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县电信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静海县电信业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电信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基础电信业务显著增长,增值业务蓬勃发展,网络设施建设明显扩大,通信能力显著增强;农村通信取得快速发展,村通率大幅提高;电信业务提供日趋多元化,电信市场有效竞争格局初步形成,对社会信息化建设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为我县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十一五”期间,天津联通的固定电话网络完成了由传统交换网络向软交换网络的演进,具备了更强的综合接入能力。目前静海联通分公司已经建成覆盖静海全县的固定电话网络,拥有135个综合接入设备间,分别上联至月纬路、中山门、南门里、芥园道4个本地软交换核心网汇聚节点,为静海县广大城乡地区提供先进的本地和国内、国际长途通信服务。静海本地网电话软交换容量已达到18万门,宽带容量8万。全区住宅电话普及率为98%,宽带普及率达到55%。
2008年原网通与原联通合并为新联通后,成为固定电话业务与移动业务融合的综合通信业务运营商。静海联通具备能为10万移动用户提供服务的接入侧移动通讯网络。并于同年8月开始建设第三代移动通讯网络,并在2009年开始服务用户,2010年8月已经建设三期工程,移动网络总容量合计超过30万。
展望“十二五”期间的通信事业发展,随着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我们加大了3G网络和FTTH(光纤到户)建设力度,我们要用5至10年时间把静海分公司建设成为规模最大、功能最强、服务最好的综合信息业务运营商。
二、“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一)各类产业园区建设
根据静海县的总体规划,静海联通将在静海新开发区、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等产业园区,加大建设力度,规划通信管道及光缆、综合设备间、移动网基站等基础设施;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作为国家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园区,为其发展腾飞提供助力是静海联通义不容辞的责任,“十二五”期间的建设目标是实现能够为用户提供包括无缝移动连接、高速数据下载在内的等各类通信服务,把新开发区、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等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智能化、人性化的产业园区,满足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
(二)现代化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的通信配套建设,团泊新城等新兴小城镇作为静海发展的一大亮点,现代化的通信服务成为居民生活的必需条件,“十二五”期间,将围绕团泊新城新建一系列通信服务设施,无线网络通过宏基站+室内分布的覆盖方式,完成无线信号的无缝覆盖,有线网络结合“三网融合”的建设要求,将为每一户居民提供单独光纤直通入户,提供电视、电话、宽带服务,届时用户可以享受到2M-100M的上网速率。
(三)旧城区改造及乡镇建设
旧城区通信设施改造工程:根据县城总体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配合市政工程建设的需要,对老城区原有的通信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主要包括主要道路沿线的电缆、光缆迁改等工程。
重点乡镇通信建设:根据村镇规划,按照建设重点乡镇的发展需要,把建设重点放在各乡镇的产业园区,为其增加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层次的需要。
三、“十二五”期间建设规模
静海联通“十二五”期间预计建设投资2.05亿元,主要用于建设无线网络、宽带互联网以及管道、光缆等基础设施。
(一)2/3G无线网络
2008年至2013年作为3G网络发展阶段,而2G网络则已步入成熟期,根据频率资源及市场导向,3G网络将作为无线网络的建设重点。“十二五”期间2011年至2015年2G网络建设规模按照10%网络容量递增考虑,3G网络25%网络容量递增;2014、2015年分别递增5%和10%。
(二)有线宽带网络
“十二五”期间接入层网络方面以建设、改造FTTH小区为主,计划至2013年完成全部旧小区的FTTH改造工作,2015年静海县具备FTTH接入条件户数达到10万户。
(三)管道、光缆等基础设施
四、关于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一)无线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基本现状
至2010年年底,静海联通将建成205个3G室外基站,全面覆盖县城城区、郊区、乡镇、农村、道路及各大旅游景点等热点区域。
静海联通3G网络面积覆盖率和人口覆盖率整体将达到95%以上,各大重要交通干线基本实现了连续覆盖。
2.无线宽带网建设及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1)加快3G网络无缝覆盖的建设进度
加快3G网络的建设步伐,使3G网络覆盖遍及整个静海县,实现移动信息化。保证农村也使用上高速的移动宽带业务,推动农村的信息化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大3G基站、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规模,使3G的无线覆盖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同时,持续不断地进行网络的优化工作,提升网络质量及用户感知。
