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七)

阅读数:91 文章字数:3184

文化旅游

 

文化和旅游局:口罩以后出镜率很高的部门,这两年公考岗位也不少,该部门主要负责文化、旅游事业产业发展,下设事业单位较多,比如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该局工作压力、成长晋升都属正常,因为最近出镜率高,不如以前好干了,以前基本不用怎么干,有什么活干什么就可以了。这个部门以后工作压力会逐步加大。

以下为文旅局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文化事业建设

1、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免费开放,组织文化惠民活动。

2、文化遗产保护开展文物、非遗普查与保护,推动文物修缮、非遗传承基地建设。

3、文艺创作扶持引导文学、艺术等文艺作品创作,举办文化展演活动。

二、市场监管与行业管理

1、文旅市场监管:查处无证经营、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2、行业服务质量提升:规范旅行社、酒店、景区等经营服务标准,处理旅游投诉纠纷。

3、安全生产管理:督促文旅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三、旅游产业发展

1、旅游规划开发编制旅游规划,推进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点建设。

2、旅游品牌打造培育特色旅游线路,开展旅游形象宣传推广,提升区域旅游知名度。

3、旅游项目招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旅项目投资,推动旅游新业态发展。

4、市场开发。

5、市场管理和服务。

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1、文旅开发:推动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开发文博旅游、非遗体验、节庆旅游等融合项目。

2、文旅协同:建设文化主题景区、文旅小镇,促进文旅产业协同发展。

五、政策制定与行业指导

1、政策支持:制定文化旅游产业扶持政策,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2、建立组织:指导文旅行业协会建设,组织统筹协调工作开展。

附:文化产业包括内容:包括四个阶段。

1、文化创作文化产业的源头。

①文学艺术创作: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绘画、雕塑、书法等美术作品,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剧本等创作。

②创意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动漫设计、游戏原画设计等。

③非遗与传统手工艺创作:传统戏曲、民间音乐、手工刺绣、陶艺、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创作。

2、文化产品将文化内容转化为实体或数字化产品,并传播和销售。

①出版物: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子书、有声书)的出版、印刷、发行。

②文化用品与衍生品:文具、玩具、动漫周边、影视海报、艺术品复制品等的生产与销售。

③数字文化产品:数字音乐、数字影视、网络游戏、短视频、VR/AR 文化内容的制作与上线。

3、文化服务通过服务和体验,满足消费者参与、互动需求。

①文化演艺:音乐会、话剧、歌剧、舞剧、杂技、马戏等现场演出,以及线上演艺直播。

②影视与传媒服务: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发行与放映(影院、网络平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网络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的文化内容运营。

③文化旅游与休闲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文化馆的展览服务;主题公园、文化小镇、非遗体验基地等文旅融合项目;文化类节庆活动(如电影节、音乐节、艺术节)。

④教育培训与资讯:艺术培训(音乐、舞蹈、绘画等)、文化素养课程;文化资讯平台、文化评论与研究服务。

4、文化传播为文化的产业运作提供技术与渠道支持。

①文化科技: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文化内容大数据分析、VR/AR 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开发。

②文化贸易与经纪: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艺人经纪、版权代理、演出经纪等中介服务。

③广告与营销文化产品的广告策划、品牌推广、新媒体营销等。

附:旅游产业(包括五个方面)

是一个综合性产业,以旅游资源为依托、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为游客提供各类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其出行需求,涵盖 “吃、住、行、游、购、娱、体、学、悟” 等多个环节。其内容可从旅游活动的全链条和核心要素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1、旅游资源

这是旅游业的基础,是吸引游客出行的核心动力,包括:

①自然旅游资源:山水景观(名山大川、湖泊海洋、峡谷瀑布)、地质地貌(石林、溶洞、火山遗址)、生态环境(森林、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如黄山、九寨沟、青海湖等。

②人文旅游资源历史遗迹(古建筑、古城墙、遗址公园)、文化遗产(博物馆、纪念馆、非遗展示)、民俗风情(传统节庆、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宗教场所(寺庙、教堂、清真寺)等,如故宫、丽江古城、傣族泼水节等。

