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文明】“文明之所以文明,就是因为它既容纳了现代的行为方式,也包容了传统的生活习惯。”请深入思考这句话,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阅读数:75 文章字数:2592

每天清晨,都会有一班特殊的列车,穿过昏暗的黎明与渐亮的晨光,从郊外开进即将忙碌起来的城市中心地带。

这班列车是C市轨道交通4号线石船至民安大道方向的首班车,因为主要乘客是来自C市渝北区石船镇的菜农,他们都背着装满红薯叶、辣椒、韭菜等新鲜蔬菜的背篓,所以这班列车也被称为“背篓专列”。

近段时间,这趟“背篓专列”在各大平台火爆出圈,“坐着地铁去卖菜”被众多网友称为城市快速发展中的“人间烟火气”。日前,C市《当代党员》杂志“民生”专栏工作人员小刘一行3人专门乘坐了一次“背篓专列”,以下是小刘的日志:

凌晨5点,我们从市区出发前往菜农们集中搭车的起点——石船站。到的时候,菜农们已在排队等待过安检了,因为背篓重,东西比较多,工作人员并没有要求他们将背篓放到安检传送带上,而是用手持式金属探测器进行安检。看到年纪大、行动缓慢的老人,他们会时不时搭把手或引导他们乘坐无障碍电梯。

“菜农一般是赶早摘的新鲜蔬菜,难免沾有露水或雨水,是否会因此带来不便,甚至被拒绝上车?”我们问安检人员。“抛洒滴漏,造成地面湿滑,影响清洁,这是难免的。就算没有他们,有时候也有这些问题。如果带上车的菜有气味、汁水,弄脏车厢,工作人员也会上前处理。”安检人员回答道。

6点30分,列车准时到站,菜农们熟练地进入车厢,将自己的背篓、菜篮放置在中间空道处后,便在就近的位置坐下。

我们找了挨着他们的空位坐下,正纳闷为何大家都聚在人比较多的这几节车厢。身旁的老人解释,“不懂了吧?坐在一块儿,大家好聊天,顺便了解一下最近卖菜的行情和收获。而且这样也免得挤到其他乘客,影响别人出行。”看我们拿着相机和笔记本,笑问是不是来采访他们的。

“对呀!我们今天要是没赶上这班车是不是就遇不上你们了?”我们问。

“卖菜要赶早,那自然要赶首班车。”老人说。

老人叫樊军,家住石船镇安置小区。去年1月起,老樊便开始进城卖菜。当时,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还没开通,老樊得先赶到镇上的公交车站,然后换乘3、4次才能到达市区的菜市场,单程需耗时近4小时。现在,老樊一般选择在洋河卖菜。他每天准时乘上4号线,再换乘1次就抵达洋河,只需70来分钟。在列车上,老樊感到很放松,因为车厢比公交车车厢更宽敞,不会因为背篓、菜篮挡其他乘客路而遭来“嫌弃”,也不用总是担心绊倒别人,带来安全隐患。“我以前做梦都想坐地铁去城里卖菜!”老樊对我们说,“我们是搭上时代发展的快车了。以前我们在镇上卖菜,人少,卖得慢,价格也低。同样的空心菜,在镇上1斤才卖1.5元,到了市区能卖3元。两三个小时就能卖完一大背篓,回家还能赶上吃午饭。”

当我们提及这趟“背篓专列”刷屏各大媒体时,坐在对面的一位乘客应道:“我也看到了,有很多人都在点赞。文明之所以文明,就是因为它既容纳了现代的行为方式,也包容了传统的生活习惯。”“我觉得这话说的很有道理,我听说有些地方是不允许菜农背着背篓上地铁的,说是怕弄脏地面,影响乘客观感和行车安全,又说是怕占座位、霸座,引起矛盾。但是公共交通本来就是为群众提供方便的,允许菜农乘坐地铁出行,既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也让我们在市区就能够买到新鲜实惠的蔬菜。”与她同行的乘客附和道。

“给定资料4”提到“文明之所以文明,就是因为它既容纳了现代的行为方式,也包容了传统的生活习惯。”请深入思考这句话,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立意明确,内容充实;

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城市文明的“现代性”和“烟火气”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和标志。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城市文明应该是以人的幸福为中心的文明。从整体而言,人类都在追求更优渥的物质条件、更便利的生活;但从个体角度来看,每个人的需求和感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又都是不同的。因此,城市的文明应当是包容的、多元的,让每个人都能够在其中获得满足和尊重。

在城市文明中,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的“现代性”与代表传统的“人间烟火气”,一个追求速度和秩序,一个关注温度和个体,二者看似格格不入,但实际上都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

毋庸置疑,“现代性”是城市文明最显著的特征,治理有序、运转高效、设施完善等,都是其体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现代性水平。“数字城市”等先进的社会治理方式,让城市决策更高效、治理更精细;城市机能的高效运转,能够让人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完成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城市中完善的设施,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体验,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可以说,在当下的中国,每一座城市的居民,都能切实感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都在城市的发展中受益。

但是在有些人的眼中,城市发展的速度和秩序,就是城市文明的唯一标准,乃至有些地方,不允许菜农上地铁、不允许摆摊,因为这不够“现代”,影响“秩序”。

恰恰相反,代表传统的“人间烟火气”也是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城市的温度和活力的重要来源。城市的发展,不能只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清早装满蔬菜的背篓、夜市里嘈杂的叫卖,也同样是城市的风景。山城重庆开通的“背篓专列”,一头连接乡村生计,一头连接城市需求,这是政府换位思考、人性化管理的智慧,也是城市烟火气的再现。“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烟火气”能够激活城市的神经末梢,是观察城市文明的一扇窗口,是城市张力和灵性的所在,一个失去“烟火气”的城市,往往会变得空洞、冷漠,缺乏生机和活力。真正文明的城市,既要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菜背篓”。

城市文明,可以也应当兼顾“速度”和“温度”,如何让“现代性”和“烟火气”融合,考验着城市治理者的“治慧”和担当。在宏观的战略布局上,通过先进的技术、科学的规划,保障城市的经济发展、秩序稳定,为市民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微观的民生福祉上,倾听市民的声音,满足他们的真实需求与期望,让他们找到归属感与幸福感,为城市的繁荣贡献力量。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教育,让关爱、尊重、包容成为每一个市民的共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城市文明的传播者与践行者,让身边的人都能感受到融融暖意。

电影《流浪地球2》有句打动人心的话:“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同理,脱离人性的城市文明亦属空谈。唯有速度与温情并存,秩序与人性相依,数字与情感交融,方可称得上真正的城市文明。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