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调研】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之二——关于促消费促内需专题研究(市委政策研究室)

阅读数:963 文章字数:5314

关于促消费促内需专题研究


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7.8%成为拉动增长的第一引擎。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产业链被物理阻断,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受到冲击,消费活动大幅减少。当前,随着疫情转为常态化防控,如何提振内需重振消费,加快推动经济运行驶入健康轨道成为摆在各地面前的现实课题

一、形势研判

综合分析疫情发生以来消费市场特征、规律及预期,有三个维度表征需认真把握。

一是从总量上看形势,消费行业1-2月遭受重创,3月以后稳步回升,这是普遍性特征1-2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创历史最大跌幅;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35.3%17.8%14.0%3月以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费需求逐步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15.8%,环比增长0.24个百分点;4月综合PMI产出指数达到53.4%,比2月、3月分别回升24.5个和0.4个百分点,其中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反弹至53.2%。从我市看,3月份限上社零额环比增长2.4倍,4月份继续保持缓慢回升势头。

二是从变量上看趋势,居民消费选择和消费方式发生较大调整,新兴业态增长迅猛,这是规律性判断这次疫情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消费市场,促进了互联网、物联网时代下的精细分工和定制服务需求。在消费理念上,居民更加注重健康型、享受型消费,一季度公共管理和卫生等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40%,拉动服务业增长2个百分点;在消费业态上智能制造、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迅速兴起,智能手表、3D打印设备、服务器销售量同比分别增长125.3%87.7%29.3%在消费方式上足不出户的宅经济空前活跃,线上消费成为全龄化选择,一季度全省限上网上商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3.7%,我市企业网络销售额环比提高42.9%

三是从定量上看我市,与全国大的趋势基本吻合,同时又有自身独有特点,消费回补面临严峻挑战,这是个体性表现从第一季度我市五大消费热点行业分析:

——批发零售业,同比下降36.6%,总体降幅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除药品、防护物资及生活用品刚性增长外,其他均大幅下降。

——住宿餐饮业,同比下降49.5%,其中171家法人住餐企业营业额下降约87%,住餐业个体户营业额下降91%,全行业遭到重创。

——文化旅游行业,遭遇历史性滑铁卢,接待游客、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71.9%78.8%171家中小旅行社全部处于歇业状态;14家文艺表演团体、27家影院、343家歌舞娱乐游艺场所、268家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339家书店全部停业,体育娱乐基本停摆。

——限上汽车业,零售额6.01亿元、同比下降54.6%,大庆自2017年到达高峰后增速持续走低,受疫情影响,前三个月5家汽车销售4S店甚至单月零销售。

——商品房交易,销售额仅1亿元、同比下降78.1%,其中商品房成交972套、面积9.7万平方米、成交额45905.4万元,分别下降了68.7%72.9%74.1%;二手房交易面积19.11万平方米、成交额51471.63万元,分别下降69.1%71.4%

二、问题分析

综观2003年非典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消费市场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疫情平稳后约束逐步打开、需求渐趋释放的消费恢复期,二是复商复业后经营状态波动、收入预期下降的消费承压期,三是政策调控后压力得到缓解、秩序全面恢复的消费好转期。目前我市消费市场仍处于前两个阶段的交汇期,明显表现出前期下降幅度偏高、当前回升速度偏慢、未来恢复难度偏大等特点,全面复苏回暖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一是购买能力低迷,非必需品消费大幅收窄,凸显出居民收入减少的内源问题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76元,增长1.8%、近十年最低,住餐行业平均工资降低27%,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平均工资降低52%;农村转移劳动力下降16%,直接导致有外出务工能力的农民人均减收600多元。收入预期直接影响消费热度,除防疫用品、米面粮油、快递配送等产品服务持续增长外,其他旅游娱乐、服饰美妆等开心消费和购车购房等大宗消费少人问津

