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社区充分就业经验交流座谈会”,张书记将代表裕民社区在座谈会上发言。请根据给定资料3,为张书记拟写一份发言提纲。(25分)

阅读数:85 文章字数:2637

在裕民社区“爱上锅巴饭”的后厨,老曹忙活着给客人制作餐点,门店里络绎不绝的客人,让老曹没有休息的时间。一年前还在外漂泊的他,如今已经是小店的老板;梅姐是裕民信合花园物业公司的一名员工,曾经在家待业的她如今通过应聘完成了从“家庭主妇”到“职场女性”的转变。

这样的“变形记”每天都在裕民社区上演。

“我们裕民社区是在县城‘南扩北升’基础上建起来的‘年轻’社区,属于易地搬迁社区。去年,我们社区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这实属不易啊。我们社区外来人口多、人口流动性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在我们这个社区表现得尤为突出。”社区党支部张书记说,“我和这些搬迁群众一样,都是这个小区的新人,这里就业岗位不多,做好原住居民以及搬迁群众稳岗就业工作,就是我到任后要破解的首要难题。”

就业岗位不多,那就想办法开发新的岗位。为了实现就业岗位“开源”,社区规划办全员出动拉项目、谈项目、筹资金;社区市场监督协管员成了“店小二”,负责协助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在社区内申请创业补贴、办理相关证照。社区营商环境的优化,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就业岗位。“短短两年,我们社区就促成一个大型超市、一批商户的开业和发展,为居民提供了收银员、理货员等600余个工作岗位,我们还引进1个公园、1个景观廊桥项目的建设和4个楼盘的开发,这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建筑类岗位300余个。”社区建设办翁主任说。此外,裕民社区还与辖区企业、商户签订《促进充分就业合作协议书》,双方共享求职招聘信息,鼓励企业、个体工商户为本社区群众优先就业、就近就业积极创造条件。

农村搬迁劳动力绝大多数没有一技之长,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转移就业难度大。促进搬迁劳动力充分就业,社区的出路在哪里?

家住裕民社区的叶女士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待业在家的她日常喜欢刷短视频。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一年前参加的电商中高级培训班改变了她的生活,让她的日常爱好变成了谋生手段,从此打开了直播带货的大门。

裕民社区通过开展职业培训,让原本就业“单选题”变为了择业“多选题”。根据失业人员的培训需求,社区主动联系县人社局组织开展技能培训。“2022年,我们依托县职业培训学校和电商中心,组织220名搬迁群众参加月嫂、烹饪、电商直播等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群众的就业能力、增加了失业人员的就业砝码,90%的群众都通过培训开创了自己就业的新路……”张书记信心满满地说,“这些培训都是免费的,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我们就是要让搬迁群众头脑灵起来、信心强起来、思想活起来!”

夏大姐是裕民社区第四网格的网格长,定期做好片区劳动力的摸排登记和后期跟进服务是她的重要工作之一。无论春夏秋冬,夏大姐得空就去入户走访,平日里群众咨询电话不断,定期她还要发放调查问卷,对社区的家庭劳动力状况、就业情况、搬迁群众的技能水平和培训意愿等情况做摸排,并将摸底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平时她都会随身携带自制的“劳动力小册子”,随时翻看补充,还经常“点对点”推荐合适岗位,就业后一个月内还会回访。夏大姐说:“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

“政策咨询、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创业扶持、托底安置”,裕民社区办公室的任务栏上赫然写着这些大字……在裕民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居民只需要“走进一扇门”,便可办好就业创业相关的事情。此外,针对就业困难人员,裕民社区还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重点解决帮扶问题。2022年,58岁的老周找到夏大姐,想要找份工作,但他既无年龄优势又无技术长处。这样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在夏大姐及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最终,老周在社区里的一家公司当上了保安。“安置一人,稳定一家,和谐一片”,这是夏大姐在工作中的深切感受。

“目前,我们社区4028名劳动力的就业率达到了97%,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了98%,认定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率达到了100%。”张书记兴奋地介绍说,“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过程中,老百姓找到了好工作,日子更有奔头;企业解决了用工需求,发展更有底气;社区收获了群众的肯定和沉甸甸的荣誉,大家做好工作也更有劲了。”

如今的裕民社区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但张书记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说:“接下来,我们要密切跟踪就业形势发展变化,重点关注现有就业人员的稳岗问题,扎扎实实做好当前和下一阶段稳就业工作,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县里准备召开“社区充分就业经验交流座谈会”,张书记将代表裕民社区在座谈会上发言。请根据给定资料3,为张书记拟写一份发言提纲。(25分)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

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稳岗就业创新路,服务社区谱新篇


背景:裕民社区属于异地搬迁社区,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劳动力供大于求。做好原住居民以及搬迁群众稳岗就业工作,是要破解的首要难题。去年,社区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经验:一、优化营商环境,开发新的岗位。社区规划办全员出动拉项目、谈项目、筹资金;社区市场监督协管员协助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申请创业补贴、办理相关证照;引进商业项目开发建设,提供对口岗位;与辖区企业、商户签订促就业合作协议书,共享求职招聘信息。二、开展职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根据失业人员培训需求,主动联系县人社局,依托县职业培训学校和电商中心,组织月嫂、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三、做好摸排跟进工作,加强就业后期服务。网格员入户走访,接听群众咨询电话,定期发放调查问卷,摸底群众就业相关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台账,针对性推荐岗位,就业后及时回访。四、完善平台政策,精准便捷就业。开通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一站式解决群众就业创业问题;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重点解决帮扶问题。

结语:目前,我们已基本实现充分就业目标。下一步,我们要密切跟踪就业形势发展变化,重点关注现有就业人员的稳岗问题,持续做好稳就业工作,更好服务社区居民。


参考答案说明:1)格式方面,本参考答案写到了“标题”“正文”两个部分。(2)正文部分,一方面从内容上来看,围绕“社区充分就业”这一主题,本参考答案的开头先写到了裕民社区开展就业工作的背景;主体部分从“优化营商环境,开发新的岗位”“开展职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做好摸排跟进工作,加强就业后期服务”“完善平台政策,精准便捷就业”这四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经验;结尾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另一方面,形式上,本参考答案做到了分段、分条撰写,整体上条理较为清晰。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