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重点项目集中观摩
及点评会上的讲话
倡导“一切围绕项目干”,干好“产业项目突破年”,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工作的重要部署和鲜明导向。在这一部署和导向之下,我们的项目工作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抓得非常紧,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两月一调度、一季一点评、半年一观摩,“五个一”的工作机制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今天就是“半年一观摩”,是“五个一”当中层级最高的活动,是对半年来项目工作的集中检阅和“产业项目突破年”的再次推进。
省委…书记在江苏省庆祝…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要用……“七一”…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上取得更加过硬的成果。我理解,这个过硬成果一定是具体体现在项目建设上。项目过硬,发展绩效才能过硬,“十三五”开局才能过硬,全面小康的质量才能过硬。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咬定项目不动摇、狠抓项目不松懈。所以今天以很高的规格来开这个观摩点评会。
上午,我们分四个组,现场观摩了20个重点产业项目,感受到紧张快干、热火朝天的可喜景象;刚才,集中观看反映各地项目建设情况的电视片,各辖市区、镇江新区和镇江高新区分别作了相关汇报,让我们看到了上半年项目工作的全景展示。总体上,可以作出一个基本判断:自4月28日项目点评会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项目工作抓得更加扎实有力,项目工作成效非常来之不易。突出体现为“三个进一步”:一是虚实结合谋项目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紧紧抓住“谋”这个前置环节,组织开展项目谋划与政策对接系列活动,项目工作更加契合新常态下转型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做到了与时俱进。二是内外兼修引项目的成效进一步显现。各地各部门更加注重走出去与练内功统筹并进,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实效性,20个前期在谈项目有一半已经落地,上半年全市新审批各类投资项目近700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签约率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这组数字鼓舞人心。三是上下联动推项目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项目工作的机制得到很好落实,党委政府、机关部门、各级干部和企业家、投资者的项目建设积极性得到调动,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苏南第一并逐月上升,各地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全面“双过半”,这一态势令人振奋。
进入下半年,项目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从宏观经济走势看,……在7月8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指出“经济走势仍然分化,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新动力成长势头正在加快”;权威人士在接受《人民日报》访谈文章《开局首季问大势》中,突出讲了L型走势;最近一些官方分析材料也指出了上半年出现的过剩行业产品价格开始大幅度波动、民间投资和消费增速明显回落、出口增速持续低迷等问题,这些都表明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仍在增大,企业投资意愿仍显不足。从项目工作本身看,优质大项目明显缺乏、项目储备“捉襟见肘”、部分项目进展缓慢、抓项目的新思路新办法还不多等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项目投资当中的结构性矛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如1-5月份新兴产业投资负增长,为-1.1%;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只增长了6.4%;服务业投资增速仅为5.1%。这些充分说明:我们的项目工作形势不容乐观,问题不容忽视。
关于下一步项目工作具体怎么抓?朱市长已经作了很好的点评和部署,我完全同意,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我们一定要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紧抓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围绕这样一个思考的方向,下面,我讲四点意见,强调“四个倍加重视”:
一、倍加重视抓大项目突破
新常态下抓项目难、抓大项目更难,但正是因为难,才是关注的焦点所在、竞争的热点所在、突破的重点所在。按照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产业项目突破年”的部署,首要的是“重大项目要有新突破”,半年下来,成效如何?答案并不能令人满意。今年180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平均不到5亿元。破解这个问题,重点要做到“三个集”:
1.集中力量紧盯大项目。淮安总投资200亿元的富强盐业一体化项目、扬州总投资50亿元的国信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近期开工建设,从签约到开工,其间都经历了一年多,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坎”,如果稍一松劲,随时有流产的可能,最终落地就在于一个“盯”字。北汽项目一定意义上就是盯出来的。我们要聚焦22个省级重点项目和180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配齐力量、排除万难、紧盯不放,持续发扬“钉钉子”精神,千方百计解决困难问题,全面提高履约率、开工率、达产率,做到干一个成一个,形成实实在在的新增长点。
2.集合要素保障大项目。苏州去年实施2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常州近两年开工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5个,超50亿或5亿美元项目13个。这样的成绩,没有充足的资源和要素保障是不可能实现的。新常态下,融资难、用地难仍在加剧,只有把有限的资源向前景好、潜力大、效益高的大项目集聚,真正收拢五指、点状突破,才能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除了做好“增量”文章,更多争取土地点供、独立选址,加强政银企对接、拓宽融资渠道,还应当做足“存量”文章,着眼于“腾笼换鸟”,在收回盘活长期闲置的项目用地、尽量建多层厂房、整合园区平台资源和产业扶持资金等方面拿出办法。各地各部门还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一盘棋”保障大项目。
3.集思广益研究大项目。7月7日总投资30亿美元的台积电南京12吋晶圆厂暨设计服务中心项目在南京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台湾历年来对大陆投资额最高的单一项目,对全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新形势下抓项目要深度研究,集合各个方面的金点子、大智慧。两个重点:其一,顶层设计要着力优化。南通提出今后五年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50个,扬州提出推进沿江地区100亿元、沿河地区50亿元重大项目实现1-2轮全覆盖,我们应该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定位和项目布局?还需要作深度谋划。其二,具体项目要敢想敢争。最近引起广泛关注的特斯拉汽车项目、法拉利主题公园项目,等等,如果我们想都不敢想,抓大项目的原动力就没有了。希望大家一起来思考。
二、倍加重视从项目源发力
项目储备明显不足,是当前项目工作的最大短板、镇江发展的突出矛盾。新的项目源从何而来?主要还是三个渠道:
