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四届人大代表平利代表组关于赴白河视察情况的报告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活动的通知》(安人办发【2018】38号文件)要求,平利县人大常委会认真组织市四届人大代表平利代表组赴白河开展了异地交叉视察。
一、视察基本情况
10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孝芳带领安康市四届人大平利代表组一行26人到白河县视察了该县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基础教育等工作。视察活动中,代表们实地参观了白河县永春杏鲍菇厂、永春碳基营养肥料厂、和兴环保建材加工厂、庆华民用爆破器材厂、红石河隧道工程、白河县高级中学,听取了白河县政府、相关企事业单位、项目业主的情况介绍。代表们在视察中深切感受到白河争先的干劲、创新的勇气和苦干的作风,对白河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白河发展的主要成效和做法
白河全县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辖11个镇121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境内山陡谷狭,25度以上的土石山区占全县总面积95%以上,人均耕地少、自然资源少、交通条件差,生存和发展环境是全市最艰苦的县之一。近年来,白河县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富裕新白河目标,大力弘扬“三苦”精神,实施改革引领、项目支撑、城乡统筹、创新创业、开放发展五大举措,加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迈出了循环发展、富民强县的新步伐。特别是本次视察的循环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城镇建设与管理、基础教育发展等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值得学习借鉴。
1、循环产业发展迅速。白河县突出县内优势资源,积极打造以木瓜、茶业、畜牧、牡丹、碳基营养肥、石材、生态旅游、康养等为主的“八大产业”体系,谋划、储备、引进了一大批产业项目,持续发展后劲很强。特别是依托县内丰富的黄姜资源,引进了总投资2.5亿元的“黄姜—杏鲍菇--碳基营养肥”循环产业项目,利用黄姜深加工产生的纤维渣为原料生产杏鲍菇,利用杏鲍菇和黄姜加工过程中的产生的污水污泥为原料生产碳基营养肥,形成了一个中下游企业互相依赖、相互支撑的无公害、零排放闭环产业链,既解决了农产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污染难题,又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了农民增收。
2、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为改善城区面积小、城镇化程度低的现状,白河县大手笔推进城镇化建设,2017年底城镇化率已经达到42.43%。一是市政建设步伐快。挖山填谷开发建设了狮子山新区、河街新区、两河工业园区,连接县城与县城副中心中厂镇的红石河隧道快速推进,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县城承载能力提高2倍以上。二是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建成了一批公共停车场和集贸市场,提供停车位2477个,销售摊位878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停车难、买菜难的问题;形成了长春路、人民路购物一条街、滨河路建材一条街、狮子山商业街等商业网点,县城商业消费氛围浓厚;医疗、公共交通、给排水、天然气、通信、绿化亮化、餐饮住宿、图书馆、影剧院等工程稳步推进,城镇居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三是城镇管理规范有序。对群众反映强烈、安全隐患较大的违法建筑进行重点打击和治理,强化户外广告、公厕、乱停乱放、扬尘、噪音日常巡查,城区市容市貌整洁有序。
3、基础教育全市领先。白河县坚持把教育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发展,全县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多年来稳居全市前列。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白河高级中学。为整合全县高中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白河县2011年在县城郊区一块荒山坡选址,启动建设一所省级示范化标准的高级中学,学校201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校园规划合理、美化绿化亮化有特色,书香味、学府味浓厚。二是稳步推进教育资源整合。以白河一中整体搬迁为契机,整合了县内3所高中教育资源,并梯次搬迁了城关初中、城关小学和县幼儿园,新增班级32个,增强学位1600余个,60人以上的大班额瓶颈难题得到解决,保证了城区教育资源的平稳整合。三是着力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引进优质师资、加大在岗教师培训、建立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落实教师生活补助和工作补贴、设立“园丁奖”、“教育质量奖”等措施留住优质师资力量,让教师乐教敬业。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建立起398个学生社团和各学科实验室,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习潜能,学习质量不断提高。2018年,白河二本上线率达到76.5%,连续8年有16人获得市政府励志奖,一批学生考入了清华、北大、浙大、复旦等名校。
总结白河县近年来发展的经验主要有三条:一是发扬“三苦”精神。白河人民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落后发展现状,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形成了以“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为内涵的“三苦”精神,成为全县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二是敢想敢做。白河的发展体现的是大胆识、大手笔。在产业发展上,依托高校、地方政府、企业三方合作的模式打造科技含量较高的循环产业,使用先进设备生产加工,为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城镇建设上,挖山填坑、引河造地改造老城、再造新城,县城面貌日新月异。在办教育上,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成为安康教育的一面旗帜。三是勇于创新。白河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勇于改革创新、打破常规。建立起了项目储备库和调度库,按照发展规划逐个分步实施,有效解决了少数项目不落地、进度慢、带动效应小等问题;制定出台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办法》,通过实施财政贴息、小微企业优惠扶持政策,利用投资参股、小额担保贷款、财信担保贷款等投融资手段,积极破解投融资难题;针对城镇管理、招商引资、基础教育、干部管理等制定了一系列考核激励办法,建立起富有特色的高效管理机制,为白河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视察的几点启示
平利和白河同处秦巴连片特困山区,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相差不多。白河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也坚定了我们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认真学习白河的好经验、好办法,立足平利优势,开创追赶超越的新局面。
1、要弘扬“三苦三真”精神。白河快速发展的成绩得益于白河人民的“三苦”精神,我们也在脱贫攻坚中形成了领导苦抓真抓、干部苦帮真帮、群众苦干真干的“三苦三真”精神。学习白河经验,就是要把“三苦三真”精神从脱贫攻坚拓展到各项工作当中,成为推动平利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要学习白河超越精神,理性看待平利发展取得的成绩,正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以奋力拼搏的精神状态争取平利发展新突破。要学习白河的执行力,上下同心,团结奋进,敢想敢做,出实招,出硬招,确保制度有一项落实一项,工作干一件成一件。要学习白河人一丝不苟的精神,按照行业规范和上级要求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让爱岗奉献、精益求精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2、要拉高标杆高位求进。白河教育事业的发展印证了一个道理:有什么样的胆识和气魄,就会有什么样的目标追求;有什么样的目标追求,才能有什么样的发展成果。面对“追赶超越”这一命题。在发展理念上,要牢牢把握“转型升级”这条主线,依托优势资源打造循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