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2年**月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关于教育的………的关键所在。近日,针对政企教育改革以后,……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我通过实地走访、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掌握了一些基本情况,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0所,其中初中6所(含农村中学1所),小学14所(含农村小学5所、教学点2所),在校生4729人。
(一)编制结构情况。2021年省编办核定我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734个,初中义务教师编制366个(含农村中学103个),小学义务教师编制368个(含农村小学及教学点108个)。目前在岗教职工723人(聘用***人),其中校级领导44人,专任教师618人(初中专任教师323人,小学专任教师295人),工人61人。
(二)年龄结构情况。专任教师30岁以下7人,占比1.13%;31-35岁28人,占比4.53%;36-40岁46人,占比7.44%;41-45岁186人,占比30.10%;46-50岁113人,占比18.28%;51-55岁144人(其中女90人),占比23.30%;56岁以上94人,占比15.21%。
(三)学历结构情况。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8人,占比1.29%;本科学历469人,占比75.90%;大专学历133人,占比21.52%;中专学历8人,占比1.29%。
(四)职称结构情况。我区义务教育阶段高级教师257人(其中初中154人,小学103人),一级教师333人(其中初中183人,小学150人),二级教师78人(其中初中42人,小学36人),未定级55人。
二、……区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和《关于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统筹推动全区教师队伍建设。
(一)坚持实施能力提升工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常规培训为抓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突出发挥校本培训的重要作用,持续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举办教师论坛邀请名师,紧跟最新教育科学理论,把握教育改革脉搏;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先后涌现出市级骨干教师52名,……二小有8人次在第十五和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中获国家级一等奖。以评选活动为契机,提升教师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市中小学、幼儿园“十百千”头雁引航工程等活动,各学校将活动与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赛课、评课和听课,激励教师俯下身、沉下心,研究业务、自主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本领,共选拔推荐区级教学能手、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23名。推进省内名校对接工程,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积极开展与省内名校对接工程,搭建交流平台,引进先进理念,共享优质资源,提升教学能力。其中,……二小对接……继红小学,……一小对接……花园小学,十六中学对接……第十七中学,……中学对接……风华学校,先后选派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20余人次进行交流学习,四所对接学校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面推动了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
(二)坚持高标准能力建设,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深化“三通”建设为重点,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320余万元更新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在20所中小学建成计算机教室25个、多媒体教室82个,配备计算机900余台,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参培472人次。广泛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活动。依托人人通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网络教研、网络课堂,建成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应用基础环境。全区中小学90%的教师及85%的学生开通了个人网络学习空间。2017年,……二小、……一小被黑龙江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试点校;2018年,……二小被认定为……市智能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试点校,同时作为……市唯一一所被教育部评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的优秀学校,全省仅10所学校入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优质资源共享。通过发挥……二小“试点校”示范带动作用,加大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有效提升各学校教育信息化服务素质教育的水平。2016年以来,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大赛中,有84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评选中获奖。2020年教育部……电化教育馆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学习空间主题应用案例”遴选活动中,……二小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学生成长的沃土》入选。这是我省入选的两个案例之一,也是……唯一入选案例。2021年30余人获得国家省市教学成果奖。
