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南京市背街小巷整治情况调查报告

阅读数:585 文章字数:1561

南京市背街小巷整治情况调查报告

背街小巷是城市空间的“毛细血管”,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和内涵,更和百姓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自2016年起推动精细化城市治理,截至2020年,全市累计1973条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2021年南京计划推动200条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对此,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于2021716日至816日在全市范围内就“南京市背街小巷整治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参与人数740人,其中男性540人(73.0%),女性200人(27.0%)。接受教育情况:500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调查总数的67.6%;其余240人为大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调查总数的32.4%。年龄情况:18-2272人(9.7%),23-35160人(21.6%),36-59480人(64.9%),60岁及以上28人(3.8%)。职业情况:在校大学生0人(0%),企业400人(54.1%),学校及研究机构60人(8.1%),政府及事业单位212人(28.6%),自主创业12人(1.6%),自由职业56人(7.6%)。

参与调查的740人中,70.8%的人对南京市开展的背街小巷整治行动有一定的了解。参与调查者中,19.5%的人对背街小巷的整体感觉是“非常好”和“比较好”,40.5%的人感觉“一般”,40.0%的人感觉“不太好”和“不好”。调查显示,87.6%的参与调查者知道的背街小巷开展过整治工作。这些背街小巷开展整治工作后,10.8%的人表示环境卫生情况有很大改善,49.2%的人表示略有改善,16.2%的人表示没有改善,还有11.4%的人表示这些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情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有所恶化。对于这些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满意度为37.3%,其中,3.8%的人表示“非常满意”。

在参与调查者看来,背街小巷需要重点整治的问题包括:停车混乱(88.1%)、道路破损(74.6%)、私搭乱建(72.4%)、垃圾乱堆乱倒(65.9%)、违规经营(64.3%)等。造成背街小巷“脏乱差”的原因,参与调查者认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城市综合管理能力不足,存在维护管理盲区(84.9%);对违规行为处罚不严,缺乏震慑力(82.2%);居民和商户的卫生意识差,主动维护环境卫生的热情不高(70.8%)。背街小巷整治中,参与调查者最关注的三个方面是环境卫生(95.1%)、市容秩序(80.5%)和基础设施(72.4%)。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多数(96.8%)的人愿意和家人一起为维护街巷环境做努力。

在参与调查者看来,进一步开展背街小巷整治工作,以下五个方面最为关键:加强整治,对违停车辆严格执法(81.6%);注重落实长效管理,巩固整治提升成果(80.0%);开展专项检查,清除私搭违建设施(78.4%);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满足居民日常需求(58.4%);加派人手,做好垃圾清理、道路维护等工作(57.8%)。

二、建议与意见

关于如何进一步开展背街小巷整治工作,优化人居环境,参与调查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议与意见:

第一,加强整治力度,开展专项检查。加强城市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围绕居民反映较多的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停车辆、私搭违建、垃圾清理不及时等问题,严格处罚并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城市管理无盲区、无死角,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环境质量。

第二,注重落实长效管理,巩固整治提升成果。落实多项长效管理举措,及时巩固和提升整治成效,坚决遏制停车混乱、道路破损、私搭乱建等各类乱象“回潮”,实现背街小巷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第三,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满足居民日常需求。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软硬件设施,打造高效、便捷的便民服务体系,提升小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