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亚湾海岸侵蚀及海滩“泥化” 综合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
为进一步跟踪监督三亚湾海岸侵蚀及海滩“泥化”综合治理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伟带领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委员于8月中旬至9月底对三亚湾海岸侵蚀及海滩“泥化”综合治理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赴南京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就三亚湾治理情况进行了座谈,对三亚湾东部岸滩人工补沙工程项目进行了交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亚湾海岸侵蚀及海滩黑化的主要原因
(一)三亚湾海岸侵蚀的原因
1、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沙滩淹埋现象是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淡水注入大海增多;森林生态系统遭破坏,泥沙排入大海增多,两个主要因素引起了海平面的逐年上升。三亚湾海滩一般以5°~8°的缓坡微向海倾斜,标高小于2m,沙滩易被淹埋。
2、沙总量变少、海岸水动力的改变和海岸生态环境受到破环是三亚湾海岸侵蚀的根本原因。三亚湾沙滩主要为灰白、浅黄色中细砂、含砾粗砂,贝壳、红藻、珊瑚碎屑及少量钛铁矿、锆石等矿物,质地较疏松,易受海水的冲刷。三亚河的开发建设,河水冲刷带入的砂量逐年减少,致使沙源不足,补入沙量过少,不能达成沙滩稳定的动态平衡。东段海岸由于受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影响,使湾内的波浪传播条件发生变化,波能集中,引起海滩冲刷。西部海岸由于肖旗河及以西海岸供沙量减少与波浪引起的海岸泥沙横向运动冲刷作用,海岸侵蚀严重。随着海岸、海洋工程的开发,三亚湾海岸原始植被遭人为破坏,固沙功能减弱,导致出现岸滩留不住沙的现象。
(二)三亚湾海滩黑化的原因
1、三亚湾海滩黑化的实质是由于城市污水排放造成对三亚湾的污染、恶化并改变了沙滩的物质结构,超过了沙滩在波浪、海流作用下的自然净化能力。
2、三亚河内港是三亚湾海滩黑化的主要污染源。三亚河陆源污水入海量约为120.5万吨/年,随着每天的潮涨潮落,三亚港除本身容纳了部份有机质外,部份流入三亚湾一带。从三亚港底质调查中就发现,三亚港河道中有机质淤泥逐年增多,这些都是城市排污和船舶废弃物造成的,同时也造成了滞水环境,海水河水交换能力减弱。
3、原生植被受到破坏和大量的人为活动是三亚湾沙滩黑化的原因之一。原来沙坝生长的原生植被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存活下来的,具有防风浪、抗干旱、固沙和改良土壤的作用,由于90年代末对三亚湾近岸沙坝进行改造和植被更换,带来了部分泥土,导致有机质流入海滩而出现黑化现象。随着三亚旅游城市的全面升级,三亚湾的观光游客越来越多,带动了餐饮业等行业的发展,经营摊点、夜市烧烤等加剧三亚湾环境的污染,带来一定量的有机质流入海滩而出现黑化现象。
二、三亚湾整治及修复情况
近几年来,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不断加大对三亚湾的综合整治力度。近海海域海洋环境卫生管理建立了属地管理的长效机制。海洋卫生责任区移交区镇管理,三亚湾海滩卫生主要由河西区、凤凰镇负责,由市财政提供经费保障。积极推进城市污水配套管网及三亚湾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以使陆源污染物得到有效的控制。先后编制了《三亚市海洋功能区划》、《三亚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三亚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三亚市海域、海岛、海岸带保护修复规划》等,组织编制了《三亚湾海滩泥化和海岸侵蚀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报告》,实施工程措施恢复与保护三亚湾岸滩。2011年1月委托南京水利科学院和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三亚湾东部岸段海滩补沙修复项目实施方案》和《三亚湾东部岸段海滩补沙修复项目申报书》上报省海洋与渔业厅。2012年11月,财政部《关于下达2012年中央分成海域使用金项目预算的通知》,下达三亚湾东部岸段海滩补沙修复项目预算资金1126万元到省级财政。三亚市政府同意按1:1配套项目资金1126万元。2013年2月,省海洋与渔业厅办公室《关于转下达2012年中央分成海域使用金项目预算的通知》,下达三亚湾东部岸段海滩补沙修复项目预算资金1126万元,市政府配套资金正按程序办理,随时下达指标投入项目施工。3月,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通过对海南省三亚湾东部岸段海滩补沙修复工程实施方案。6月市政府通过《三亚湾东部岸段海滩补沙修复工程工作方案》、《三亚市人工恢复与保护三亚湾岸滩工程人工补沙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7月,市发改委对三亚市人工恢复与保护三亚湾岸滩工程人工补沙工程项目予以行政许可批准立项。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设计招标阶段。
