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口发展前景广阔,金融业大有可为
二、强化金融支持与保障,推动海口加快发展
一是保障重点。
二是扶贫济困。
三是拓展业务。
四是增强后劲。
三、大力支持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支持金融业态的创新。
二是支持金融主体的创新。
三是支持金融服务的创新。
四是支持金融工具的创新。
四、全面构建新型银企关系,为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从政府层面讲,要从四个方面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从企业层面讲,要强素质、增实力、树形象。
在2012年政银企座谈会上的讲话
冀文林
(2012年5月11日 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政银企座谈会是市委、市政府贯彻省第六次党代会、省金融工作会和省重点项目推进会精神的一次具体行动。今天参会的朋友有来自金融界的、企业界的,也有政府相关部门的同志,大家能在百忙之中参加这个座谈会,我感到非常高兴!大家的到来,是对海口的信任和支持,是对海口感情的体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金融与经济、金融与企业实体是始终相依、相濡以沫的关系。我们在这里共同聚会的目的,就是想为大家搭建一个金融界与企业界相互联系的平台,构筑一种金融界与企业界长期合作的长效机制,也创造一个金融业与实体经济能够坐在一起共谋发展、实现双赢的机会。
刚才,我听了大家的发言,感觉醍醐灌顶、收获良多,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特别是对各位的意见和建议,我都一一认真记下。省金融办王年生主任在讲话中对海南金融业的发展作了一个基本判断,就是全省金融业正处于良性健康运行期、加快发展的历史最好期;介绍了我省金融业发展的目标是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逐步建成为机构健全、产品丰富、创新活跃、开放度高的支柱产业,金融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以上,并指明了全省金融业发展的重点在海口,讲的非常好,简明扼要。人行海口中心支行曹协和副行长分析了全省金融业发展态势,对海口金融业发展提出了五点支持意见和两点希望。省证监局冯玉华局长提了八条很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六个方面的融资渠道。省保监局罗瑛局长也提了四点意见和六点建议。省银监局吴乾奋副局长讲了三条很好的意见。同时,三家金融机构的负责同志和六位企业家也都作了发言,大家紧紧围绕如何做大做强海口金融业,给我们提了很多金玉良言,非常宝贵,催人奋进,我们将积极吸收,认真消化。下面,借今天座谈机会,我简单谈一下对海口金融业发展的看法,若有疏漏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海口发展前景广阔,金融业大有可为
近年来,海口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总量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11年,全市GDP达到712.75亿元,财政总收入188.8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4.6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完成GDP184.82亿元,增长8%;一般预算收入50.77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91.27亿元,增长46.4%。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快速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金融事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一是金融机构集聚度越来越高。仅去年就新增银行、保险、证券、小额贷款等金融机构23家,是近年来最多的。二是金融效益越来越好。去年全市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2354亿元,各类贷款余额2461亿元;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2403.73亿元,各类贷款余额2583.69亿元。三是金融业发展环境越来越优。海口市委、市政府对金融业的发展极为重视,支持力度前所未有。近期,市委、市政府为加快金融业发展,做了三件实事:第一,制定出台了《鼓励金融业和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若干规定》;第二,积极谋划推进金融CBD建设;第三,组建了市金融办。四是金融机构、金融企业和金融监管部门对海口经济社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2011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9.46亿元,同比增长16.6%,占全市GDP比重和服务业的比重分别达到8.3%和12.2%;今年,一季度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5.77亿元,同比增长32%,占全市GDP比重和服务业的比重分别达到13.9%和19.4%。“四个越来”和“三件实事”证明,我市金融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
当前,海口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省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特别强调要“把做强做优中心城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快以海口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建设”。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两会”向全市人民描绘了加快城市转型发展、建设“四宜”最精最美省会城市的宏伟蓝图。发展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做优省会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特别是,今年是省市确定的“项目建设年”,这无疑对金融信贷有着强烈的需求。另外,从一季度经济形势看,我市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增大。虽然投资同比增长46.3%,但有效投资不足,同比仅增长约15%左右,特别是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一经济背景,一方面,充分表明当前海口经济的发展,亟需我们金融机构给予更大的支持;另一方面,辩证地看,也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空间。有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海口金融业的发展前途光明,机遇千载难逢。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看到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
二、强化金融支持与保障,推动海口加快发展
一是保障重点。今年,是我市确定的“项目建设年”,目的是通过大项目建设,加大投入,加快发展,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全市共确定了104个重点项目。整体上来讲,这些项目都是围绕海口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围绕光伏、农产品加工、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围绕文化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来设置的,与国家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重点支持领域相适应的,很大一部分项目是支撑性强、影响面广、拉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建成后自身就能够产生很好的现金流,很有支持价值。希望我们的金融机构对这些项目好好地进行挖掘,掌握项目建设动向,了解项目融资信息,强化融资服务,扩大信贷投放,在支持海口经济建设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必要的时候,我们政府部门和金融系统的同志可以一起带项目清单主动到各商业银行总行对接,争取扩大信贷规模。在项目对接过程中,市发改、科工信、国土等部门要积极搭建平台,帮助企业和项目单位做好项目培育和筛选论证工作,认真做好重点项目推荐工作,为各银行开展业务创造条件。要协助企业和项目单位,逐项落实已信贷授信签约项目,跟踪落实达成贷款意向的项目。企业和项目单位要主动联系,落实项目资本金和配套资金。要建立健全金融业联席会议制度。今后,市政府经济领域的重要会议、重大经济决策和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包括政府经济形势分析会,都要邀请金融机构参加。
