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卫健委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暖民心工程扎实推进。一是健康口腔。截至目前6-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本年度共完成1906人(任务数为1740人),完成率109.54%;开展健康口腔“五进”活动(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共计119次,开展健康口腔义诊16次,目前已全部完成;丰山浩勇口腔门诊部作为XX区健康口腔行动项目点,于2023年2月批准设置,该门诊部新设置4张牙椅,能开展拔牙、义齿修复、牙齿矫正等多项口腔适宜技术,极大地方便了附近群众的就医需求。二是安心托幼。截至目前我区拥有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23家,其中托幼一体化机构20家,独立托育机构3家,公立医院托育点1家。2023年我区托位任务数300个,截至目前完成托位440个,共计托位1030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13个,高于全市(3.49)、全省(3.87)平均水平。
2.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保障有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稳步实施,2023年我区居民电子档案规范建档率93.30%。妇幼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妇女“两癌”筛查等项目覆盖面不断扩大。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7.12%,0-6岁儿童覆盖率91.05%,健康管理率87.06%,孕产妇覆盖率97.7%,系统管理率92.08%,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5.07%,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88.35%,糖尿病规范管理率85%,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75.9%,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90.20%,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率97.3 %,肺结核患者管理率100%,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100%。;免费婚检完成2584人,婚检率98%。重性精神病在册1516人,规范管理率96.57%。管理艾滋病感染者100例。
3.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统筹推进。截至目前,XX区已完成2022年下半年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省级提标资金的发放,发放对象194人,发放资金XX万元;确认农村计划生育奖扶扩面对象7698人,发放资金XX万元;春节、中秋累计走访慰问计生特扶人员437人次,发放慰问金XX万元;同时,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应签尽签,2023年应签人数210人,已签人数210人、履约人数210人,履约率100%。
4.卫生综合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开展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专项行动,联合医保局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医疗机构“三伏贴”服务专项督查,加强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整顿医疗秩序,有效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同时,各卫生监督协管站持续开展日常督查工作,截至目前,XX区卫健委共对辖区99家申报企业实现全覆盖检查。其中煤矿1家(煤炭洗选);非煤矿山2家;建材13家;化工2家;火力发电3家,其他用人单位44家,职业健康体检机构1家。针对企业存在薄弱环节,进行点对点一对一的重点指导。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医疗卫生资源整体不足,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基层医务人员服务水平不高,服务主动性不强。慢性病、老年病等问题日益凸显,人口老龄化加速也对健康养老服务等带来严峻挑战。
2.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截止目前,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共核定编制385名,现实有在编在岗288名;同时,受人事管理体制制约,部分医疗机构专技人员结构不合理,出现年龄“断层”、“有岗无人”等现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级人才队伍力量薄弱,缺少行业发展的带头人。同时区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服务能力和水平待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补齐公共卫生体系短板、漏洞。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做好艾滋病、结核病人医疗救治和免疫规划工作;强化疫情监测,加强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做好死因监测、肿瘤登记、慢阻肺监测、重精管理等工作。
2.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招聘力度,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三年行动、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加快基层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基层医疗机构辅助诊断、慢病智能管理、远程会诊等系统全覆盖。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3.开展健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扎实推动暖民心工程,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两卡制”工作;提升实施妇幼健康保障水平,认真做好婚前医学检查、出生缺陷防治、孕产妇和婴幼儿系统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做好银龄安康统保工作,为缓解社会保障压力,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庭抗风险能力。
4.提升计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保障制度,贯彻落实计生特扶帮扶联系等“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内容,确保计划生育家庭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注重托育质量建设,逐步扩大覆盖面,确保托育机构逐步科学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婴幼儿托育服务品质。
5.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力度。开展依法执业检查,整治医疗乱象。加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防范医疗安全风险,提升医疗质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努力达到“我让患者更满意”标准要求。严格落实卫生监督协管日常督查机制,督促卫生监督协管员加大对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巡查力度,确保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有序开展。继续开展扫黑除恶、市域社会治理、安全感满意度反电信诈骗及防范养老诈骗宣传,全面改善和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