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体育总结】惠州市体育局2011年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计划

阅读数:433 文章字数:5457



惠州市体育局2011年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体育工作者紧紧围绕年初全市体育工作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重大赛事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体育惠民水平,圆满完成年度各项任务目标,开局良好。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全民健身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1.切实做好规划计划的制定工作。为推动全民健身工作规范有序开展,2011年,根据上级要求,我局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实施了《惠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惠州市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2011年惠州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2011年惠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2011年惠州市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等多个中长期规划及年度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工作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2.顺利完成体育均等化年度任务。根据《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和《惠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20092020年)》,我局负责的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指标有两项,即:1)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2)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截止1130日,博罗公庄镇、惠东稔山镇等全市12个乡镇建设了累计占地30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广场和使用面积累计达6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活动场所;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5400人,万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超过10人;两项指标的年度任务均按计划顺利完成。

3.全民健身特色活动高潮迭起。过去一年,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紧紧抓住春节、劳动节、全民健身日、国庆节等重要节假日,积极申办、举办了惠州绿道全国自行车邀请赛、第11届市直机关运动会、第34届迎春长跑赛、“合正杯”2011年四国青年篮球对抗赛、惠州市老年人气排球赛、第23届“罗阳杯”足球赛、“荷兰小城杯”全民健步走等200余场次特色鲜明的健身活动,参与人数近100万人次,在全市掀起了全民健身活动高潮,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群众的文体生活。

4.组织参会办会取得优异成绩。组队参加了广东省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三、秧歌表演第二;组队参加广东省第一届智力运动会,取得象棋赛小学甲组团体第二名、个人赛第一名和个人女子第八名;组织市木兰拳协会腰鼓队参加香港国际武术大赛,并获得文体系列比赛第一名,参加全国健身腰鼓大赛获得第一名,参加广东省第一届体育指导员健身展示活动获得一等奖,为我市赢得了荣誉。此外,我局与市农业局还成功申办了2015年广东省第3届农民运动会。

5.继续抓好健身培训服务工作。一年来,先后安排开办了太极拳培训班、桥牌培训班、太极推手培训班、中小学生网球培训班(培训活动周)及8期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1030人,进一步增强和提高了体育健身服务队伍的力量和水平;继续加强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硬件设施建设,新购置了心血管机能测量仪,在市直机关、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6个点为1483名群众进行了免费体质测试,让体育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到市民群众。

(二)业余体育训练不断得到加强

1.进一步制定完善业训制度体系。根据备战14届省运会和业训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制定出台了《惠州市备战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实施方案》、《惠州市第四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联合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惠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定办法》、《惠州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管理办法》、《惠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方案》及《惠州市“体教结合”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性制度方案,业余训练的制度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2.以赛促练以赛代练成效显著。继续推动发挥竞赛的杠杆导向作用,以赛促练,以赛代练:全年共承办国际性比赛1项(国际网球巡回赛)、全国性比赛2项(CBA、全国自行车赛)、省级比赛2项,举办市级比赛16项,向省专业队输送高水平运动员23名,输送集训运动员30名,在训运动员有4人次在全国及以上赛事中获得冠军,输送运动员有17人次在全国及以上赛事中获得冠军,在各项省青少年锦标赛中获得金牌24枚;此外,罗玉通、舒俊榕、邹映影等3名我市籍运动员在2012年奥运会国家奥运军团资格赛中亦取得喜人成绩。

3.训练项目布局调整效果明显。根据新周期备战参赛任务及我市实际,重新调整优化了全市的业训项目布局,确立了“与省运、奥运项目衔接,市县联动,立足输送,大力发展优势和潜优势项目,突出重点,全面提高”的发展思路,新开设蹦床、帆船等业训项目,选拔引进了排球、游泳、摔跤等项目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64名,将市青少年锦标赛项目扩大至14个,初步建立了以博罗县女子篮球队、惠东县棒垒球队等为重点的“市队县(区)办”的创新型业训网络。

4.着力提高队伍训练管理水平。分期分批培训田径、篮球等5个项目的二级裁判员350余人,外派20多名教练员参加了全国、全省教练员培训班,选派5名裁判员参加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技术执裁工作,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等途径,进一步提高了业训工作者的训练水平;此外,开发并投入使用了“惠州市业余训练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管理系统”,完成了对全市近2000名运动员的资料录入及骨龄拍摄,极大的提高了我市运动员信息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5.推动体教结合工作深入开展。2011年,我局本着成绩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努力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协调,积极尝试与地方中、小学联合办学,市体育运动学校与市第一中学高中部联合举办了“体育创新班”,县(区)5所业余体校与普通学校间建立了互惠、互利的业余训练招生、输送互动机制。通过努力,博罗中学、市第十一小学、惠东县平山第一小学、市第一中学、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市第九中学、惠东高级中学七所学校被命名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有34所学校被命名为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三)体育产业发展取得新增长