(2)推进3G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进一步推广3G技术,推进3G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推进3G技术更加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经济建设、社会管理以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增长。
(3)推进3G的行业应用发展
随着3G网络的运营,将系统化地推广3G差异型及特色业务的发展,快速推出符合市场发展及消费需求的业务。作为3G业务最重要的细分市场,3G行业应用将加快拓展步伐。移动宽带网络能力迅速增长和终端智能化能力不断提高,为电信业务的行业应用移动化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从3G所能提供的业务应用可以看出,高速互联网接入、移动支付、移动定位、移动流媒体、移动办公等业务,都将在行业应用领域有所作为。
3G行业应用的发展总趋势为IT与CT融合。个人信息化已经有很大发展,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部门级、企业级信息化走上轨道,并最终实现个人与行业信息化的对接,从而打造一个全流程的信息化,最终构成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个人也提供更好的服务。
(4)加强对热点区域的宽带无线接入覆盖
目前,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运营商还是商业用户都对无线宽带抱有很高热情。在接入速率和适应环境上与3G技术互为补充的无线局域网迅猛发展,被看作传统有线网络的延伸,在某些环境还可以替代传统的有线网络,成为新一代高速无线接入网络。
宽带无线接入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它将进一步发挥宽带互联网无所不在的优势。在对3G的室内数据业务形成补充,规划期内将加大宽带无线接入的建设力度。
(5)推进3G技术向4G技术的演进发展
要积极推进3G技术推广应用及其向4G迈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要将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在进一步加强“两化”融合的基础上,依托天津市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窗体底端优势,充分发挥通信行业作用,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静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固定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基本现状
(1)天津联通IP城域网现状
经过几年的持续的改造和建设,天津联通已将天津联通IP城域网打造成了一张高品质宽带综合业务城域网,具备强大的多业务支持能力。支持数据、语音、视频的综合承载,支持传统Internet、NGN、组播、MPLS VPN等各类高品质业务及新业务。
天津联通IP城域网分………层、汇聚层和业务控制三个网络层次。其中业务控制层和汇聚层主要实现用户的接入和天津IP网内的路由交换功能。天津IP城域网的出口路由器支持高密度10G接口,具备支持40G接口的能力。同时设备具备高扩展性,出口路由支持路由器集群技术。骨干网包括169、集团NGN/3G承载网等。目前天津联通IP城域网的出口带宽为180G、IDC直连CHINA169网出口80G。
(2)宽带接入网现状
从静海联通现有接入网的发展情况来看,目前的主要接入方式有DSL接入、小区LAN接入、PON接入等方式。
①DSL接入现状
目前接入网的主流技术是ADSL接入。ADSL接入是目前联通固网宽带接入业务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早期DSLAM设备是采用ATM上联方式上联为主,后来逐步发展过渡为以IP上联方式为主。对于ATM内核DSLAM设备,由于设备架构的原因,不能很好的支持组播业务,对高带宽的支持能力有限,对用户宽带提速形成制约。天津联通已经逐步将现有部分ATM-DSLAM设备进行了IP化改造,将ATM方式上行改为IP方式上行。
ADSL局端接入设备主要分为ATM内核的DSLAM和IP内核的DSLAM。ATM内核的DSLM包括华为MA5100、5103、B08、中兴9210等,IP内核的设备包括华为MA5105、5300、5303、5600、5605、UA5000,上海贝尔阿尔卡特7302 ASAM、7325 ASAM,UT-Starcom B800等。
ATM内核DSLAM主要通过155M、100M、2M链路直接、级联或通过L2汇聚交换机汇聚,IP内核的DSLAM通过GE、100M链路直接、级联或通过汇聚交换机汇聚。
截至2009年底,ATM内核DSLAM设备网元数量20个,IP内核DSLAM设备网元数量为150个,DSLAM实际配置的端口总数为80129,DSLAM实际占用的端口总数,即ADSL用户数为60127,总实占率为75%。
② PON接入(FTTH改造)现状
现阶段天津联通接入网建设总体原则如下:接入网网络停止新建主干电缆和PSTN交换设备,原则上不再继续扩大PSTN网络规模,新的业务需求主要以新建或扩建软交换网络为主。限制配线铜缆长度在0.5公里以内。宽带接入网的建设改造以光纤为主,首选FTTH方式,在条件不具备的小区以FTTC/FTTB方式为辅。优先使用PON技术,通过光纤接入节点逐步靠近用户,不断提升用户带宽。新居民区建设和老居住区改造应满足3-5年业务需求,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平滑演进性和可维护性。
2009年天津联通全面启动“光纤城市”建设,对于现有宽带接入网络使用PON网络进行FTTH(光纤入户)改造,新建住宅区全部用PON网络的FTTH(光纤入户)方式进行建设。到2010年上半年静海联通共计有20个局点安装了EPON局端OLT设备,EPON局端OLT设备对静海实现了全覆盖,完成39个住宅小区光纤入户工作。至2010年底,静海联通FTTH及融入能力将达到1.5万户。
2.固定宽带网络建设及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1)宽带接入网的总体发展目标、任务
