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服务】某报准备刊发“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报道,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为这个系列报道写一则编者按。(20分)

阅读数:88 文章字数:1564

下面是某报记者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采访活动中收集到的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上班第一天,社区工作者小何就遇到了处理不了的“麻烦”。到社区走访时,一名听力障碍居民因为写不全名字,着急地比划着手势。看不懂手语的小何一头雾水,只能干着急。这次经历令她自责不已。虽然社区里听力障碍居民不多,但如果不能与他们有效沟通,连打招呼都困难,更别说主动提供服务了。想到这里,小何打定主意要学手语。看书、上网课、请教专业老师……刚学会几句简单用语,她便主动找听力障碍居民“聊天”,再帮他们做些小事。慢慢地,沟通的桥梁畅通了。去年初,小何创建了“无声服务室”,内设“调解室”“谈心角”等功能区,帮他们找工作,解决问题,无声的交流成了社区的一道风景。小何说,多数人的便利要考虑,困难群体的利益诉求也不能被忽视。

故事二:炭火烧起来,村民围坐在一起,西山村2020年第五十二次屋场会开起来了。屋场会请来了准备来村里投资的企业家,和大家讨论建民宿的事情。需要多少投资?村里人可以参与建设吗?以后能有多少就业岗位……一个个村民关心的问题,在大家的笑声中得到解答。去年的一次屋场会上,有村民提出用电泵引水上山,以解决人畜季节性缺水问题。但有村民质疑,电泵引水上山,尽管不用负担建设成本,但以后用电抽水,电费可能很高。为此,村民们争论不休。会后,扶贫工作队带着这些问题,在村里专门进行了走访调查,特别听取了一些熟悉山里情况老人的意见。一位老人提到村子的后山上有个废弃水库,漏水很多年,如果能把它修好,说不定能行。工作队实地考察后发现,利用旧水库投资小、维护易,的确可行。项目完工后,村民用水成本比原计划减少了一半,临近的村子也受益。

故事三:柳荫新区有不少群众是从高山地区易地搬迁来的,适应新环境还需要有个过程。“电梯怎么用?”“过马路为啥要看红绿灯?”入户走访过程中,柳荫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老朱发现,大家的许多困难都是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带来的。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有人提出了办“夜校”的想法。“夜校”办起来后,老朱和同事们精心准备课程,大到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小到城市生活常识、本地方言,凡是和搬迁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都找人来讲。每次上课,都要下足功夫,做充分的准备。民警讲交通规则、防骗知识,社区工作人员关注易地搬迁移民的衣食住行、生活小事,随迁干部鼓励大家放下乡情、主动拥抱新生活。一年多来,40多期“夜校”真正融入了搬迁群众生活的一点一滴,照亮了“新城里人”融入城市生活的路,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某报准备刊发“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报道,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为这个系列报道写一则编者按。(20分)

要求:主题明确,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编者按:近期,社会上涌现了许多基层工作者为民服务的事迹,本期“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报道将聚焦以下典型事迹:社区工作者小何主动学习手语,实现与听障居民顺利沟通,创建无声服务室,解决就业等难题,满足困难群体利益诉求;西山村扶贫工作队组织屋场会,不但能现场解答村民关心的问题,面对争议,还通过走访调查,听取群众意见,探寻成本更优、效益更好的方案;柳荫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老朱帮助易地搬迁群众适应新环境,创办夜校,邀请不同领域专业人士,讲解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帮助群众融入城市生活,拉近了干群关系。

接下来,本系列报道将持续关注、挖掘基层干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典型事迹,敬请垂注。


参考答案说明:(1)本题按照编者按的一般写法,写到了标题和正文。(2)本参考答案的内容方面,围绕着“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一主题,先进行了背景介绍;接着又介绍了“社区工作者小何”“西山村扶贫工作队”“柳荫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老朱”三个具体案例;最后进行了总结。形式方面,本参考答案做到了分段、分条撰写,整体上条理较为清晰。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