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文化】谈谈为什么“有村民说,窑洞修复的过程,也是他们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再到传承者的过程”。(15分)

阅读数:69 文章字数:2034

“大家以前对窑洞有些什么印象?”开窑村的村委委员小辛问。

……在给全国人民的新年贺词中,提到了当年……黄炎培先生的‘窑洞对’。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现在我们党给出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在党的……大报告中,也再次提到这一重要论断。‘窑洞对’,是我对窑洞最深刻的印象。”

“提到窑洞,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就是黄土地、高山坡,挖个洞在里面住着,想到就觉得特别艰苦。”

“窑洞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我们祖祖辈辈的栖身之地,也曾是红军的驻地……”小辛向游客娓娓讲述有关窑洞的悠久历史和红色岁月。前来参观的游客们纷纷谈起自己的感受,来到黄河岸边、大山深处,面对着300孔隐在群山中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窑洞,即使现如今这里已经被改造成文化教育基地,游客们依然能想象出革命战争年代窑洞中的艰苦景象。

参观行程过半,有位游客问小辛:“你们当时是怎么想起把这些窑洞打造成文化教育基地的?”

小辛说:“经济条件好了,我们也陆续住进新盖的房子,大部分窑洞被废弃。但是我们内心非常不愿意窑洞就这么消失。因为我们世世代代都曾经居住在窑洞里,窑洞对于我们来说,是血脉,也是乡愁。”

小辛想到了7年前,那时候村委会正打算让这些“沉睡的资产”焕发出新的生机。村委会找到了某大学建筑学院的顾教授团队负责窑洞修复项目。顾教授团队和村委会多次协商,反复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修复窑洞要尽量保留自然地貌,以及窑洞和院落的本来面貌。因此,修复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废弃的砖瓦、石头、旧门窗、破碎的缸罐等。

小辛还记得,当时他在读大学,回家看望父母时,村民们找到他,说他有文化,让他代表村民们去和顾教授沟通。“小辛啊,你看,这些旧材料是挺省钱的,但是费时费工啊,我们啥时候能修好呢?而且修好了,这不和以前一个样吗?还是灰蒙蒙的。修就修得好看一点嘛!”

面对村民们的不理解,小辛主动找到村委会工作人员,还邀请了一些村民代表,协商共议后,在村里举办了“发现砖石之美”影像展。这让村民们重新认识到窑洞建筑的历史价值,也更加认同窑洞原本的建筑风格。“这是我们永恒的记忆符号,也是独特的文化标识。废旧材料本身就凝结着村庄的历史与个体的记忆,是新的建筑材料无法替代的。”小辛说。

村民们从否定变成了支持,开始踊跃捐献家中的旧建材。不少人主动问:“我们家里就有很多旧砖旧瓦啊,你们施工还要不要?”村里的王大娘早年丧夫,曾经过得很艰辛。生活好转离开窑洞老屋时,她爬上屋顶将瓦小心地逐片剥落,并保存了30多年。她找到顾教授,把这些瓦都捐了出来,说:“现在日子好了,没想到这些旧瓦片还能再派上用场,捐给你们比搁我手里强!”

施工期间,小辛组织村民们去工地观看。“这里是我捐出的砖。”“这个角落里的图案,有我家孩子拿来的玻璃球。”“这里可以用碎瓦片砌成‘花墙’。”村民们饶有兴趣地指指点点,还不时出谋划策。小辛还带领村民们发起了多次义务劳动,上山采石、填坑铺地、为工地运送物资、向工匠师傅嘘寒问暖,以实际行动支持窑洞修复项目。

村民的“言”和“行”慢慢渗透进修复窑洞的师傅们心里,他们也不再着急赶工,开始思考怎么能更好地把顾教授团队的方案、村民们的灵感和他们的手艺融合起来。老郑,这个从业30余年的工匠师傅说:“刚来时,一看在深山里,心里嘀咕这次肯定特别苦。但是施工过程中,通过和顾教授他们接触,和开窑村的村民闲聊,我才知道原来窑洞还有这么多说法,窑洞文化的历史这么悠久。一下子就让我们这些泥土匠的活有了意义!再苦心也甜!”

窑洞修复项目的结束,意味着文化教育基地新的工作的开始。恰逢小辛大学毕业,他被村里留下,担任村委委员,开始承担文化教育基地的宣传推广工作。一些村民也成为了义务宣讲员,他们每每谈起村里的窑洞,都特别骄傲。“当时窑洞修复花了一年多才完成。有村民说,窑洞修复的过程,也是他们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再到传承者的过程。”小辛感慨道。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为什么“有村民说,窑洞修复的过程,也是他们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再到传承者的过程”。(15分)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因为窑洞修复中工作方式的变化,确实导致了村民角色的变化。

1.一开始是旁观者,因为:修复工作由村委会发起,专家团队负责,未要求村民参与;且这一阶段村民缺少修复知识,甚至对修复方式和效果不理解。

2.后来变为参与者,因为:村里举办影像展,让村民认识窑洞的历史价值,认同建筑风格,由此开始支持修复工作,踊跃捐献旧建材、出谋划策,还以义务劳动的形式参与修复工作。

3.最后变成传承者,因为:随着修复推进,村民以言行让工匠师傅认识到修复工作的意义;修复项目结束后,村民成为义务宣讲员,向游客讲述窑洞历史。

参考答案说明:本参考答案先解释了题干给定句子的含义,再分别给出了村民成为“旁观者”“参与者”“传承者”的原因,进行了分类、分条撰写。各条要点彼此独立、没有交叉。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