根据集团《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及相关文件,面向未来宽带多媒体业务发展,建设技术先进、覆盖广泛、带宽充足的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接入网,实现有线光纤化、无线宽带移动化、接入业务综合化和管理控制智能化是宽带接入网的总体发展目标。
带宽目标:2011-2012年宽带接入网8M及以上速率提供能力达到75%。其中城市新建及进行改造区域100%达到16M以上接入能力,农村新建区域全部达到4M以上接入能力。
2013年-2015年宽带接入网8M及以上速率提供能力达到90%。其中城市新建及进行改造区域100%达到16M以上接入能力,农村新建区域全部达到8M以上接入能力。
(2)“十二五”期间网络发展策略、思路
总体发展思路是:合理优化网络结构,提高多业务的QoS能力,能够为不同业务和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网络的可控、可管、可盈利、可持续发展。
IP城域网的持续优化发展应以业务为导向,支撑宽带经营的“规模化”和“差异化”,实现多业务的综合承载。在实际网络建设中,应结合网络和业务实际情况,分步实施,实现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的结合,充分考虑投资保护因素,提高投资效益。
五、关于普遍服务及农村通信发展
我国电信业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东部与中、西部间以及城乡之间。作为四个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其电信业发展的不平衡,则主要体现在城区与农村之间。静海本地的普遍服务问题及农村通信发展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一)基本现状
1.网络建设情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静海联通已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完善的固定及移动通信网络。2009年,天津联通全面启动“光纤城市”建设,重点对市区、县城住宅用户进行宽带提速。并以打造移动精品网络为主导思想,建立起了对天津市密集市区、一般市区、区县城区和发达乡镇实现全面覆盖的3G网络。
目前,天津联通的固定通信网络的行政村覆盖率已达到100%。经过多年的建设,天津联通现已建成的电缆网已覆盖了静海县全部的384个行政村,可以保证基本通信业务的需求。农村地区的主干电缆的敷设方式大多为通信管道内穿放,配线电缆的敷设方式则以架空方式为主。
为满足宽带业务发展,自2008年起,静海联通在农村地区384个行政村重点实施了“宽带提速”、“光进铜退”、“村村通光纤”等工程项目,使天津农村地区宽带覆盖率达到100%,全市401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宽带接入。光纤进村率提升到85%以上。
在移动网络方面,经过多年的建设,静海联通在农村的移动网络覆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目前,静海联通在天津市18个乡镇的2G、3G网络覆盖率均达到100%,384个行政村的2G网络覆盖率达到84%,行政村的3G网络覆盖率达到85%。
2.天津联通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
天津联通于2006年启动农村信息化服务项目,以业务创新为驱动,倾力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以领先的信息化运营和平台支撑能力,服务于天津农村经济发展及农业信息化工作,并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1)12316热线服务农民民生
(2)114农信导航打造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3)乡村名片为农产品流通搭建互联网平台
(4)电话广播利用合作促进农村文化生活信息化
(5)乡村黄页推进信息化新农村
(6)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推动农村党教党教信息化建设
(二)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
1.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结合国际趋势和国家政策导向,进一步推动普遍服务从行政村到自然村的深入。将互联网业务,甚至宽带服务逐步纳入普遍服务的范围。为逐步填平城乡间的“数字鸿沟”奠定基础。
以完善农村信息设施建设、提高农民信息获取能力为目标,紧密依靠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充分发挥网络、渠道、客户资源和全业务经营优势,以农村政策管理、农产品产供求、农民民生三个方面为重点开展综合信息运营工作,为农民提供低资费及针对性、时效性强的综合信息服务,以更高层次、更多手段、更全面的业务服务于天津农村信息化建设。
不断完善产业链,优化商业模式,开发创新产品,在承担普遍服务义务的同时,开创出农村通信业务的“蓝海”,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利益的比翼齐飞。
2.主要任务
(1)应对农村地区通信需求,进一步完善网络建设
为应对农村地区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静海联通将进一步完善光缆网的建设。并在100%光纤进村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提高行政村整体的光纤覆盖率。同时,结合光纤进村的实施进度,有步骤地对现有的电缆接入网络进行调整优化。
目前,农村地区的主流宽带业务多采用基于铜缆的ADSL技术。静海联通将一方面依托天津党员教育网的光接入节点,使用ONU+ADSL方式解决农村地区的宽带提速问题。另一方面,依托光纤进村和农村地区光纤覆盖率的提高,对部分高带宽用户采用EPON方式解决业务需求。
另外,伴随农村地区通信业务尤其是宽带业务的增长,以及农村地区宽带接入方式的调整,静海联通将进一步在广大农村地区建设大量新的接入设备间并对现有接入设备间的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