(三)坚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筑牢教师队伍基础建设工作。
开展“区管校聘”工作,优化教师队伍配备。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要求,2022年……区采取了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教师缺口较大学校流动等方式,合理核定编制总量,盘活编制存量,采取教师内部调剂、招聘等方式,逐步解决了存在问题。开展交流活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7年以来,先后选任39名城乡校长、副校长进行交流,选派7名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市学校任教、学习,123名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帮扶,有效打破了学校管理模式僵化局面,提高受援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及交流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待遇,保证工资按时发放。坚持教师总体工资水平不低于全区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为教师按月缴纳“五险一金”。认真落实边缘地区支持政策,偏远农村学校全部配备了教师通勤车,……二小、十六中2所新建了食堂,解决教师午餐问题。补充专项教师,改善教师队伍学科结构。近3年招聘、安置37名音体美专业普通师范类毕业生,解决了音体美等专业教师配备不足问题,全区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教师、美育教师、劳动教育教师高于优质均衡评价0.9人的标准。
三、……区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全区30岁以下的教师仅7名;未来5年退休教师260人,其中2022年59人,2023年52人,2024年47人,2025年46人,2026年56人。校长队伍面临断层风险。义务教育学校校长21人,其中正科级干部1人,副科级干部1人,区管正职12人,无行政级别7人。平均年龄52岁,50岁以上14人。5年内将退休8人。
(二)校际教师资源不均衡。由于地理位置、人口流失、生源萎缩等因素,学校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例如,六十五中学学生84人,核定编制42个,十七中学学生68人,核定编制38个,而……二小拥有我区最多生源近千人,却只核定编制62个,为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外聘教师9人,资源配置不均,既降低了使用效益,又增加了财政负担。
(三)学科结构缺口较为严重。教师总体年龄偏大,部分教师因身体等原因无法胜任全负荷工作量的一线教学任务。语数外三大主科教师配备不足,其中语文学科缺口45人,数学学科缺口33人,英语学科缺口23人。随着部分学校历史、物理、地理等学科教师退休,个别学校将出现无任课教师情况。
(三)新老教师梯队接续建设难度大。为扩充教师队伍规模,2020年全区充实77名普通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新进教师虽然是师范院校毕业生,但是一线教学经验不足,教材不熟悉,短期内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新老教师。五年内退休教师260人,需大量补充新进教师,教师梯队接续建设难度大。
(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专业素养问题。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但有些教师还是老观念、老办法,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储备,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目前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的能力水平普遍不高,存在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专业知识“老化”的现象。学科缺乏名师引领。全区现仅有包丽娜“名班主任”、姜赫“地方课程名师”挂牌二个工作室,全区只有一名省级骨干教师,教学缺乏名师引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专任教师是非师范类毕业,主要来源是原油田技工学校撤销后分流人员、农村中小学原民办教师转正人员、需安置本区生源地大中专毕业生、原乡企局分流人员等,大部分教学基础薄弱,水平不高。教师培训缺乏系统性。教师培训的组织结构缺乏梯度,培训模式、途径单一,培训主办单位与受培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够通畅,导致培训内容与教师的需求不匹配,难以有效解决各学科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师队伍活力和工作积极性有待进步激发。工作积极性问题。受社会价值多元、职业荣誉感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责任意识淡薄,缺少长远的目标,从教热情有所下降,一定程度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心态。由于我区未实行绩效工资,多劳多得和对优秀教师的鼓励很难体现在物质上,一些教师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职称评定矛盾比较突出。编制基数小,由于油田学校划归及部分学校合并,各学校需吸纳分流的老师,油田划归学校老师中高级职称较多,使职称评聘及定级更加激烈,同时学校管理、后勤等非一线部门的中层干部也占了一部分中高级职称名额,部分一线教师工作二三十年还是初级或者中级职称,觉得晋升无望,工作积极性不高,职业倦怠感较强。外聘教师比例较大。近年来,我区外聘教师已经成为承担教学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他们的工资仅比最低工资标准略高一点,职业吸引力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离职现象时有发生,甚至部分学校有时会因外聘教师离职而导致开课困难。
