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关于对我市禁毒工作情况的调查

阅读数:908 文章字数:3948

关于对我市禁毒工作情况的调查

市依法治市办公室

为了使各单位了解我市禁毒工作的基本情况,共同促进我市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近期,市依法治市办公室、人大法制工委和研究室成立调查组,对我市禁毒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总体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开展禁毒宣传,打击涉毒犯罪,采取积极措施戒毒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检查情况反映如下:

一、吸毒人员的基本情况

据市公安部门统计,截至2013年6月份止,全市登记入库吸毒人员共7085人。男6732人,女353人;常住4637人,暂住2448人。2008年前吸毒人员3489人,2009年后新增加吸毒人员3596人。男3418人,女178人;常住2361人,暂住1235人;市区常住763人,区、镇、农场常住1598人;18岁以下38人,18岁至25岁2286人,26至45岁1226人,46岁以上46人。初中文化以下的吸毒人员占80%以上。滥用合成毒品951人,滥用传统海络因2245人。2009年以来共收戒毒人员6572人(次),强制隔离戒毒4550人(次)。

吸毒滋生大量的抢劫、抡夺、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毒品引发犯罪案件每年以10%的比例上升,同时,吸毒产生的艾滋病感染者也逐年增加。我市毒品蔓延,既危害人们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

二、禁毒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禁毒工作机制的建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禁毒工作,市成立了禁毒委员会,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委分管政法的领导分别担任禁毒委主任和副主任,部分单位主要领导担任成员。各区、镇、农场成立禁毒办公室,主要领导担任禁毒办主任。市公安局和各公安分局分别成立禁毒支队和大队。各区、镇、农场禁毒办的禁毒专干由综治办干部兼任。部分村(居)委会由一名干部兼任戒毒康复协管员。为加强禁毒工作的指导,2006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决定》,2010年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市公安机关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精神,分别制定了禁毒工作的有关制度和规定等。市财政将市公安机关年禁毒经费200万元和戒毒人员给养费每人每月280元列入财政预算,按时划拨,为禁毒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二)坚决打击涉毒违法犯罪。为抓好禁毒工作,市委市政府年初都召开禁毒工作会议,对禁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各区、镇、农场和禁毒成员单位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制定禁毒工作具体措施,努力开展禁毒宣传、毒情调查、社区戒毒等工作。市公安机关根据禁毒行动方案要求,把禁毒各项任务分派到各办案单位,并主动与工商、文体等部门开展“零点”、“雷霆2号”等专项整治行动。市禁毒委每年组织检查组到各区、镇、农场对禁毒情况进行禁毒检查和考核,通报禁毒工作情况。2009年以来,全市各公安机关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116起,重特大案件59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192人,打掉贩毒团伙10个69人,缴获毒品488.43千克,毒资100多万元。抓获吸毒人员6572人(次),有力地打击了涉毒犯罪活动。

(三)扎实做好吸毒人员的收戒工作。为帮助吸毒人员戒毒,我市先后投入7千多万元用于戒毒康复中心的建设,现已建成一所容纳800人戒毒的强制戒毒所,每年收戒1000名吸毒人员戒毒。3栋居住综合楼,每年供300名戒毒康复人员居住就业。4栋4千平方的厂房,1栋兰花主培室,1个养鸡场,100亩兰花棚。兰花培育种植和各种项目生产每年可创造产值5千多万元,先后安置700多名戒毒康复人员劳动就业。我市还依靠社区对吸毒人员进行帮教工作,主要采取上门宣传、走访登记、信息采集、组织尿检、介绍就业等。我市还把发放美沙酮维持治疗作为禁毒防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市公安、卫生部门每年都组织发放吸食海洛因成瘾人员参加美沙酮药物治疗。全市现设4个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点和2个延伸点,先后动员参加药物维持治疗吸毒人员700多人。我市戒毒康复工作近几年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四)积极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各区、镇、农场和市禁毒委成员单位重视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每年都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社区、学校、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近几年来,全市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86次,设立户外大型立柱宣传广告牌40块,组织法制讲座及演讲活动50场,制做禁毒宣传栏439版,禁毒挂图展览86场,印发《禁毒法》及宣传小册100多万份,张贴宣传单9万多份,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不断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

三、禁毒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禁毒机构不够完善,职能发挥不充分。目前,各区、镇、农场没有设立专门的禁毒办公室,而是挂靠综治办。没有配备专职禁毒专干,禁毒工作由综治办指定人员兼管。市四个公安分局虽然成立禁毒大队,但人员没有配齐。戒毒所按收戒毒人数应配备干警80人,现才配备20多人,警力配备有很大的缺口。各社区按上级要求,按50名吸毒人员至少要配备1名社区戒毒康复协管员,不足50名吸毒人员的也要配备1名,由于缺乏经费,大部分社区都没有配备专职协管员,有些社区指定一些干部兼管禁毒工作,由于兼职过多、禁毒工作流于形式。目前只有市公安机关禁毒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各区、镇、农场、社区的禁毒经费都靠单位自筹解决,由于机构不健全,人员和经费不落实,部分职能部门发挥作用不够,导致我市毒品泛滥的问题没有得到较好遏制。