加大农村区域3G网络建设的力度,使3G网络在农村区域达到连续覆盖。为其提供高速的移动宽带业务,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移动信息化基础。
(2)整合现有平台及产品,打造多元化农村信息服务平台
整合现有114语音平台、互联网平台资源,增加电子商务等服务功能,建立一个以互联网服务为基础,同时提供语音、短信、手机互联网等服务的多元化信息服务平台,并通过整合农业、林业、气象、科技、文化等信息资源,发挥天津联通全业务经营优势,快捷、方便地向广大农村用户传递支农、惠农、富农、文化娱乐等信息。
互联网门户将以实现涉农机构权威信息发布、信息资源增值的核心运营理念,开设农业政策、信息快递、乡企在线、农业商品信息、网上展厅、专业咨询、休闲娱乐等版块,为农民提供集政策、交易、娱乐于一体的互联网服务。
语音服务主要通过交互式语音应答(IVR)和人工热线提供服务,并与互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用户统一管理等服务。
结合天津联通FTTH及“宽带网络村村通”等工程,完善互联网信息应用内容及产品,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经营管理的数字化和农民生活的数字化为目标,为重点农村、乡镇提供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开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固网支付(刷卡消费)、安全监控、农业种植智能监控等服务,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促进天津农业信息化水平。
结合3G网络的不断完善及发展,逐步增加彩信、WAP、手机视频、手机互联网等3G服务元素,为农民提供一个无所不在的服务网络,让3G为农村信息化提供更广泛的应用。
六、关于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推动电信行业转型升级
电信行业面临新的融合格局,围绕电信的相关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分工更加细化。在不久的将来,电信产业、互联网产业、传媒产业、娱乐产业、传统工业相互间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消除彼此的产业鸿沟,并融合为新型数字生态系统。
1.基本思路
单一的电信产业链,通过交错式的融合正在向应用层和复杂化的生态系统方向演进,而争夺这个生态系统的整合者地位将成为未来运营商、服务及内容提供者、设备商、互联网、IT厂商以及娱乐产业的战略重点。
…在《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意见》中提出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的融合,并于今年7月公布了第一批试点城市和相关政策。
三网融合是近几十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创新的成果,是数字技术跨越信息鸿沟后融合趋势的体现,在信息革命的发展史上必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通信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三网融合为进一步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宽带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为电信产业链多方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电信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网络优势,与广电内容制作单位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共赢,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为IPTV、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等业务的规模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为电信企业不断开发新业务,提高服务质量,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因此,静海联通要抓住机遇,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实现向宽带信息服务的转型与升级。
2.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期间,天津联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业务经营为主线,以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为重点,发挥融合优势,加快网络建设,加大发展力度,提高发展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全面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国际领先的宽带通信和信息服务提供商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工作包括:
(1)以“三网融合”为切入点,大力建设移动网和IP宽带网,普及光纤到户,建设“光纤城市”。
(2)找准“三网融合”的重点领域,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路线图,重点加以突破。
(3)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培育产业链,包括终端厂商,地方运营商以及内容提供商等整个产业链。
(二)深化两化融合、扩展行业应用