四、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这次调研发现的问题,有些由来已久,有些则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解决难点问题,加快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一)建立补充机制,在“增量”上做好文章。一是多渠道招考聘用人才,逐年有计划的考录年轻教师,利用省级公费师范生培养项目,逐年有计划申报教师,实现新老教师交替。统筹考虑学科、区域等因素,根据教师队伍缺员、减员情况,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定期通过公开招聘、公开选调、特岗计划等形式,招考补充教师,逐步建立完善教师梯队,优化年龄结构,提升学历层次。二是加大高校毕业生引进力度,人社和教育部门联合到国内重点师范院校现场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现场面试,符合条件者直接签订聘用合同,对于具有研究生学历及985院校毕业生免笔试环节,直接进行面试招聘。特别是公开招聘一年分两次进行,便于每个学期前补充新教师,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三是逐步下放教师招聘工作权限,教师招聘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根据教育规律开展招聘。招聘时允许调整招聘环节顺序,对于报名的考生先进行面试,再进行笔试,优先选拔具备教师基本素养的考生,面试合格后进行下一步笔试选拔。一些实践操作强的专业性教师或紧缺学科教师招聘适当放宽政策,给予用人单位更多招聘自主权,注重实践经验的考察。四是整合教育资源,调配师资力量,优化学校布局,撤并整合……三小和十七中、六十五中学和……七小,审慎布局偏远农村的小规模教学点,改变校点分散、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局面,科学安排师资,力求资源配置合理均衡。
(二)优化管理机制,在“存量”上激发活力。推进“区管校聘”管理制度,促进区域内校长、教师合理流动,缓解编制结构性不足、学校间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紧缺和空余不均矛盾,实现教师交流常态化,从内部挖潜解决人员配备不均衡问题。完善教师编制管理,统筹现有编制总量,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适当增加一线教师总量,实行动态管理,优化师资配置;深入落实学校内设机构和教师课时量管理办法,通过重新核定编制,确定各校教职工人数,逐步减少教辅人员,保安等后勤人员逐步实现购买社会服务,为校际间教师交流提供依据。培养后备接续力量,把校长后备力量培养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接续力量培养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及时发现、大胆使用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教师,打破论资排辈,给他们搭平台、压担子,为成长创造条件;通过组织考察、选拔比武等方式,建立管理干部后备人才库,将那些热爱教育、担当务实、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干部纳入后备梯队,重点培养;为骨干教师、优秀干部走出去学习充电创造更多条件,让他们开眼界、长见识,尽早成长为引领我区教育事业的栋梁之才。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立足上级政策和我区实际,充分研究、借鉴外地成型经验,探索建立科学的教师退出机制,让因年龄、疾病不再适宜任教的教职员工分流、退休,空出教师编制,及时补充新生力量。
(三)强化培训学习,在“充能”上拓宽维度。强化教师培养工作,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人力、财力、物力保障。科学设置课程,充分进修校的作用,以师德师风建设、知识技能强化和专业素质提升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青年教师入职培训、中年教师价值认同、骨干教师转型升级等常规培训。优化线上线下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提供开放共享的菜单式培训,组织校长、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观摩、跟岗培训,学习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加大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尝试与先进地区、外地名校对接,开展远程培训,让更多教师从中受益。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提升基层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水平,打造一支敬业又专业的教师队伍。
(四)落实教师政策,在“待遇”上增吸引力。提升收入水平。按照《教师法》和……文件有关规定,建立区级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督查制度,每年定期向社会发布,切实防止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探索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重点向班主任倾斜,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建立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偏远农村学校留不住人问题,按照距离越远、条件越艰苦补助水平越高的原则,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探索建立提升农村教师职称评聘倾斜政策,对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表现优秀并符合条件的教师,职称评定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级。
(五)加强人文关怀,在“环境”上得到改善。当前,社会对学校教育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群体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诸多方面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要切实为教师“减负”,从物质上、情感上、心理上予以关心、理解和支持,对教师多关心、多理解、多支持,充分掌握其所面临的困难并积极帮助解决,增强归属感;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制造开放、积极、宽松的良好氛围;坚持识才爱才的用人思路,给机会、给舞台,让人才有为、有位;尽量减少教师从事与教学无关的超负荷工作量,精简优化各类检查评比达标活动,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同时,可探索建立乡村教师关爱基金,对大病、特困教师提供援助。完善乡村教师周转房制度,实行定期体检制度,加大对乡村教师个人生活的关心和支持力度,切实防止乡村骨干教师流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