1.更大力度向外招引。省委…书记在浙江工作时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提出“要以开放式经济格局激发有效投资热潮”,非常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抓对外招引,既要保持高密度、高强度,也要转变方式、创新方法。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有计划地赴国内外先进城市开展实地招商,大力引进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和本土跨国公司;同时充分利用镇江特色优势组织大型展会等活动,吸引更多海内外客商走进镇江、了解镇江、投资镇江。年内将举办的首届中国(镇江)国际低碳技术/产品交易展示会,就是镇江开放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必须精心筹备、办好办成,持续带来新项目和新增长点。即将设立的镇江市绿色发展产业基金是中美两国之间的跨国PPP合作项目,我们要举一反三,不断拓展和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方法。
2.更大力度向上争取。目前来讲,这一渠道可能机会更多。8日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力、有度、有效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传递出的信号就是: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出国家重大工程包、专项建设基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政策红利还将继续释放。以1.6万亿元的专项建设基金为例,国家每季度安排4000亿元,投资力度可见一斑。这块大蛋糕我们能分到多少?就依赖于做过细的功课、深度的对接。还有强调多次的…、省《规划纲要》明确的“工程”“行动”“计划”“专项”,我们也要有重点地突破一批,不能老停留在嘴上。这要作为项目工作的当务之急来抓一抓。
3.更大力度向内挖潜。这个内,既指内部资源,也指内部动能。内部资源上,要整合利用岸线资源的独特优势,推进大保护前提下的大开发,落实好“江海河联动、港产城融合”十大行动计划,集聚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充分利用落户企业、人才、商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着力提高“以商引商”“以人才引项目”的实效,重点围绕“海陆空”、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形成“一带十、十带百”的连锁效应。内部动能上,要把去产能作为孕育新项目的宝贵机会,学习借鉴重庆经验,为产能过剩和落后的企业降低外部成本,鼓励他们新上一批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项目,实现“脱胎换骨”、提质增效。
三、倍加重视向新产业聚焦
这体现了项目工作的与时俱进,也检验着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抓项目的视野宽度和敏锐程度。重点聚焦三个方面:
1.转型升级的新项目。突出围绕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有基础和优势的领域,充分考虑项目之间的关联度和互补性,推进一批有利于强链、延链、补链的项目,纵向带动和横向拓展产业链,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密切关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轨道交通、集成电路、新型医疗器械等方面的项目信息,努力占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培育可持续的增长源。把技术改造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组织实施好今年100个投资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确保全年技改投入增长19%以上。
2.跨界融合的新业态。今年主题为“融合的工业——发现解决方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重点聚焦工厂与能源系统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全世界展示了百余项工业4.0的实际应用,描绘了工业4.0的现实图景,也说明产业跨界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以“全域旅游”为例,台湾、湖州等地的民宿产业撬动了乡村旅游的大市场,我们如何把自身优势与游客的兴奋点结合起来,形成镇江乡村旅游的“拳头产品”?金坛东方盐湖城、南京牛首山掀起了宗教旅游的新热潮,我们的东山文化园是否可以借鉴他们的运作模式,打造镇江旅游的又一个标志性品牌?等等。总之,要把互联网+、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出现的新业态作为最活跃的领域来关注和培育,做大整个项目工作的格局。
3.创新发展的新载体。最近,省里公布了高新区和开发区考核指标,突出了创新驱动导向,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的评价。要突出抓好国家级高新区这个龙头,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才、集全市之智支持高新区的建设发展,特别要抓紧启动创新核心区规划建设,努力实现功能的加速完善和形象的整体提升,增强对项目的吸引力承载力集聚力。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综保区、高校园区、大学科技园等平台作用,启动在地高校协同创新工程,让更多创新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来抓,结合镇江实际科学规划建设,在彰显特色、功能叠加、项目推进、生态领先上下功夫,使之成为承载优质项目的新生力量。
四、倍加重视树企业家信心
项目说到底是人抓出来的,企业家对项目建设至关重要。…强调“加快培养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要求我们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进一步提高制度、政策、环境等供给水平,打造更多特色小镇、梦想小镇这样的综合“生态圈”,全方位帮助企业家树立信心、激发干劲、多上项目。
1.政策要真落地。引导好发展预期,关键是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社会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要完成“规定动作”,把…和省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有关结构性减税、营改增、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执行好、落实好;做好“自选动作”,把金山英才计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X”政策文件,特别是关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性成本和实体经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两个《实施方案》不折不扣落到位,让企业家看到我们帮扶各类企业的诚意、做强实体经济的导向,这是最基本的一条。
2.效能要再提速。…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浙江要“力争成为审批事项最少、速度最快的省份”,他主抓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四张清单一张网”,如今已成为简政放权的代名词,并得到…总理的批示肯定。要结合新一轮机关“效能革命”,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对照再砍“五个一批”要求,全面精简审批事项,深入开展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落实“五张清单”、推进“多评合一”,优化办事服务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审批服务上,要开辟“绿色通道”,做到特事快办。相关的调度督查、挂钩推动、考核激励等机制,也要一以贯之坚持下去、完善提升,真正让企业家放心、安心、舒心。
3.环境要更优化。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发力,以“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植入国际元素,以“接轨世界”的营商环境、宜居宜业的独特魅力,增强企业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让镇江成为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地。更深层次看,还要做到…书记提倡的与企业家一同“取势、明道、优术”,即把握大势、明确路径、讲究谋略,引导企业家科学谋划项目建设的“路线图”“施工图”,从根本上调动他们抓项目、上项目的积极性。
项目工作是牛鼻子、主抓手。实现新发展,关键在项目,一切在于干。我们要勇于担当、倾力作为,打赢“产业项目突破年”这场硬仗,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