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领导安排你去庙坝村了解桑蚕产业发展情况,起草一份汇报材料提纲。(25分)

阅读数:69 文章字数:2516

早上不到8点,庙坝村村民小刘已经开始忙碌了,只见他背着背篓穿梭在桑园中采桑叶,“桑叶太热,蚕就会不吃,所以一定要趁着早晨凉爽时采摘。”拥有三千余亩桑园,300余户蚕农,围绕“一只蚕”衍生出近1000万元产值……如今庙坝村的桑蚕产业已经成为B县十字乡的发展新标杆,但在过去,谁也没有想到一只蚕竟然能吐出乡村振兴新“思路”。

庙坝村历来有养蚕的传统,这里的温度和湿度非常适合种桑养蚕,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养蚕,“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乡亲们而言,养蚕并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庙坝村党支部王书记坦言,“桑蚕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一户人家最多养两张蚕,一年卖三批,算下来大约有1.2万元的收入。如果外出打工,一年至少挣两三万元。”

近几年,村里动员村民们种植过茶叶、中药材,发展过养牛养羊产业,但都没有成功。眼见在家挣不到钱,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庙坝村渐渐少了烟火气。

如何让庙坝村发展更好,让村民留在家里也能过上好日子?

2018年村支部理清发展思路,“经过调研,我们决定重走蚕桑路。”王书记说,“村子本就有养蚕的基础,只是以前各自为政,比较散乱,如果能统一起来,发展空间很大。”

于是王书记带领村干部走村入户,同乡亲们分析现状、权衡利弊,与村民一道研究种桑养蚕致富之路。为增强抗风险能力,村支部决定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拿出50万村集体经济资金入股。为提高蚕茧的存活率和蚕茧产量,村里邀请农业大学专家和市里的农技人员向村民传授新的种桑养蚕技术。“但收入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销售渠道有无保障,村民们依然有顾虑。”王书记回忆道。

如何打消村民的顾虑?经过调研,由村支部牵线,合作社决定与龙翔茧丝绸有限公司合作,“他们也在探索如何将桑蚕产业做大做强,这与我们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王书记高兴地说。同时,村支部积极争取项目,在村里修建养蚕场所,安装智能化设备,支持合作社参与智能化养蚕经营。

2022年4月,由龙翔茧丝绸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蚕桑养殖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这套系统,让养蚕从横向养殖变为立体养殖。”公司负责人称。

在传统养蚕业中,蚕筐通常被放置在地上,如果扩大养蚕规模,则需要扩大场地规模。但现在,通过这套系统,幼蚕搭乘“电梯”,住进了12层高的“楼房”,极大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不仅如此,该系统还集互联网、自动控制、养蚕技术、人工智能于一体,有效保证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幼蚕的生长对环境要求很高,必须要控制好温度、湿度等,这套系统能为幼蚕调整到最适宜生长的环境,幼蚕成活率更高。”庙坝村智能蚕房车间技术工人老刘称,“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一年养殖10批次,是传统养蚕的3倍。”

除了带动本地的发展,庙坝村还带动了周边村(社区)发展桑产业。

“我们采取桑蚕种养分离的经营模式,针对有能力种植桑叶但没有能力养蚕的村民,我们会收购他们的桑叶。”王书记称,“这比种土豆的收入要高,老百姓也愿意种。”

“蚕子成熟以后就会吐丝,然后作茧自缚变成蛹,再破茧而出化为蛾,所以有句古诗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蚕桑基地中,带队老师正向学员们讲述蚕桑历史、丝绸文化等知识,增进孩子们对中国养蚕抽丝历史的了解。随后,基地工作人员带领学员来到智能养蚕车间,近距离观察蚕宝宝和蚕茧,孩子们带着好奇和疑问,这里摸摸,那里嗅嗅,一边喂桑叶,一边七嘴八舌交流着自己研学的感受,“春蚕精神”润物无声地根植在了心间。合作社与种桑户、养蚕户合作,为中小学提供研学服务,受到了孩子、家长、学校的一致欢迎。

“只要天气好,每天下午来的游客最多,要到晚上八点多天黑了,人才走完……”4月初,桑葚园迎来了桑葚成熟期,红的、黑的桑葚密密麻麻地“趴”在壮硕的桑葚树上。天朗气清,前来采摘桑葚的游客越来越多,大家沉浸在采摘和品尝的喜悦中。

“走这边来,那边的没有这边的甜。”“快来这边,这里的桑葚是最多的。”“我们来比比哪个先摘满。”大家有说有笑,热闹非凡。去年有2万多名游客来庙坝村摘果,创造收入300万元,桑蚕产业的产业链也得以延长。

6月17日至19日,2023年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奉节县举行,专家们的建议让村支部看到了更多可能。

“今年,我们力争在2022年的规模上扩大一倍,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对此,王书记信心满满。

假如你是刚入职乡党政办的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去庙坝村了解桑蚕产业发展情况,请根据“给定资料3”,起草一份汇报材料提纲。(25分)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

2)逻辑清晰,语言精炼;

3)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关于桑蚕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材料


背景:庙坝村历来有养蚕的传统,过去生产方式传统、散乱,产出低,收入少,如今拥有三千余亩桑园,300余户蚕农,产值近千万元,已成为B县十字乡的发展新标杆。

情况介绍:

一、理清发展思路,做好准备工作。村干部走村入户,同乡亲们分析现状、权衡利弊,研究种桑养蚕致富之路;组建专业合作社,以村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增强抗风险能力;邀请专业人员传授新技术,提高蚕茧的存活率和蚕茧产量。

二、智慧化经营,打消村民的顾虑。村支部牵线,合作社与公司合作,积极争取项目,修建养蚕场所,安装智能化设备;引入智能蚕桑养殖系统,实现立体养殖,提高场地利用率;集成互联网、自动控制、养蚕技术、人工智能于一体,保证蚕茧的产量和质量;调整幼蚕生长环境,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批次。

三、延长产业链,带动周边产业发展。采取桑蚕种养分离的经营模式;建设蚕桑基地,合作社与种桑户、养蚕户合作,为中小学提供研学服务,普及蚕桑历史、丝绸文化知识,根植“春蚕精神”;发展采摘旅游业,吸引游客,增加收入。

结语:庙坝村将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参考答案说明:(1)本题不需要考虑格式,只写正文即可,但为了保险起见,建议加上标题。(2)正文部分,一方面从内容来看,围绕着“庙坝村桑蚕产业发展情况”这一主题,本参考答案的开头先写到了庙坝村桑蚕产业发展的背景;主体部分从“理清发展思路,做好准备工作”“智慧化经营,打消村民的顾虑”“延长产业链,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等三个方面展开。另一方面,形式上,本参考答案做到了分段、分条撰写,整体上条理较为清晰。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