③人造旅游资源:主题公园(迪士尼、环球影城)、度假区(海滨度假村、温泉度假区)、文旅综合体(文旅小镇、创意园区)、工业旅游景点(工厂参观、矿山遗址改造)等。

2、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

为游客出行提供基础保障的设施和配套服务,是旅游业运转的 “骨架”:

①交通服务:区域大交通:航空(航班、机场服务)、铁路(高铁、旅游专列)、公路(长途汽车、旅游大巴)、水路(邮轮、游船)等。目的地交通:城市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景区接驳车、租车服务(含房车、自行车)等。

②住宿服务:传统类型:酒店(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旅馆、招待所。特色类型:民宿(乡村民宿、城市民宿)、客栈、度假村、露营地(房车营地、帐篷营地)、青年旅社等。

③餐饮服务:旅游餐饮:景区餐厅、特色餐馆(地方菜、民族菜)、主题餐厅(文化主题、场景化体验)。配套服务:旅游团餐、美食街、夜市(旅游目的地特色餐饮聚集区)等。

④游览服务:景区管理:门票销售、游客中心(咨询、导览)、讲解员服务、无障碍设施。游览工具:观光车、游船、缆车等。

⑤安全保障安保巡逻、急救设施、应急预案。

3、旅游产品与业态

根据游客需求和体验场景,旅游业衍生出丰富的产品类型:

①观光旅游:传统的自然景观(山川湖海)、人文景观(古迹、博物馆)游览。

②休闲度假:海滨度假、温泉疗养、乡村民宿体验、城市休闲(逛街区、看演出)。

③专项旅游: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内容创造。

④文化旅游:非遗体验、古镇游、红色旅游(革命遗址)、研学旅游(历史、科学主题)。

⑤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探秘、徒步露营、野生动物观测(注重环保与可持续)。

⑥康养旅游中医药疗养、森林疗愈、瑜伽度假。

⑦探险旅游登山、攀岩、潜水、沙漠穿越(需专业向导和装备)。

⑧主题旅游动漫游、影视取景地打卡、美食之旅(追寻地方特色饮食)。

⑨新型旅游智慧旅游(扫码导览、在线预订)、虚拟旅游(VR 景区体验)、定制旅游(个性化行程设计)。

4、旅游关联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依赖多个关联产业的协同,这些领域也常被纳入广义的旅游业范畴:

①旅游中介服务:旅行社(组团游、自由行产品设计)、在线旅游平台(OTA,如携程、飞猪)、旅游保险、签证服务。

②旅游商品与购物:地方特产(食品、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免税店购物。

③旅游娱乐与文化:景区内表演(民俗演出、实景剧)、旅游节庆(音乐节、赏花节)、夜间旅游(灯光秀、夜市)。

④旅游教育培训:导游培训、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旅游研究机构。

⑤旅游科技:旅游大数据(客流分析)、智能安防、语言翻译设备(如景区智能导览机)。

5、旅游业的核心体验逻辑

旅游业的本质是 “以游客为中心,提供从‘出发前’到‘返程后’的全链条体验”:

①出发前:信息查询、行程规划、预订(交通、住宿、门票)。

②旅途中:交通接驳、游览体验、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应急服务。

③返程后:分享评价(社交媒体传播)、二次消费(纪念品使用、复游意愿)。

从传统的 “走马观花” 到如今的 “深度体验”,旅游业的内容不断扩展,但其核心始终是通过整合资源,满足人们 “离开常住地,追求愉悦与体验” 的需求,并带动交通、餐饮、零售等关联产业共同发展。

申论和遴选难点:

文化旅游这些年出题比较频繁,最常见的就是某地经济社会发展,让我们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有的是综合性的、有的是专题的,难度都不大,难度最大的就是写一篇在……节开幕式上的讲话或者发言,下面我找几篇经典的材料,咱们欣赏一下。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