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总结】兴隆县教育局2017年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要点

阅读数:1163 文章字数:3533


兴隆县教育局2017年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要点


(略)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冀教安[2013]44号)及《河北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考评标准》等文件精神,着力在安全教育先行上下功夫,以保障安全课程为基础,以深化主题安全教育为重点,以安全演练为抓手,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积极构建学生安全防护体系,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为我县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知识和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逐步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越,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逐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主要工作

(一)营造教育氛围,构建安全文化

深入开展“安全文化进校园”活动,建设学校安全知识走廊,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各校要开辟校园安全专项橱窗、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简报、黑板报、标语、宣传栏、电子屏、新媒体等载体,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与安全思想文化氛围,产生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

(二)督促课程管理,落实安全课程

1、权责明晰,进一步明确责任

强力扭转安全课由安全人员负责的畸形管理,督促各校(园)按照“一岗双责”和“管业务必管安全”的要求,公共安全课程必须由学区研训室、学校(园)教务处分管,教务副校长和研训员、教务主任必须承担安全课程的直接管理职责,要确定好安全课研训员和教务主任,要将安全课的“备、讲、辅、批、考” 完全纳入常规教学管理之中。

2、落实常规,进一步推进安全课程

一是保证教学计划。各单位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安全教育读本,制定出学区、学校和年级的安全教育的学期教学计划。

二是保证课时。各中小学校每月要安排不少于一课时以“读本”为课本的课堂教学,并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排入课程表,每课时要有一篇完整、实用的教案,坚持上、下午最后一节课1分钟安全提示,并在教案中有记录。每学期听课数校长不少于2课时,主管副校长不少于4课时,相关部门负责人不少于6课时。

三是保证师资。推动公共安全教育教师专职化,各校要按标准(见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配齐专兼职教师,其他学科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剧毒、易燃、易爆、防洪、防雷、防雹、地震、防电、防传染病、防食物中毒、防运动伤害、防性侵等公共安全教育内容

四是保证课本。规范使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增加经费投入,保证义务教育学校1-9年级、普通高中学校1-2年级学生达到安全读本人手一册,提倡读本循环使用。

五是保证考核。要将安全课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定期对安全专兼职教师“备、讲、辅、批、考”进行考核;把安全教育渗透情况列入对班主任和各学科教师的考核;将安全课纳入学科考试范围,每学期对学生至少开展一次以安全教育读本为基础的安全知识能力测试。

做好兴隆县第二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优质课评选推荐和第二届安全教育优秀论文评比活动。继续组织开展第四届“上好一节消防课”主题系列活动。

3、强化校本,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校本研究。各校(园)每学期对安全教育专兼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安全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或校本培训每学期不少于1次,开展安全教育校本教研每学期不少于4次。把公共安全教育研究列入课题研究规划,不断加强安全教育教研和课题研究工作。加强河北省公共安全教育信息网络平台资源的使用。

(三)拓宽教育渠道,开展主题安全教育

1、抓好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围绕“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周”、“清明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五一”、“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 “十一”、“全国消防日”、“全国交通安全日”、“寒署假前后”等时间节点,根据季节性多发安全事故情况,结合班会、校会、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围绕防溺水、防震、防踩踏、防火灾、防食物中毒、防性侵、防欺凌、防自残与自杀、防拐骗、防电信诈骗、交通安全等主题,对学生集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安全“1530”教育活动(即每天上下午最后一节课1分钟安全提示、每周5分钟警示、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主题教育)。

提升公共安全教育专业化水平,要与消防、交通、公安、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关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开展对学生进行法制、治安防范、交通、消防、食品卫生等公共安全教育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全国第五届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活动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2、抓住工作重点,做好三项主题教育工程

一是抓好防溺水教育工程。以预防溺水为主题,组织开展“六个一”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一次宣誓或签名活动、一次国旗下讲话、一次主题班(团、队)会、一期黑板报、一次防护知识讲座、观看一次安全教育专题片,切实做好学生防溺水教育;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信、校讯通、发送专题短信或微信、走访留守儿童家庭等方式,增强家长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使家长在节假日及学生上学、放学途中这些脱离学校老师管理的时段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提示并督促相关部门在临村、路边水域以及河道、山塘水库、沙坑等处设置安全警示标牌;组织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防溺水网络知识竞赛活动,结合2017年全国中小学生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预防溺水的警惕性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好防溺水宣传资料、回执等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

二是抓好交通安全教育工程。通过与家长签订责任状、发告家长书、开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有关安全防范知识、监护责任,充分调动家长委员会的积极主动作用,真正发挥对学生乘车安全的监督举报作用;上好交通安全课,经常性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积极配合交通、公安等部门通过召开校车联席会议形式开展对校车司机、随车照管员的安全教育。结合全市在我县召开接送学生车辆公司运营模式现场会契机,开展县级“交通安全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提高交通安全教育水平。

三是抓好防欺凌与防暴力教育工程。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疏导教育工作,重点关注心理有障碍、家庭有问题、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和特异心理学生,加强心理干预和治疗,防止此类学生自残和自杀。定期排查师生、学生间的矛盾、纠纷,及时教育化解矛盾与纠纷,消除校园欺凌与暴力。定期开展以防欺凌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构建学校安全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相融的安全教育模式。通过系统教育与治理、综合实策,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与暴力、自杀与自残事件,有效遏制此类事件发生。

(四)重视应急管理,开展安全演练

敏感时段、节假日等节点,主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预防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各校(园)要紧密结合实际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按照中小学校每月、幼儿园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的要求开展疏散演练。同时要在疏散演练中酌情增加或强化电信诈骗、校车、防暴、医疗救护、人员搜救、火灾处置、危化品处置等科目及内容,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置意识和自救自护技能。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学校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师生员工能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和演练的经验,快速安全疏散和撤离。

(五)提高保障,深化安全培训

聘请消防、食品卫生、校园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方面专家开展高水平培训,初步组建县级学校安全讲师团。各校(园)要分批次、分层次地组织开展专题安全培训活动,将安全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当中,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大对广大家长的安全培训力度。

(六)加强考核,推进安全教育

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专项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学校安全稳定综合考核和平安校园考核,公共安全教育考核内容详见附件。考核采用查看文字影音资料、听取汇报、明查暗访、座谈、随机询问、笔试答题等方式进行。各校每学期组织一次专项考核,要将公共安全教育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把教师在公共安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的优质课、论文等荣誉纳入教学考核,同时重视结果的运用。


                                     2017314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