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谈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的“生态实践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10分)

阅读数:66 文章字数:2023

“大规模的葡萄种植一般不会在城市内,唯有宣化是例外的。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是世界上唯一发源于城市之中,由城市向城郊发展的传统农业系统,所以宣化被描述为‘清远楼下两天地,半城瓦舍半城绿。’”果农付亮陪几位外地游客在自家葡萄园边走边聊。

付亮家有10架葡萄,搞葡萄采摘游年收入10多万元。付亮介绍说,呈前村现有890架漏斗架葡萄,因为是独特的老藤葡萄,绿色种植且口感上乘,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美誉,比市场价格高几倍都非常抢手,李龙涛家那株600多年的老藤葡萄每斤能卖到30多元。

宣化经过长期实践培育出“牛奶葡萄”这一著名鲜食品种,并根据当地情况发展出漏斗架栽培方式,沿用至今。据资料记载,宣化葡萄“只限宣化城内及北门外近城处。而宣化城内亦只限于清远楼以北,清远楼以南则绝无此项出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城北的土壤富含碳酸钙利于葡萄的生长,更重要的是,葡萄灌溉依托柳川河,而柳川河流经富含钾页岩的北部山脉,河水含有丰富的钾,非常利于葡萄生长。

目前,宣化古城北部包括呈前村在内的三个城中村,依旧保持着传统种植方式。这是一种以城市为基础的农业体系,它将农业和城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2013年,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全球第一个以“城市农业文化遗产”命名的传统农业系统。

登上葡萄叶造型的观景长廊,俯瞰整个葡萄园,一个个葡萄架犹如朵朵盛开的大莲花,又像一把把倒置的绿伞,颇为壮观。葡萄架下,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葡萄的美味,畅谈着生活的乐趣。

目前,果农们仍然采用传统技艺进行种植,一举一动中体现出了传承的厚重感。呈前村邓书记介绍,漏斗架因其像漏斗而得名,架身向上倾斜30度至35度,呈放射状,形成“内方外圆”的漏斗架。采用漏斗形式,既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又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果实品质。此外,漏斗结构还有助于抵抗风沙、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击,保护水土、涵养水源。

“漏斗架种植虽有优势,但与现代种植相比产量不高,影响到果农的积极性。市农业农村局专门组织了专家团队进行研究,认为这种栽培方式能够使庭园形成独特的小环境气候,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邓书记介绍说。

“在这里,生活与农业互动得以充分体现。葡萄冠层对太阳辐射具有明显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使庭园内的太阳辐射强度及温度明显降低,加上葡萄叶具有蒸腾作用,创造出低辐射、低气温、高湿度的小环境。因为阴凉湿润,所以葡萄架下喜阴植物长得非常好,喜阴植物种植也成为果农的一项附带收入来源。此外,每架葡萄占地面积不足用地面积的10%,使得葡萄架下有大量的活动空间可供使用。”市农业农村局王局长说。

近年来,为支持葡萄种植,政府提供专项补贴修建观光廊道和葡萄文化一条街,将呈前村的890个漏斗架连成一片,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悠久的农耕文化、农耕技艺和独特的小气候,形成独有的生态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葡萄架下避暑游玩、了解葡萄文化、体验农村风俗。目前,文化旅游产业收入已成为果农的一项重要收入。

进入庭园,还可以看到漏斗葡萄架下栽植有很多马蔺。“绑葡萄枝条的材料是马蔺叶,搭建葡萄架的材料是木杆,施用的肥料也是发酵好的农家肥,都是绿色环保的,这些方法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果农张淑娟说。2023年,呈前村福乐堂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葡萄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检验,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宣化葡萄的市场竞争力得以大幅提升。

葡萄园中的葡萄藤寿命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乃至数百年,寿命长意味着植物体内储存的碳能够保留更长时间,发挥碳库的作用更为明显。“修剪过程中,大量的修剪物和凋落物又回归土壤,进一步补充了土壤中的有机碳损失,使土壤成为一个大碳库,这个效应是长远的。”福乐堂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顾问何教授说。

“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反映了漫长历史时期人与自然相互适应的过程,不管是人类还是庭园内的植物,都是庭园生态链中相互作用且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处处彰显着生态实践智慧。我们正在筹建一个完整保存传统葡萄园中葡萄品种的种质资源库,希望能够为葡萄育种研究及葡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资源。”王局长说。

请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的“生态实践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1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1.选址合理控制种植范围,利用城北土壤和河流水源中特殊矿物质,利于葡萄生长。

2.传统技艺种植采用漏斗架,可充分利用空间,提高葡萄品质,保护水土、涵养水源。

3.利用小环境气候。创造低辐射、低气温、高湿度小环境,种植喜阴植物,活动空间大。

4.绿色环保绑枝条、搭葡萄架材料天然,施用发酵农家肥,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5.发挥碳库作用葡萄藤寿命长,可长时间储碳;修剪物凋落物回归土壤,补充有机碳。


参考答案说明本参考答案从“选址合理”“传统技艺种植”“利用小环境气候”“绿色环保”“发挥碳库作用”五个方面展开,各条答案要点之间在内容上相互并列,没有交叉。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