二是企业经营困难,服务型行业体验感较差,凸显出商业业态趋同的瓶颈问题受需求萎缩、临时价格管控、周转资金断裂以及油田职工收入预期下降等多重打击,加之长期停业导致商品过季、食材过期,很多商家陷入复业即歇业的窘境。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法人企业复业率均达到95%以上,但员工返岗率不足80%,超90%的住餐业处于亏本运营,新玛特、万达广场、唐人中心等大型商场进客率不足往年50%、退租率达到30%五一假期也未出现爆发式反弹。

三是理财观念转变,住户存款储蓄明显增加,凸显出消费信心不足的预期问题前三个月,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3000亿元,月度同比增幅分别为3.5%4%6.4%,有明显爆发式增长态势,其中住户存款余额更是突破2100亿元,月度增幅分别为3.6%5%6%购房购车等中长期住户贷款持续下降2-2.3%3-0.7%,说明居民更倾向于留钱攒钱应对家庭刚性支出等生活压力,消费意愿、购买需求相对低迷,直接挤占了消费空间。

四是反弹张力较弱,城乡全面统筹短板突出,凸显出发展不协调的结构问题从县区发展看,四个县一季度社零额平均降幅超过20%大同降幅超过40%。从内部细分看,限上企业支撑能力不强一直是制约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2019年全市限上零售额比重仅为19.7%、低于全省市地平均水平,全市396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中,预计全年收入正增长的只有2成,预计下降50%的超过半数,70掉规几成定局。

五是网购外流严重,本地电商培育还不充分,凸显出新兴消费落后的现实问题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达2.2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3.6%,较上年同期提升5.4个百分点。全市电商交易额累计达到29.4亿元,但20个在本地注册的大型电商平台交易额只有2.3亿元、税收仅11.4万元,表明我市在新兴消费模式中抢一杯羹的能力还很欠缺,大量社会购买力外溢、居民钱袋子外流。

三、发展机遇

加快大庆内需市场全面释放、城乡消费全面提升,既面临大环境的有力保障,也具备内部挖潜的坚挺赋能,处于激活消费市场、回补消费减量的机遇期和关键期。

一是政策支持密集,普惠利好多2月以来,国家、省已出台减、免、返、补、缓等各类政策5批次近200项,我市也制定中小企业惠企20和个体工商户复工18措施,从供需两端送出政策大礼包,对就业复工、市场主体培育、信贷融资都具有强力促进作用。比如,央行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对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快递、民航等行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给予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优惠等。还比如,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联合印发《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实施意见》,围绕优化市场供给、构建智能消费体系等6方面提出19条政策举措,新一轮政策护航+金融刺激+市场利好的三重红利初具雏形。

二是外地经验可鉴,学习样板多各地因地制宜推出多种措施刺激消费,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多批次网上摇号、客户端推送、限时竞抢等途径公开发放电子消费券,凭券到店消费或直接线上消费,引致10-15倍的杠杆效应3月份以来,南京、杭州、济南等170多个城市已累计发放消费券190多亿元。安徽推出旅游消费券抵扣景区门票活动,通过人口大数据精准定位,精准触达微信目标用户,直接拉动五一旅游收入增长20%浙江依托雄厚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顺应疫情后居民消费模式变化,建立浙里来逛街智能化平台,发出浙里来消费,美好夜生活倡导,提供全方位数字服务、打通全天候消费链条;贵州实施促消费攻坚战,大力发展智能+”“宅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型消费业态;北京抓住五一假日契机,专门制定工作方案,实施全城102家大型商家联动促销活动;江苏支持商家迅速调整运营模式,通过抖音短视频、直播带货、小程序商城等手段开展新型销售,买家只需线上下单、即可等货上门;内蒙古鼓励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到商贸、餐饮等企业消费,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江西、甘肃等地实施周末2.5天假弹性调休,为民众消费提供便利、创造条件。

三是自身韧性较足,潜力支撑多大庆经济基础比较坚实,产业结构渐趋优化,服务功能相对完备,居民富裕程度较高,消费市场对松原、绥化部分地区具有一定辐射力,抗压反弹能力均比较突出。比如,2019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4.33万元,位居全国地级城市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4保持千亿元以上规模、位居全省第二;居民人均存款7.2万元、居全省第1,市区和四县最低工资标准保持全省领先,今年第一季度城市登记失业率3.17%、低于省控指标1.13个百分点,为全省6个综合性城市最好水平。这些都是促进消费回暖的内生动力和必要支撑,加以科学引导、合理指导和有序疏导,完全可以诱发新的消费热潮。