三、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海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强化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三亚湾岸滩冲淤和波浪等方面监测研究,建立长期、有效的环境动态监测和监督管理机制。对三亚湾的海岸侵蚀、海湾污染情况进行定点、定时的监测,随时掌握其变化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为环境治理积累基础资料,为有效治理三亚湾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三亚湾海滩管理监督要常态化,持之以恒。三亚湾公共海滩管理和利用是一个动态过程,三亚湾游客多、市民活动多给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市政府要加强领导,市海洋与渔业局、园林环卫局、国土环境资源局、综合执法局和所在辖区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发挥各自职能,加强环境监督检查及执法管理,强化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时节的巡查,严查破坏海岸、污染沙滩、践踏绿地的行为。要把解决具体问题与完善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做到每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维护海湾美丽的形象。
(二)加快三亚湾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进度,切实维护好排污管理。要将三亚河和三亚湾的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工作也纳入到从源头上控制任何影响三亚湾海滩污染工作中,实现达标排放。严厉查处污水直排入海行为,杜绝近岸海域的陆源污染物排放行为,控制并改善三亚湾海滩“泥化”、海岸侵蚀现象。要加强河流的整治。在三亚河口和三亚湾沿岸分段营造红树林海岸,发挥红树抵抗风浪冲击、固岸护堤、净化海岸、美化环境的独特生态功能,改善三亚湾沿岸生态环境。在一段时间内定期为三亚河实施人工净水,加速河水净化和人工珊瑚礁植入等措施,以便减缓海岸侵蚀、沙滩泥化污染速度。
(三)要加快推进实施三亚市人工恢复与保护三亚湾岸滩工程人工补沙工程项目。三亚湾东段为公共休闲场所,采用不直接改变海滩基本属性的人工补沙工程,切实可行,但沙源地的选择要慎重。根据三亚市人工恢复与保护三亚湾岸滩工程人工补沙工程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拟补沙岸段为金鸡岭街口向东南至光明路口附近长约2.6km的岸段。平均每延米补沙62方,重塑宽度约为30m的滩肩。设计补沙量为19.8万方。沙源地选择藤桥河口和宁远河口。因人工补沙工程实施后的自然冲刷依然存在,人工补沙工程的实施并非一劳永逸。其重补周期约为每4年重补8万方左右。如此大的采砂量,将严重影响藤桥河口和宁远河河势稳定及堤防安全。根据《海南省建筑用砂石土资源采矿权设置暨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琼府办[2012]11号),“三亚市采矿权设置暨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确定我市河砂采矿权设置方案为:“由于河砂资源贫乏,本方案未设置建筑用河砂采矿权。建筑用砂可由乐东县、陵水县供给”。因此,建议对采砂点选择作进一步研究论证,编制采砂方案。如果能在附近海域找到海底砂坝直接吹填为最好。
(四)为长期有效治理海岸被侵蚀的问题,可在适当的海域建设离岸式防波堤或类似工程以减小波浪对近岸的直接作用,促使海沙的自然存留净化,有利岸滩整体防护;防波堤既要突出其防护实效性,又要与海湾美丽的自然风光相宜,注重休闲、娱乐、亲水性和景观性。如可建成海上乐园或游艇码头等项目。
(五)恢复和培育海岸沙生植被,维护海岸生态环境。针对三亚湾泥化程度在不同的岸段有重点的恢复和培育海岸沙生植被,固沙护岸,达到保护环境和恢复生态景观的良好效果。同时要限定市民、游客在海岸线上的活动区域,减少人为活动对植被和沙滩的损害。积极探索沙滩保护管理利用模式,把部分海滩、绿地(或海岸线)交由相对应海域范围的单位领养、管理维护,既可以减轻政府的压力,又能更好地保护海岸生态环境。
(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完善和推进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形成公众积极参与管理和全方位监督的风尚,共创人与海湾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