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在全市现代生态渔业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阅读数:737 文章字数:5020

在全市现代生态渔业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今天在宁陕县召开现代生态渔业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推动全市生态渔业加快转型升级,走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发展之路,实现生态渔业健康快速发展。上午,大家一起参观了宁陕县广货街镇秦岭冷水鱼产业园区、宁陕县皇冠镇皂矾沟生态渔业养殖观光园区,两个示范点很有代表性,宁陕县这种“一条沟、一个企业(合作社)、一个园区、带动一批农户脱贫致富”的模式,很有借鉴意义,相信大家也深受启发;刚才,宁陕县、汉阴县分别就山区河溪生态特色养殖、川道池塘精养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瀛湖管委会围绕大水面“整顿、规范、提升”走生态养殖之路作了书面交流,希望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市水利局吴平局长总结了全市生态渔业发展经验,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全市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我完全赞同,请大家抓好落实;省水利厅、省渔业局对这次现场会给予高度重视,管局长亲临会议指导,长期以来管局长一直对安康生态渔业情有独钟,对安康生态渔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安康生态渔业发展能够取得今天的成效离不开管局长的关心和支持,刚才,管局长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转型升级,走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发展之路

我市渔业产业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是必然选择。现代就是用现代组织经营、现代设施装备、现代科技支撑来发展渔业产业。生态就是必须走生态养殖之路,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生态养鱼就是增加滤食性、草食性养鱼,确保水质不受污染。循环就是把循环发展理念运用到渔业产业中,逐步实现零投入、零排放、零污染。在加快推进渔业产业向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清和准确把握当前全市渔业产业发展的形势和机遇。

首先是有历史、有辉煌。安康养鱼有几千年的历史,史志记载安康先民一直随水域而居,渔猎伐山,鱼稻为食。新中国成立前,渔业一直自繁自育,自给自足。新中国成立后,渔业开始人工繁育,成为农业产业,也确立了农林牧副渔“五业”中的地位。80年代中期,安康稻田养鱼在全省非常有名,1987年全省稻田养鱼现场会在我市汉阴县召开,1988年汉阴县观音河水库养殖38.9kg/㎡,创全省最高纪录。2005年我市引来河南客商开发瀛湖渔业养殖,安康大水面养殖拉开序幕,2009年、2012年,安康渔业呈现两轮发展高潮,特别是2012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安康生态渔业发展非常迅速,连续几年渔业面积、产量、产值都居全省第一。

第二是有压力、有探索。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一江清水供京津”的政治任务决定了我市渔业发展在保护水质的前提下发展。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进京后一段时期,瀛湖大水面投食养殖面临很大压力,社会各个方面高度关注,一度有把安康瀛湖网箱养鱼全部取缔的呼声。后来经过实践积极探索,减少投食性鱼类比例,增加滤食性鱼类比例,开展增殖放流,逐步转型升级,走生态养殖模式,效果非常明显,目前瀛湖辖区投食性鱼类已减少了1/3。2014年6月和2016年7月两次在瀛湖发现桃花水母,充分说明瀛湖推广绿色健康养殖理念、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保持了良好的水质状态。同时,近几年全市积极发展高山冷水鱼,宁陕县是个典型,镇坪县、岚皋县发展也很快,起步起势很好。

第三是有优势、有需求。从水面优势看,三千里汉江,安康境内近千里,全市境内水网密布、河流众多,全市现有水面面积59万亩,其中适宜水产养殖的水面达31万亩。从水质优势看,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水质长年保持二类,成为生态、有机、无公害渔业养殖的理想栖息地。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市地处南北过渡带,适宜各类鱼的繁殖,南方的名优品种,北方的冷水鱼都能在我市培育生长。据调查统计,我市现有鱼类资源93种,占全省145种的64.1%。安康又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硒资源具有独特的稀缺性,安康鱼类检测体内含硒,这使安康渔业具有排他性的独特优势。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逐步增强,迫切需要健康、生态、安全的水产品,安康“好水养好鱼、卖出好价钱”,符合当前市场需求。

第四是有潜力、有市场。从发展空间看,全市适宜水产养殖的大水面有31万亩,现仅利用了22万亩,旬阳电站、白河电站已经全面开工,发展空间还很大,全市还有堰塘过万口,适宜渔业养殖的稻田超过10万亩,适宜发展大鲵等冷水鱼特种植养殖的中高山区域,空间更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从市场需求看,据调查,陕西一年鲜鱼需求量大约50万吨,而陕西自产只有15万吨,相差35万吨。安康市场一年大约需求5万吨,目前安康自产的鱼连本地市场都无法满足,市场供不应求。近年来,全市渔业加工业异军突起,安康的山水游、乡村游十分火爆,也蕴含着很大消费市场。

第五是有机遇、有信心。从国家层面看,大力推进产业脱贫产业富民,是脱贫攻坚的第一任务。国家对产业扶贫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在产业基金、项目支持、金融保险等方面将给予重点支持,而渔业养殖又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产业,势必会增加对我市生态渔业促力脱贫攻坚的扶持力度。从省上政策来看,省上把渔业作为陕南的特色产业,每年全省渔业专项资金3000万元,下一步在渔业产业园区上也有扶持政策。从市级层面来看,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渔业作为全市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整合项目资金聚力扶持生态渔业。总之,发展安康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的机遇千载难逢,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坚定做特做优做亮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的决心和信心,坚定走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发展之路。