四、对策措施

重大疫情后的信心重建、消费回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承受能力和产业可持续从供给、需求两侧协同发力,从居民消费、公共消费两块一体统筹,从消费意愿、消费能力两端集中突破,政企联动、城乡共进、远近结合、帮扶并举,全力以赴推进商旅文、游购娱、吃住行等消费领域缺口迅速回补到位、全面扩容提升。在充分借鉴外地经验、深入分析行业特点基础上,建议实施促消费七大专项行动

一是实施扩大零售餐饮消费行动通过政府、商家联合配比资金,继续推出满减型、补贴型本地消费电子券,在餐饮、购物等领域消费时抵扣相应费用;支持相关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向务工人员等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银企合作推出积分兑换、打折抢购等;安排促消费活动专项资金,对积极参加活动的大型商场、餐饮酒店等企业,以及主动开展价格折扣优惠活动的企业,每家给予一定额度补贴。

二是实施培育壮大新兴消费行动放大全国信息惠民试点城市政策争取优势,全面加快5G基站建设,壮大远程教育、远程办公、智慧医疗、智能零售等新兴消费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安排资金向各类云服务消费企业用户发放云使用券,支持企业上云用云、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度新消费体验馆,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更多投向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发挥好公共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占比力争达到30%

三是实施促进旅消费行动全市开放的A级旅游景区实行门票全免,通过预约分时段进入景区;推出云旅游”“云展播等系列产品,开放网上博物馆、数字图书馆;争取省级专项扶持资金,对2019—2020年冬季运营的经营性A级景区、旅行社和经认定的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按已接待旅游人次等标准,加大扶持力度。

四是实施刺激汽车及房产大宗消费行动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持续推出沃尔沃乘用车优惠团购、让利销售,对在本市新购置和以旧换新并在大庆落籍的普通燃油乘用车,给予加油抵扣券或让利优惠。有序放宽商品房销售、公积金使用政策,放宽房企线上申请公积金贷款准入,降低土地竞买保证金比例、延长土地出让价款缴付期限,进一步降低租售门槛,加快商品房市场回暖。

五是实施升级农产品消费行动联合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平台,开展各类特卖活动,扩大大庆农副产品的销售范围;鼓励扶持大庆优品、卓创销售宝、肇源鲶鱼沟、肇州老街基等成熟企业在淘宝、京东等知名平台开设本地专区,依托抖音、快手等APP进行线上直播,支持县区领导带货,促进区域品牌和地产品精准营销;完善村级电商服务站建设,发挥各类农村合作社职能,通过助农+电商模式,帮助广大农民打开销售新渠道。

六是实施扩大宣传促消费行动广泛利用主流媒体、自媒体开辟免费宣传专栏,及时发布国家、省和市促进消费政策信息,大力报道企业复工复业情况,全力稳定居民消费心态;发挥各商会、协会作用,组建促销联盟,适时恢复启动湿地文化节、购物节、美食节等活动,开设节假日步行街、周末大集等常态化消费场所,集聚人流物流、燃爆消费热点;抢抓大庆夏季夜经济黄金期围绕夜游、夜娱、夜食、夜购、夜健等主题特色,搭建更多促进消费的载体和活动。

七是实施政策扶持保障消费行动细化落实惠企20具体措施,抓住省稳企稳岗基金政策窗口期,筛选归集、应报尽报融资需求白名单,争取更多企业纳入基金企业池,获得新增担保贷款;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型商业普惠型保险产品,提升企业和员工抗风险能力,严控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幅度;适时取消疫情期间出台的价格临时管控措施,增加企业利润空间;推动工商用电同价政策尽快全面落实,支持超市、商圈等延长营业时间并提供电费补贴。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