二是扶贫济困。近年来,受宏观政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这既有银行方面的问题,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管理与信用问题,还有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业帮不帮一把大不一样,许多暂时困难的企业帮扶一把,就能获得快速成长;反之,企业经营面临困境了,金融行业的效益也会减少。所以,金融和企业应该站在同一条战线上,风雨同舟渡难关。中小企业是海口经济的主体,扶持中小企业就是促进整个海口经济基本面的提升。从宏观环境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金融工作的一个重点。希望各金融机构要优化服务,加大支持力度,深入企业了解经营情况,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量体裁衣,量身定做,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同时,也希望金融机构利用企业债、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方式,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从资本市场挖金,满足建设资金的需求。尤其是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重大规划项目、重要基础设施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的项目,要精心策划包装,强化融资服务。
三是拓展业务。“三农”领域既是我市金融信贷的薄弱环节,但也是金融业大有作为的空间。希望各金融机构延伸农村金融服务,把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优先支持对象,把“菜篮子”工程、水产养殖、水果种植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作为重点支持领域,增强“三农”发展的造血功能。
四是增强后劲。金融企业也好,实体经济企业也好,都要增强发展后劲。金融业、政府和企业都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关键是我们现在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一个沟通平台,让企业和银行、保险机构、投资公司等资本市场机构能够更好地相互对接,交流信息,共同在市场经济的河床中找到金子、挖掘财富。对此,市发改委、金融办要认真研究,将金融业发展谋划得更好一些,可以确定固定场所、活动时间和活动主题,采取创办沙龙、定期活动等形式把金融家、企业家组织在一起,让银企彼此间加强对接沟通,增强互信。
三、大力支持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推进金融创新,是强化金融保障,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地方政府,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金融领域,开拓一切可以开拓的金融市场,大力支持和推动金融创新。一是支持金融业态的创新。支持保险公司发展农业、旅游业等特色保险产品;支持自保公司设立;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居民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工作;与相关单位合作,积极探索设立海口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积极设立和引入一批旅游、文化等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落实国开金融城市发展基金,探索设立小城镇或农村发展基金;积极参与省信托公司重组;大力发展担保公司;努力培育企业通过传统板块、“新三板”或发行企业债等方式融资。二是支持金融主体的创新。金融机构主体的多寡是体现一个地方金融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11年,我市这项工作完成得不错,在海口新注册的金融机构达到了23家,里面不乏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太平人寿等知名金融机构。今年要再接再厉,加强与各大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对接力度,积极配合省金融办,做好相关项目的策划、招商,力争2012年实现1-2家国内知名企业总部、3家金融机构的进驻。三是支持金融服务的创新。希望各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简化流程,提高审贷效率,提倡一次调查、一次审核、一次审批的一站式服务。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为企业提供各种市场信息,提供全天候的资金结算手段。四是支持金融工具的创新。我们在创新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只要大家动脑筋、想办法,这些新的、好的金融业态、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方式一定可以为我们所用。
四、全面构建新型银企关系,为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新型银企关系不是单纯的借贷关系,不能只是强调金融保险机构为我们做了什么,也要反过来问我们又为金融保险机构做了什么?我希望,我们共同创造一种诚实守信、面向世界、齿唇相依、互利共赢的新型银企关系。从政府层面讲,要从四个方面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是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基础信用信息网络,严厉打击“老赖”,鼓励守信,打造诚信海口,改善金融环境,吸引更多的资本集聚海口。二是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经常开展“请上来”、“走下去”活动,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接洽会,加强银企联系,调动银企投资的积极性。三是要加快海口金融CBD建设,打造“立足海南岛、辐射北部湾”的区域金融中心,为海口乃至全省经济建设提供创业孵化器、融资、资本经营和投资管理等金融支持。四是要完善金融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今年,市政府列支2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金融业加快发展,并探索建立财政存款与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挂钩机制,让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同风险、共患难的金融机构能够得到更多实惠,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刚才,有一个企业家说我们现在的金融政策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我想确实也存在这个问题。今后,我们的金融政策既要为金融企业发展锦上添花,更应该鼓励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雪中送炭,特别是要鼓励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从企业层面讲,要强素质、增实力、树形象。一是要注重提高企业的资信度,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融资管理机制,在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上多下功夫,用好银行贷款的每一分钱,增强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放的信心。二是要注重提高企业的诚信度,用诚信架起企业与金融单位紧密合作的桥梁,用诚信开创银企合作的新天地。三是要注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不断研发有市场、有销路、有效益、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努力实现增产增效,增强企业借贷还贷的能力和自身素质。
总之,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海口市委、市政府将始终如一地支持金融业的发展。最后表个态,用四句话结束我的发言:第一,为金融企业提供最优质的资源。第二,实行“先金政策”,对金融企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给予优先考虑和支持。第三,鼓励和支持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方式,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最大的支持。第四,期望金融机构、企业和海口市共同成长,让三方在一个优良的金融环境中,在一个以金融为现代经济核心的土壤上,实现共赢,并以此促进海口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不辜负全省上下对海口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