险的监测、预警气象服务,全力做好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监测、及火灾救援现场的气象服务。
(四)发展生态气象,提升气象服务生态建设能力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建立气象、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实时共享机制,联合开展雾霾天气成因分析、研究和极端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预警工作,联合发布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提高雾霾天气应对能力。建立水文气象服务业务系统,提高大中型水库雨洪资源调度气象服务能力。加强标准化火箭增雨作业点建设,提高科学作业能力。开发人影作业指挥平台,实现作业指挥、信息处理以及效果评估。
四、推进气象基础业务现代化
(一)加快现代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
积极推进地面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升级改造,在天气预报关键区、观测站点稀疏区域加密布设多要素自动观测站,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综合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努力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的自动化程度、时空分辨率和信息可用性,逐步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在全县重点景区开展降水、风、温度、湿度等要素观测。在人员密集区、易燃易爆场所和危化企业等雷电灾害敏感区加密布设闪电定位仪,提高雷电的监测预警能力,为强对流天气的识别和预报预警提供支撑。
(二)加快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建设,完善气象预报预警体系
加强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掌握各种数值预报产品的性能,制作客观化预报产品。加强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支撑能力,改进乡镇要素预报模型,建立一体化乡镇精细化预报产品交互订正业务。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业务水平,完善短临预警系统,加强集约化预报业务流程和平台建设,加强预报服务的支撑能力,满足预报服务需求。
五、推进气象支撑保障体系现代化
(一)强化气象科技创新,提高气象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充实完善气象科技创新团队,加强短时临近预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气象精细化预报、特色农业服务等天气气候及应用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引进、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的气象科技成果,结合我县实际进行本地化开发和应用;健全气象科技项目和科研成果管理机制,促进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加强与农牧、环保、水利、国土、规划等部门在气象应用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气象科技的应用效益,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贡献率。
(二)构建新型气象人才队伍,提高气象现代化人才支撑能力
着力加大气象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定期参加省市局开展的重要业务岗位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技术创新评比活动,促进业务一线高技能人才成长。将基层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纳入各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以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机制为突破口,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员引进、调配、交流等机制,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
(三)完善气象执法体系,强化社会管理职能
强化气象依法行政,健全依法行政体制机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加大气象法制宣传力度。强化政务服务窗口建设,完善行政审批流程,气象行政审批工作做到透明、高效、便民,提高服务满意度。健全执法机构、加大执法力度,组织开展执法监管信息调查,建立气象违法“黑名单”制度,借助社会力量监督气象违法行为,严格依法落实社会管理职责。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主管县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县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信息互通制度和评估制度等工作机制。各责任单位要全力支持气象现代化建设,根据工作责任,积极协同配合,形成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资金保障
县政府将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纳入全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将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为农服务、环境生态气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气象服务项目及技术装备设施建设、运行维持所需经费等纳入县财政预算,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
(三)积极推进改革
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为主线,稳步推进气象服务体制、业务科技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事分开,加快职能转变,调整业务布局,加快形成职能科学、结构优化、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气象事业新结构,促使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气象社会管理职能更加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更加明显,气象事业发展保障机制更加完善。
(四)加强依法行政
认真贯彻执行气象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明确事权和支出责任,规范发展气象科技服务,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依法加强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预警信息传播、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防护等工作,推进气象服务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壮大服务实力,确保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