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公共服务】就如何解决“线上盲道”这一问题提出对策建议。(25分)

阅读数:72 文章字数:2329

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是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全国无障碍建设的重要机遇。2019年11月,北京市开展实施《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行动方案》,这是北京市首次开展全市范围内无障碍环境专项提升行动。三年来,借着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的“东风”,北京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3.6万个,精心打造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化,群众好评率达到88.35%。北京市无障碍适用水平显著提升:北京市主要道路的盲道基本没有断点、缘石坡道基本零高度差;地铁1、2号线等老旧车站更新59部爬楼车和142部轮椅升降平台;1.2万余辆公交车配备无障碍导板等设施。市、区、街乡三级政务服务大厅,二、三级医院和一、二类公共厕所全面实现无障碍化。2.95万栋老旧住宅楼加装扶手,单元门口进行坡化。北京正逐步成为残疾人友好型城市。

2023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的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是国内高标准、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的示范样板。场地内,逢棱必圆、逢坡必缓、逢滑必涩,无障碍的电梯、安装了低位开关把手的窗户和低位脚触式的电源开关等,处处彰显着人文关怀。

无障碍监督员孙先生说:“通过这几年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出行比以前方便多了。看看现在银行、超市都有了无障碍坡道,变得越来越方便了。”

除了设施提升,北京市无障碍环境规范化、精细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2021年11月1日,《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实施,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维护被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对有关问题及其解决进行常态化“上账”“销账”。2000多名专业监督员活跃在一线,他们以体验查问题,以监督促整改,参与事前评估、事中指导、事后验收。

当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方方面面日益在线化、智能化,无障碍设施建设不仅包括线下有形的,也应包括线上那些无形的。那么,那些线上的“盲道”怎么样呢?近日,北京市D区盲人协会和媒体记者一起组队,对此进行了亲身体验。

场景一:电梯不带语音播报。体验小组遇到的第一个场景是办公楼的公共直梯。他们坐过的大部分电梯,都没有语音播报功能。小组中的视障队员说,自己不敢独自乘坐电梯,因为真不知道电梯到了几层,老坐错。体验小组还发现,有些电梯本身有语音播报功能,但在使用时没有开启。

场景二:公交进站无语音提示。小组成员乘坐了一些公交汽车,发现北京虽然大部分公交车有语音报站,但常常听不太清楚。而公交站台大都没有语音提示功能,手机公交App也没有针对视障人群的语音提示,在多辆车停靠的车站,视障人士根本不知道来的到底是哪路车。

场景三:导航还差最后一百米。体验小组到达公交车站后,想去车站附近的某个饭店。这时,对于视障人士来说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从车站到最终目的地之间的最后一段路程,手机导航软件的精准度未必能满足视障人士的需求。一般的导航软件有个几十米的误差是正常的,明眼人一瞄就可以找到目的地,但对于视障人士来说,这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误差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场景四:银行操作系统需要眨眼确认。除了最基本的出行,在日常生活中,视障人士出门办事,最头疼的要数手机银行之类的操作系统,比如人脸识别、眨眼确认、乱序键盘、图片验证等等,都是他们生活中巨大的“绊脚石”。某视障人士说:“现在有些银行搞密码乱序还得人脸识别,还有的是双重验证,人脸识别加上图形验证码,除非身边有别人帮助,否则,我们根本没办法解决。”

针对视障人士遇到的这些问题,相关企业表示,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视障人士需求的特殊服务。有些互联网公司设计的软件,本来对视障人士很友好,视障人士可以无障碍使用,但其版本更新后,无障碍功能反倒不能实现了。

据了解,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关部门于2020年9月曾专门发布《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试图通过信息无障碍建设,让所有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平等、安全地获取、交互、使用信息。不过目前看来,信息无障碍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有专家指出,主要问题还不是技术方面,比如识别方面的困难,通过语音的提示配上人脸识别应该就可以解决问题。问题在于别的方面:如有些企业并没有专门的视障人士体验者,可能根本意识不到技术上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有些企业即使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也没有动力去解决。

阅读给定材料5,假如你是D区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如何解决“线上盲道”这一问题提出对策建议。(25分)

要求:建议合理可行,针对性强,条理清晰,语言简练,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1.完善法规政策。细化信息无障碍建设相关政策,明确要求公共服务类APP和网站必须增设语音播报、高对比度界面等无障碍功能,打造线上高水平无障碍环境。

2.推动技术优化。针对视障人士的特殊需求,优化公共服务类APP页面布局和交互设计,研发语音播报、精准导航等无障碍服务技术;确保软件在更新过程中不削弱无障碍性能,并提供定制化服务选项。

3.建立反馈机制。要求企业设立视障人士体验岗位,定期收集无障碍使用中的问题,及时改进产品;联合盲人协会定期组织视障人士对公共服务无障碍功能进行体验,根据视障群体的意见及时进行整改。

4.激发企业主动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信息无障碍的认识,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提供税收优惠政策,设置奖励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对于无障碍服务技术的研发力度。

5.强化监督评估。设立信息无障碍监督机构,定期对互联网产品和服务进行无障碍评估,公开评估结果,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处罚,督促整改。


参考答案说明:本参考答案分别从“完善法规政策”“推动技术优化”“建立反馈机制”“激发企业主动性”“强化监督评估”五个方面展开,各条答案要点之间在内容上相互并列,没有交叉。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