(二)复吸率高,收戒效果不明显。我市戒毒所设计一次可容800人戒毒,但每年收戒吸毒人员超过1千人,收戒工作投入不少人力和财力,但收效甚微,复吸率居高不下,大多数吸毒人员收戒期满走出社会,一个月内复吸的占10%,三个月内复吸的占50%,一年内复吸的占90%以上,我市虽然建设了康复就业场所,给吸毒人员戒毒,留所就业,但戒毒康复出所人员大部分不愿留所康复就业,目前戒毒没有一套有效降低复吸率的方法。

(三)患传染病的吸毒人员无法收戒,造成社会危害。我市现患有艾滋病、肺结核、乙型肝炎等传染病和严重疾病无法收戒的吸毒人员有300多人,这些患有严重传染病的吸毒人员,我市没有场所对他们进行收戒医治,公安机关抓了关不了,放了群众不满意,这些人大多数流散在社会上,他们以患 有艾滋病等传染疾病为挡箭牌,吸毒、贩毒,甚至盗窃、抢劫、敲诈勒索,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社会隐患和影响。

(四)对涉毒犯罪打击乏力,毒品泛滥没有得到较好地遏制。我市在涉毒斗争中采取了许多积极的做法和行动,但贩毒、吸毒的趋势没有被遏制,反而逐年增多。一是毒品流入渠道广。主要从海、陆、空、邮、物流等渠道对我市进行渗透。二是流入毒品的品种多样。前年几年流入我市的毒品一般是海络因,现发展到冰毒、摇头丸、“K粉”、神仙水、氯胺酮等合成毒品。三是2009年后新增吸毒人员3596人,仅5年时间就增加一倍,目前,我市吸毒人员有大幅度上升态势,人员呈低龄化,身份呈多元化发展,涉毒犯罪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

四、做好禁毒工作的意见

(一)切实加强禁毒工作的领导。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艰巨性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全民动员起来和涉毒犯罪行为做斗争,积极推动我市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要完善机构。要将各区、镇、农场的禁毒办公室实体化,要安排固定的办公场所和配备专职禁毒人具体抓禁毒工作。各社区要根据社区毒情,配备配齐禁毒专管员。市戒毒所、公安基层单位要适当增加编制,足额配备人员加强禁毒工作。二是要将禁毒工作纳入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把责任落实到各有关单位,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各区、镇、农场和有关成员单位要完善禁毒工作机制,加强部门沟通,促进信息交流,齐抓共管,形成禁毒工作合力。三是要把禁毒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禁毒经费的投入,特别是要为基层单位的禁毒工作提供经费保障。禁毒工作只有做到有专人负责,有专项经费,有制度保障,才能确保禁毒工作得到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加大对涉毒犯罪的打击力度。一是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毒情研判优势,获取深层次毒品犯罪线索,以“破大案,催网络,挖团伙,缴毒资,断通道”为严打方针,以侦办大案要案为抓手,严厉打击涉毒犯罪活动。要对街头“零点”贩毒坚决打击,彻底扫除。二是发动群众举报毒品犯罪线索,发挥毒品检查站和查缉点的作用,堵截毒品从海、陆、空、邮等渠道流入我市。三是要加强对娱乐场所、重点地段,重点片区、流动人口聚住地严格管控,定期检查和整治。四是要对涉毒犯罪行为进行排查,深挖涉毒团伙。通过严打整治,使我市涉毒犯罪行为得到有效地遏制。

(三)努力做到吸毒人员全员收戒。一是抓好市、镇、村(居)三级吸毒人员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发现和了解掌握吸毒人员的情况,及时做好收戒工作。二是加强社区禁毒工作。要依靠社区对吸毒人员加强管理,戒毒教育,困难帮助,使吸毒人员深感组织关心的温暖。三是把社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点铺开,努力做到每个区、镇设有一个治疗点和多个延伸点,并尽可能做到药物免费服用。四是要建患有严重传染疾病吸毒人员收治所,在市强制戒毒所开辟一个专区,将患有传染疾病的吸毒人员集中收戒治疗,防止患有传染疾病的吸毒人员流散在社会,以减少社会治安隐患。

(四)加大禁毒宣传教育力度。各区、镇、农场和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和落实禁毒预防教育工作机制,对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要把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到学校、企业、社区、家庭,做到家喻户晓,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消除宣传教育的盲区和死角。要把合成毒品的危害作为宣传重点进行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特别是高危人群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自觉远离毒品。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