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A区与B县是如何推动两地同城化发展形成“1+1>2”区域发展格局的。(15分)

阅读数:73 文章字数:2076

清晨,A区居民小陈准备烧饭,打开水龙头,清冽的自来水哗哗流出。这股来自13公里外B县三合水库的清泉,为A区3个街道的16万人“解了渴”。两地同饮一库水,得益于A区和B县的同城合作。

两地地域相连且同属C市,2018年,在市政府主导下,两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推动同城化发展。截至目前共推进了80余项合作,“1+1>2”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A区和B县,一个是人口众多、商贸发达的市场大区,一个是人文和生态资源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各具优势。”C市政府办许主任说,“协议签订仅半年,就实现了B县向A区每日输送3万吨饮用水的目标。”

同城合作带来的最大变化莫过于交通,这几年两地开通了城际公交,实现了高速公路免费互通。“有了城际公交,我们去A区看病方便多了。”B县村民齐大爷说。不仅如此,B县卫健局工作人员也表示:“县中医院的骨科远近闻名,这两年,从A区到县里来看骨伤的患者也明显增多了。”“两地的互联互通还在进一步加速,未来将新建、提升改造3条道路。”A区交通运输局秦局长介绍。

早在2020年4月,两地组织部门就签署了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年轻干部互派挂职机制,以干部交流促进生产要素整合。现挂职A区文旅局副局长的B县青阳街道办马副主任在漫步A区文创街区时,突然冒出一个想法,“青阳也有一条特色美食街,两地各有优势,何不强强联手?”想到就干,他与同事合作,促成A区与B县召开文旅共建联席会议,积极推动两地开展“美食文创街区”旅游营销活动,协同打造县域消费目的地。“要全方位整合资源,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马副主任干劲十足。

“这几年,A区高速发展对B县的辐射带动正在逐步增强,两地产业互补性、协调性还在加深。”B县孙县长表示,“2024年,我县制造业投资增长超过50%,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在A区新兴产业带动下,一批与其紧密关联的新能源项目相继落地我县,不仅完善了产业结构,也带动了装备制造、光伏光电、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投资,为下一步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对此,长期跟踪C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市委党校潘教授认为:“除了市政府在推动两地同城化发展中发挥了统筹协调作用之外,两地产业、人口等其实也形成了一种双向流动,互利互惠。”以消费为例,A区商贸业发达,对B县群众很有吸引力,经常有B县年轻人到A区逛街、消费。而B县的农家乐也很受A区居民欢迎,去年前往B县乡村游的A区游客较往年大为增长。

同城化合作后,A区传统产业向B县转移,给B县带来的人才红利、用工需求等显而易见。走进B县黄龙工业园区,一栋栋现代化新厂房映入眼帘。近几年,该园区共落地企业218家,其中企业法人为A区籍的有86家。A区某面膜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2020年她看准两地同城合作机遇,在B县投资建起了新工厂。在市场需求带动下,A区和B县之间已经形成了面膜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紧密合作的生态圈,带动了当地上千人就业。A区发改局郭局长说:“市场主导的资源配置优化带来的合作,往往后劲更足。”

“以前一些A区企业到B县招零工,都是我们人社部门帮助对接。今年,市场化运作的A区‘找零工’APP打入B县市场,将实时零工招聘信息推送到B县用户手中,目前已帮助1000余名B县籍务工人员在A区找到了打短工的机会。”B县人社局工作人员说。家住B县城乡接合部的邹先生,忙时在家务农,闲时出门打工。他说,这几年A区的零工需求很多,打包的、配货的、装运的,有时一干就是十天半个月,增加了不少收入。

近期,两地的物流公司正积极谋划在黄龙工业园区开展综合货运枢纽共建等项目。“我们在黄龙工业园建有物流仓库。B县建仓成本低、发货效率高,在这里集货后,可通过A区中欧班列、水运发往全世界。”A区某物流公司负责人说。

B县某商业小区因地理位置优越、价格合适,项目一开盘就吸引了500余户A区市民前来投资置业。“在A区赚钱,在B县生活。”在A区做服装生意的小江选择将家安在B县,生活成本低、舒适度高,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甜蜜。小江脸上的笑容,正是对两地同城深化合作的生动注解。

请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A区与B县是如何推动两地同城化发展形成“1+1>2”区域发展格局的。(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两地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多项合作,实现两地优势互补。

1.推动交通互联。开通城际公交,高速公路免费互通,持续新建、改造提升道路。

2.人才协同发展。签署人才合作协议,建立年轻干部互派挂职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整合。

3.产业互补协调。A区高速发展辐射带动B县;产业、人口双向流动,互利互惠。

4.市场主导资源优化配置。A区传统产业向B县转移,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合作紧密;利用B县低成本高效率优势,共建物流项目。

5.促进民生融合。供水、医疗等公共资源共享;开发App实现零工供需跨区对接;居民跨区置业。


参考答案说明:本参考答案先给出“整体举措”,再分别从“推动交通互联”“人才协同发展”“产业互补协调”“市场主导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民生融合”这五个方面给出了做法,各条答案要点之间在内容上互相并列,没有交叉。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