1.力推体育彩票销量再创新高。2011年,我市体育彩票工作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战略重点,按照“打基础、树品牌、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市场管理,深挖玩法潜力,全年累计销售体育彩票265808276元(其中,电脑型221794226元,同比增长13.81%;即开型44014050元,同比增长33.85%),同比增加3805万元,增幅16.7%,完成基本任务的104.24%,完成目标任务的96.66%,总销量再创新高。

2.调研指导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运营管理情况,8月份,我局随市人大调研组对市直及各县(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研,对市直及县(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如公益性体现不够、使用率不高、管理主体不清、管理人才缺乏、器材损耗严重等问题有力一个清晰的认识,建议性的提出了实行场馆免费开放日、加大社区便民体育设施建设、组建体育场馆协会等对策性的管理措施。

3.继续加强高危体育项目监管。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和《广东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管理规定》,为确保全市高危体育经营项目安全有序运行,2011年,我局继续严抓高危体育经营项目管理和准入。3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管理工作会议,5月份,我局联合市公安局、工商局、质监局、安监局、卫生局、旅游局对全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场所进行了检查;全年共办理高危经营单位行政许可9项(漂流1项、游泳6项、轮滑2项)。

(四)党组织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2011年,我局党建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抓好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1.切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一是制定下发了《惠州市体育局2011年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修订了《惠州市体育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学习的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二是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通过订阅政治、经济、法律和体育类专业书籍,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将机关读书活动不断推向深入。三是积极开展“四信四热爱”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对党的认识,增强大家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2.切实做好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一是结合“党建工作创新年”和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组织开展了市直体育系统党建工作大检查,安排对困难党员和离退休老党员进行了慰问,对近年来工作出色的优秀党员干部进行了表彰。二是按照《惠州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工作指导手册》的要求,按时完成了局党总支、机关党支部、离退休人员党支部、市体校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选好配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和领导班子。

3.切实组织好党建90周年活动。一是积极组织参加了市直工委组织的第二届文化艺术节活动和党史知识暨《创先争优百问》知识竞赛活动;二是邀请市委党校专家为全体党员干部作了《学习党史,汲取智慧,增强党性》的专题讲座;三是组织了庆祝建党90周年专题活动,党组书记、局长张晓牧同志带领全体党员干部重温了入党誓词,进一步坚定了全体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4.切实推动党建服务实践活动。一年来,我局党建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全局党员干部的先锋模仿作用,成效明显:成功筹办了2011年“惠州绿道”全国自行车公开赛、“辉达斯巴鲁杯”2011国际网联男子巡回赛(惠州站)、市直机关第11届运动会等重大赛事活动;圆满完成了年度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目标,为推动惠州体育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市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体育工作取得了许多值得肯定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市体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不足,如:城乡社区亲民、便民的小型健身活动场地设施不足;业余体育训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竞争力不强;全市公共体育场馆资源难以实现高效统筹利用,其公益性发挥不够;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偏小,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有待改善。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是体育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方式,推动体育事业实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年。继续发扬省运精神,再接再厉,再创惠州体育发展新优势,是全市体育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惠州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广东体育强市为目标,以《关于贯彻落实省领导……精神,加快转变广东体育发展方式的意见》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方式,努力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体育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为在更高标准上建设惠民之州作出贡献。

(二)工作思路

群众体育方面:一是加大城乡社区亲民、便民、利民的小型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就近、就便开展体育健身的硬件基础条件(15\'健身活动圈);二是根据《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考评办法》,大力推进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按计划完成年度任务;三是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健身活动,在全社会掀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体育健身活动氛围;四是筹办好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同时,充分利用惠州现有体育和自然资源,着手挖掘培育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品牌;五是进一步推动体育协会组织建设,继续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组织开展好国民体质测试,切实提高体育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业余训练方面:一是与市代建局共同推动市体校宿舍楼建设工作,并争取2012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前投入使用;二是继续做好罗玉通、舒俊榕、邹映影等惠州籍运动员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跟踪服务工作,办好国际龙舟赛和全国青年跳水锦标赛;三是根据省运会办赛机制及省训练项目的调整,进一步调整优化市体校训练项目布局,加强备战训练,完成省运会年度带分带牌任务;四是继续优化市体校软硬件条件,按计划推动市体校四大基地(高水平体育人才成长基地、专业运动队项目驻地、青少年业余体育培训基地、社会体育职业培训基地)建设;五是继续推动体教结合工作,不拘一格,力争体教结合工作有新突破、新成绩。

体育产业方面:一是创新彩票销售管理方式(探索做好彩票网销工作),实施彩票销售激励机制,加强体育彩票市场监管,按要求完成省体育局下达的年度销售任务;二是组织对全市现有各类体育场馆资源的调研,研究制定《惠州市体育场馆运行管理指导意见》,科学指导全市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三是组织对全市体育产业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制定《关于推动惠州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推动我市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加强对竞赛表演、高危险体育经营活动及其他各类社会办体育活动的审批监管,确保行业运行安全规范;五是进一步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继续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教练员和教师队伍的培训,加强系统内外交流,进一步提高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