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科研】如果你是G市科技局的工作人员,请根据材料5中与会者的发言摘录,梳理G市科研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30分)

阅读数:87 文章字数:1990

近日,G市科技局举办圆桌论坛,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G市“如何有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以下是与会者的发言摘录。

市农科院叶研究员:我们以前曾直接找企业去做技术转化,但最后总碰到各种问题。科研人员如何了解产业现状和企业需求,成果转化如何服务产业发展,这始终是我们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我的研究方向是发酵技术,我们把最新的发酵技术引入果蔬加工领域,开发出高活性的果蔬发酵专用益生菌剂。我们的技术已经在4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成功开发了果汁、酸奶等产品,大受欢迎。我们成功的经验,主要是科研成果和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对接上了,不少科研成果转化不顺利,就是因为没有把准企业需求,科研成果跟产业发展脱节。

市社科院廖教授:我接触过不少科研人员,他们的很多研究成果是有产业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但没有去做转化,只是把论文发表作为第一目标。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还没有把科研成果转化纳入科研评价体系,有的虽然纳入了但权重较低,实际上还是把论文发表、课题申报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另外,据我了解,在科研成果转化中,有些单位对科研人员设置的收益比例明显过低,还附加了不少限制性条件,打击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报社记者张女士: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应涵盖三个元素,一是学术成果质量;二是技术经理人,这个指科研成果转化的中介人员;三是企业和资本。一个项目具备这三个元素,转化成功率是比较高的。据我了解,第二个元素是成果转化链条中的短板,这支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也不够高。科研人员创业、转化自己的科研成果,应该去找个经验丰富的技术经理人,这样可以避免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钻研一些自己不擅长、不太懂的东西,科研和转化毕竟属于不同的领域。说得大一点,就是要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通道和桥梁,培养高水平的技术经理人,搭建企业和科研机构沟通的平台。

青年学者苗博士:作为青年科研人员,我也渴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产品,既推动产业发展,自己也能获得回报和收益。但我们面对的现实问题是,评价体系主要是以学术论文、纵向科研项目为主,高校科研工作要跟着这个“指挥棒”走。我们很多老师常年埋头做研究、写论文,确实没有多少市场意识、产业意识,对产业发展方向和需求也不是很了解,如果有机构辅导一下就好了。我也看到有些成果转化失败的例子,投入的经费、智力、人力都打了水漂,我们也有一些顾虑,万一转化失败了怎么办?对我们而言,风险太大了。

某科技公司王经理:科研成果转化问题,我们企业也高度关注。企业更在意技术在产品应用中的性价比和市场前景,而不仅仅是技术的先进程度,做科研的老师应当注意这一点。高校的科研导向、评价体系确实要把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这个要素加进去,权重设置也要合理。可以让高校教师、研究生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深入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运营模式,把论文写在生产一线。

市科技局李处长:前段时间,中央、省、市先后出台了鼓励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文件,现在主要是政策落地的问题,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还没有及时出台具体实施办法。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督促和指导,推动他们及时出台相关规定。高校和科研机构要主动开展调查研究,根据最新的政策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抓紧出台科研成果转化的具体制度规定;也要加大宣传力度,为科研人员解疑答惑,把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用活用好,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鼓励校企共建创新联合体,也在规划建设科研成果统一交易平台,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更好服务产业发展。

如果你是G市科技局的工作人员,请根据材料5中与会者的发言摘录,梳理G市科研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30分)

要求:

1)问题梳理全面、准确;

2)对策建议合理、有针对性、具体明确;

3)紧扣材料,条理清晰;

4)篇幅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问题:1.科研与产业脱节。科研人员缺少市场、产业意识,不了解产业现状与企业需求,成果未对接市场。2.评价激励不足。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转化所占权重低;科研人员转化收益少、限制多、风险高;未出台鼓励转化具体实施办法。3.中介人才短缺。技术经理人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低。

对策1.促进科研产业对接。引入第三方机构辅导,高校师生深入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运营模式,结合实践研究;校企共建创新联合体,规划建设统一交易平台。2.优化评价激励机制。出台具体制度规定,提高转化权重和收益比例,简化限制;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加大宣传,解疑答惑。3.加强中介队伍建设。联合高校开设课程,培养人才;完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强化等级培训。


参考答案说明:本参考答案分为“问题”和“对策”两个部分。其中,“问题”部分从“科研与产业脱节”“评价激励不足”“中介人才短缺”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条撰写;“对策”部分针对问题,从“促进科研产业对接”“优化评级激励机制”“加强中介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各条要点之间在内容上相互并列,没有交叉。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