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梳理B镇在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20分)

阅读数:68 文章字数:2367

近年来,随着美好乡村建设的推进,各地在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同时,不断加大农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文明等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针对部分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一些居民也有不同的声音。为此,记者选择B镇进行了走访调查。

“截至2022年,全镇20个村,村级活动室共有212间,村均10.6间,覆盖有便民服务大厅、会议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38种已挂牌的功能室,村均15种。有的村还新建了特色非遗传习所、村史馆和文化礼堂。”B镇党委书记自豪之情洋溢在脸上,“为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要,2021年我镇还在省体育局的帮扶下建设了全市唯一、省内领先的镇级足球场,非常气派!”

“如今各村的文化功能室都成了乡风文明的播种机、移风易俗的宣传员。村民们的精神面貌正在悄然改变,打牌、喝酒、闲玩的人明显少了。但我们毕竟是偏远乡镇,底子薄,工作中还有诸多不足。”B镇镇长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来到B镇中心体育文化广场,看到广场设施颇为丰富,有个3000多平米的足球场,还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兵球场以及休闲健身场地、儿童游乐场,并配有公共厕所、绿地景观等。广场上挤满了参加各种活动的村民,略显拥挤。但令记者感到疑惑的是,偌大的足球场却被一把“铁将军”把守,门口贴着“足球场管理规定”,详细规定了预约规则、预约电话、收费标准等内容,而旁边篮球场、乒乓球场等却都是免费开放使用。

村民老冯向记者吐槽:“足球场花很多钱才修好,前期总是宣传为了方便我们健身。既然是公共体育设施,就应该免费开放,咋能全是镇里说了算,锁起来‘圈钱’?”为此,记者联系到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负责人。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国家规定,此类场地可以适当收取费用。B镇刚刚摆脱贫困镇的帽子,跟城区不一样,我们没有专门拨款,财力有限,足球场管理维护需要一定费用,聘请兼职管理员、保洁员加起来一年近5万元。但我们也有工作失误,没有广泛宣传,造成了村民的误解。”

“俺们镇里太极拳是传统,有五六支队伍,两百多个老人参加,还获得过国家奖励呢!”广场上一大群正在练习太极拳的大爷大妈们也围了过来,“但俺们练习的时候只能在广场上与广场舞队伍争夺场地,拥挤不说,有时候还抢不到。镇里踢球的小青年才有几个?建足球场也没征求大家意见。”他们盼望,要是能够给爱好太极拳的老人专门建个场地就好了!

在远离B镇中心20多公里的桦树村,记者看到了另一番景象:村里十分冷清,村部服务中心只有个别村民在办理业务。偌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门口墙上密密麻麻挂了老年活动中心、青年之家、村民调解室等六块牌子,大门敞开,里面却空无一人。旁边的农家书屋大门紧锁,稍显破败。透过窗子可以看到,书屋里的图书被随意打包堆置在书架旁,布满了灰尘。

在村口,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老人活动室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只在下午开门三四个小时,到点村干部就要锁门下班,我们感到不自由,更愿意在村口廊桥里聊天、打牌。”

“农家书屋的书好久没有更新了,只有几本能看,我都翻过几遍了,后来就不去了,还是在家刷抖音更有趣。”一群中学生唧唧喳喳地向记者反映,他们希望书屋里能多更新一些学校老师推荐的新书。

柳树村是B镇一个有着百年柳编产业历史的传统非遗村,村里为保护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筹资把一个300平米的“破院子”改造成了集展示、生产、研学和专家工作站为一体的柳编非遗传习所。

“传习所刚开办的时候,村里老手艺人、省内外几个专家都义务过来传经送宝,红过一段时间,但后续维持没搞好,渐渐就荒废了。没有人来,我就改做临时办公室。”柳树村村支书无奈地说。

柳编手工作坊主李先生抱怨:“当初建传习所时的想法很好,也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后来村委只想专做柳编研学游,但我们这里交通不是很方便,吃住也没特色,来过两三波中小学生之后,项目就做不下去了,加之村委会后来没能把柳编从业者和手工艺人组织起来合作,也没有用心去外面找专家,渐渐地年轻人也不来了。”李先生还是期盼,村委会能够有所作为,通过传习所把柳编产品的宣传销售和非遗传承搞好。

请根据“给定资料2”,梳理B镇在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20分)

要求:

1)问题全面准确,建议切实可行;

2)按照示例“问题一:……;建议一:……”的形式作答;

3)不超过450字。

参考答案

问题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过程中未征集群众意见,不满足实际需求;财力有限,管理维护费用难保障,足球场地使用需要预约,收取费用;未宣传实际情况,造成村民误解。建议一:建设前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对于特定人群设立专门的活动场地,确保满足村民的多样化需求;调整运行方式,足球场地实行分时段管理,定期免费开放;加强宣传,提前公示收费标准和预约情况。

问题二:文化服务设施闲置,使用率低,文明实践站开放时间不科学,使用不方便;农家书屋未按规定开放,环境混乱,图书更新速度慢。建议二:根据村民的生活习惯和活动需求,灵活调整文明实践站的开放时间;制定服务机制,要求农家书屋按照服务规定按时向群众开放,设置专职管理员,定期更新图书,满足不同年龄的阅读需求。

问题三:文化保护设施运营维护不到位,非遗传习所发展定位不当,未结合实际情况;缺乏专业合作,设施荒废,非遗传承受阻。建议三:结合本地实际,重新定位非遗传习所发展方向,加强与传承人的合作交流,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支持,主动邀请专家指导,确保非遗传习所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说明:本参考答案从“建设管理”“使用开放”“运营维护”这三个方面展开,每个方面内部先阐释问题,再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做到了所提建议与问题相对应。各条答案要点之间在内容上相互并列,没有交叉。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