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关于群众反诈意识情况调查问卷的反馈报告
为充分遏制电信诈骗案件的高发,提升群众防骗“免疫力”,南通市积极采取有效举措,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覆盖安全防范宣传,扩大辖区电诈知晓率,降低发案率。南通市人民政府网站于5月11日至6月11日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现将本次调查结果反馈如下:
一、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59.62%的人身边发生过电信网络诈骗案,19.24%的人身边没有发生过,21.14%的人不清楚身边是否发生过。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92.95%的人接到过诈骗电话或信息,7.05%的人没有接到过。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针对比较容易发生的诈骗类型,68.07%的人认为是网络购物类型,60.09%的人认为是冒充公、检、法类型,73.23%的人认为是冒充熟人类型,74.64%的人认为是网络贷款、虚假投资类型,76.05%的人认为是征婚交友“杀猪盘”类型,47.88%的人认为是招聘、兼职刷单类,94.36%的人认为是中奖类型。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对于遭受网络诈骗的主要原因,58.68%的人认为是社会对网络防范力度不够;79.34%的人认为是接触网络比较多,更有机会受骗;85.44%的人认为是骗子作案手段层出不穷,花样迭出;41.31%的人认为是贪小便宜。
针对调查参与者接收各类反诈宣传信息的途径,83.56%的人通过宣传栏海报,86.38%的人通过警方发放的宣传单,76.05%的人通过横幅、LED屏,95.3%的人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98.59%的人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型媒体,57.27%的人通过反诈骗专项活动,41.78%的人通过其他方式,9.38%的人没有接收到各类反诈宣传信息。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19.71%的人认为该市反诈宣传非常有效,38.49%的人认为比较有效,18.3%的人认为效果一般,5.63%的人认为基本无效,17.87%的人表示不清楚。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86.38%的人认为今后反诈骗宣传采用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的报道的方式效果更好,97.18%的人认为短视频、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方式效果更好,72.3%的人认为举办专题知识讲座的方式效果更好,82.15%的人认为现身说法、模拟场景的方式效果更好,35.68%的人认为志愿者开展的普法志愿服务活动的方式效果更好。
二、相关建议
一要充分利用警网融合优势,建立“政府、社区、警格、网格”四级联动防控体系,结合社区群众自治力量,构建社区立体防控体系。组织社区民警、网格员、志愿者等群体,在上门入户走访时有针对性地发放反诈宣传册、宣讲反诈典型案例,告知举报电话。
二要加强“警银”“警企”“警校”以及社区志愿者、法律工作者的联动协作,推进多维度反诈宣传,实现信息共享、手段互用的良好态势,构筑大宣传格局,扩大宣传效果,有效遏制辖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
三要建设以警网融合微信群、各小区业主群、学生家长群、企业员工群等为依托的反诈宣传预警平台,结合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形式推送精心编制的反诈类短视频,介绍各种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四要在银行等重点单位展示防骗小常识宣传单和温馨提示,充分发挥金融网点工作人员、保安人员“宣传员”作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讲解防范知识、传授识骗防骗方法等措施,点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