我国信息化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急需进一步拓展空间、寻求突破,而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和应用需求,工业化的持续发展也不断推进信息化的深化和升华,所以信息化的发展也需要和工业化相结合。在十六大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基础上,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2009年11月3日,…总理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在这次讲话中,物联网被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要求“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物联网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国家在将在2020年之前投入3.86万亿元资金用于物联网的研发。对于中国联通,物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1.基本思路
融合发展是工业化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信息化的本质要求。IT解决方案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要点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协作”是企业与客户实现共赢的必经之路,“责任”是合作双方彼此信赖、互动发展的根基。
社会信息化进程正推动信息化融入集团客户的各个领域,通信信息服务已经从简单支撑客户的内部通信和业务系统基础通信发展到与客户共同通过信息化手段创新业务和服务,集团客户对综合语音、数据、互联网、多媒体及其他行业应用和集成、外包服务等各类通信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一揽子解决方案需求更加旺盛,对所属行业的信息化尤其是有利于行业业务拓展的通信服务需求强烈。
静海联通应该大力扩展行业应用,支撑静海县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尽到通信运营商的社会责任。
2.主要目标和任务
规划期内,天津联通将结合政府的一系列行业发展与振兴规划,深度参与政府与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要抓住3G机遇,聚焦宽带、移动、互联网,开发推广集客市场的重点产品,加快创新型业务发展,打造集团客户的全业务核心竞争能力。充分利用WCDMA优势,抓住物联网和信息化的发展机遇,加快市场拓展步伐,加大全业务行业应用开发推广,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培养互联网和宽带业务应用
2009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达743亿,同比增速为30.7%,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互联网各细分行业表现各异,个人付费为主的细分行业增速均较快。更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进军互联网市场,尤其以网络购物市场最为明显,这些传统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互联网渠道的发展。由于移动业务和宽带业务的融合发展,2009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到1.92亿。
七、关于推进电信行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2009年度,静海联通累计消耗标准煤2263.59万吨,其中累计耗电1369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1682.78万吨,占能源消耗总量的74.3%。
电力消耗成为能源消耗的主要输出,其中移动通信网络耗电量占据了较大部分。在移动通信网络耗电中基站能耗占到整个移动通信网络能耗的80-90%。移动通信基站中的能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设备用电,第二是电源系统的消耗,第三是机房环境用电。除了移动通信网络,固网电话耗电量也相对较大。
结合基本现状,天津联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重点关注基站的节能管理,集中力量做好基站主设备、空调、电源的节电工作。
建立各类主设备节能分级体系,在设备采购中优先考虑低功耗、集成度高、高能效比的设备,关注功耗、占地等设备参数。无线部分重点采取智能节电、分布式基站(含BBU集中设置)和室外一体化基站等新技术新设备。
天津联通制定的本市在“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主要目标包括以下两个内容: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和年度能耗增量。
参考2011-2013年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及年度目标参照集团公司目标,天津联通对于2014-2015年制定同样的目标,即2011-2015年当年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较上年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的降幅不低于11.2%。
为满足主要目标中的两个条件,需要采用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以达到符合条件的节能总量。节能总量通过预测自然增长状态下(未采用任何节能减排措施)的年度能耗总量与采用节能减排措施状态下的年度能耗总量,通过两者相减得到。经计算,得到2011-2015年相应的年度节能量分别为20327.28、12654.61、13497、13497、13497千克标准煤。
依据节能减排基本思路,安排2011-2015年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确保各年度所有工作总的节能量最终大于预测得到的2011-2015年年度节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