二、突出重点,握紧拳头,做特做优做亮安康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要紧紧围绕水质保护、渔业发展、渔民增收三大目标,突出重点,加快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增强渔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要抓科学布局。大水面养殖按照“整顿、规范、提升”的思路,抓好转型升级,突出生态养殖和休闲渔业,逐步整顿投食性鱼类、大力发展滤食性鱼类,确保水质不受污染。川道地区大力发展水库池塘养鱼和稻田养鱼,充分利用现有具备养殖条件的100余座中小型水库、近万口池塘,扩张规模,加强管理,提升效益。中高山地区主攻冷水鱼养殖,重点发展大鲵、钱鱼、金鳟、虹鳟等特色冷水鱼。力争到2020年,实现渔业产量5.2万吨,产值25亿元。

二要抓园区承载。生态渔业的发展必须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以渔业产业园区为承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市水利局要抓紧拿出安康市渔业产业园区建设方案,力争“十三五”期间,建设省级渔业产业园区6—10个,市级渔业产业园区50个,县级渔业产业园区50个。

三要抓龙头带动。要全力培育一批渔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等渔业生产经营主体。市水利局要抓紧拿出培育渔业经营主体实施方案,力争“十三五”期间,培育1个国家级渔业龙头企业、3—5个国家级渔业合作社,培育5—10个省级渔业龙头企业和省级渔业合作社,培育30—50个市级渔业龙头企业和市级渔业合作社,培育100名职业渔农。渔业企业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全面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逐步做大做强。

四要抓绿色循环发展。产业内要实现“内循环”,把循环发展理念运用到渔业产业中,在生产方式上,积极构建资源利用高效、污染排放最小、综合效益最大的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再生利用、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达到零投入、零排放、零污染;在产业链条上,积极向精深加工延伸,开发鱼产品,提升附加值。产业间要实现“外循环”,把渔业养殖与旅游观光、休闲垂钓、渔家乐、特色渔庄等有机结合,积极发展新型渔业产业形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产、加、销、游一体化。

五要抓科技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渔业产业必须要在强化科技支撑力上下功夫。要开展大培训,市水利局抓紧拿出全市渔业技术人员大培训实施方案,对全市水利、渔政部门技术人员和渔业重点镇、重点村、重点企业的重点人进行全员大培训,让他们能够适应和满足现代生态渔业发展的需要。要开展大承包,市水利局抓紧拿出全市渔业技术人员大承包实施方案,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等技术力量,对全市19个市级水利产业园区落实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每一个水利园区至少有1个人以上的科技队伍支撑,建立科技人员承包目标责任制。要开展大联合,强化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大力开展良种繁育,引进优良品种,注重花鲢、白鲢、钱鱼等本地品种的繁育,努力研究和制定养殖标准、生产标准和富硒标准,加强产品开发和病害防控,强化科技支撑。

六要抓品牌打造。品牌是市场,是效益。要大力推进生产标准化,加快制定和完善渔业生态化养殖标准。要积极开展水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增强消费者对安康生态富硒水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要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市水利局、渔业局牵头,市农业、工商部门配合,市渔业协会负责,创建申报“瀛湖花鲢”地理标志产品,全力打造“安康富硒鱼”公用品牌。要抓好品牌宣传营销,按照“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原则,以“安康汉江富硒鱼”公用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为依托,通过各种平台广泛宣传推介,提高安康水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要加强市场监管,有效监督养殖户鱼种、鱼饲料、鱼药的投放和使用,严把流通环节准入关,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三、强化保障,齐抓共管,推进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要强化组织保障。各县区要高度重视生态渔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调整充实人员,抓好统筹推进,落实责任措施,确保生态渔业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市县区水利部门要牵头抓总,特别是渔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作为,加大监管,强化执法,增强能力。渔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强化行业管理,发展渔业联盟,推动产业发展。

二要强化资金保障。市县区水利部门要按照“水利搭台、产业唱戏、企业建园、农民受益”的思路,最大限度地整合渔业发展、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治理等项目资金,积极向渔业产业倾斜扶持。要引导渔业龙头企业、渔业产业园区等渔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渔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金融保险扶贫要向渔业产业倾斜,各县区每年要安排一定的渔业产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渔业产业发展和渔业产业园区的奖补。要加强渔业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三要强化合力保障。生态渔业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各有关方面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市发改委要做好渔业发展项目策划和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市财政局要整合涉农资金,用于渔业园区的奖补;市旅游局要扶持发展集旅游观光、休闲垂钓、渔家乐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市环保局要加强养殖区面源污染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安全;市药监、工商、税务等部门都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渔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新闻媒体要广泛挖掘安康鱼文化内涵,推广生态循环渔业的典型,宣传安康。

四要强化渔政执法。要加强渔业养殖管理,进一步规范大水面渔业开发机制,建立健全监测机制,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要严格执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发挥基层“河长制”作用,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炸鱼等破坏渔业资源行为,市县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要开展联合执法,把重点区域监管和日常管理有机结合,确保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五要强化包抓力度。要建立渔业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包抓责任制,各县区分管副县区长、水利局长包抓1个市级以上渔业园区,各县区水利局班子成员包抓1个县级以上渔业园区,县区渔政管理部门干部要全部深入渔业园区开展工作。

六要强化督查考核。市县区水利部门要将渔业产业园区纳入水利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县区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实行月督查、季通报制度,确保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工作顺利推进。

同志们,发展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意义重大,目标已经确立,任务十分明确,大家要把思想统一起来,保持定力,凝聚合力,以扎实有力的工作,推动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转型升级上台阶,真正步入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之路,真正实现水质保护、渔业发展、渔民增收的目标。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