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晚稻收割季,F县清兰镇莲花村稻田金黄、稻谷飘香,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种粮大户小林正驾驶着收割机,抢收今年刚成熟的晚稻。对于今年的收成,他充满了信心。2022年初,小林从F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了400多亩地,种植双季稻。“现在承租的农田都是成片成片的,无论是收割还是施肥都能更好地开展,成本也降低了不少,这多亏了镇上开展的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望向金黄色的稻田,小林心里美滋滋的。
改革前,小林承包的200亩地年年亏损,手里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因“越界”的问题,无法发挥最大效益,作业时还会与邻居发生矛盾。
N省全国乡村振兴先行先试的示范镇——清兰镇,位于F县东南部,因境内有清河与兰河在此交汇而得名,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碎片化、巴掌田、补丁田、人多地少等问题逐渐显露,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耕地抛荒撂荒隐患逐渐增多。
2021年,F县决定在清兰镇因地制宜,探索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进行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采取“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的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打破分散零碎,集中连片,小田变大田,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置换田块,将分散零碎的耕地集中到一起,实现一户一田或多户一田。推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农户以村集体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并进行数字化登记。经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包装、挂网、租赁,所得收益交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按入股份额分配,实现土地生产效益最大化。
“村里要回我的地了。”“村里不让我种地了。”“怎么实现土地数字化?岂不是把山林田土拱手让人?”《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一经下发,就在村里炸开了锅,村民反应强烈,他们担心山林、田土等进行数字化登记改革后,田地不再属于自己。
“新事物,不理解正常,重点要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F县司法局张局长说,“我们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普法志愿者,深入全县11个乡镇,通过屋场会、板凳会,对数字化土地改革开展专项法治宣传,重点宣讲《土地法》《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确保所有村法治宣讲全覆盖。”对于特别不理解的群众,工作人员逐一上门解疑释惑,尤其是对土地权属存在疑问的,告诉群众依靠信息技术和确权数据,可以回溯查询到以往承包土地的位置、面积,农民土地的承包权不会受到损害。对于不愿意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按照自愿原则,通过田亩置换的方式,保障其合法权益,消除农户顾虑。
F县政府如此重大的行政决策合不合法、程序合不合规定,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参考的当时,考验着F县司法局。F县司法局张局长介绍,“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为从源头上遏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县司法局协同县人大在《民法典》第339条和《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及《N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中找到政策制度依据,有力地证明了该改革项目的合法性。
“仅有原则性政策指导,县司法局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小刘与其他两名法制审查工作人员,全过程参与意见征集与采纳修改、外地经验收集、上级政策与指导意见收集等工作,逐词逐句反复研究。小刘说,在长达半年时间里,经历多轮讨论与修订,最终指导并审查通过《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F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管理办法(试行)》《F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F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办法(试行)》《F县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改革工作的建章立制提供了关键性的法治保障。“在F县土地数字化改革工作的各类文件审查工作中,县司法局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土地的性质、用途不改变、农村集体资产不流失。”张局长表示,镇级层面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由县司法局法制备案审查;镇级层面其他文件以及村规民约,由司法所法制审查,司法局予以指导。
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推动土地数字化改革,越来越多的村民签订《流转承诺书》。清兰镇李镇长回忆,改革之初,莲花村3个月就召开了70余场屋场会。“对过往遗留的土地纠纷,县司法局和清兰镇公共法律服务站,组织村法律顾问、村调解员逐一排查调解,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重大改革项目零投诉、零上访,为土地数字化改革扫清障碍。”
荷塘村法律顾问小沈说:“承包人公司认为合同都是政府统一制定的,肯定没有问题。但其实因承包人或项目的不同,合同内的具体条款也会不同。”在一次审查土地流转合同时,她发现双方自行约定流转30年的经营期,已超过了原承包期限,且时间越长土地的经营风险越大。小沈向当事人指出合同中权利义务不对等、违约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得到了承包人公司与村民的夸赞。“自改革之初,县司法局便推行了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为土地流转文书制作、合作社注册等提供精准公共法律服务,这一举措成效很大。”小沈说。
截至2023年初,F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共签订4685份流转合同,清兰镇2.4万亩水田由6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部承租,小田变成了大田,村民变成了股民,一幅现代农业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李镇长深有感触地说:“改革能顺利推进,法治保障是关键。”
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F县是如何在清兰镇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过程中做好法治保障工作的。(15分)
要求:
(1)全面、准确、有条理;
(2)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1.开展合法性审查。寻找政策制度依据,证明改革合法性;法制审查工作人员全过程参与,多轮讨论与修订,指导并审查通过各类文件;规范性文件司法局法制备案审查,其它文件司法所法制审查,司法局指导。
2.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深入基层,通过屋场会、板凳会,重点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确保所有村全覆盖;工作人员上门解疑释惑,重点解释土地权属问题;按照自愿原则,开展田亩置换,保障合法权益。
3.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村法律顾问、村调解员逐一排查调解,解决过往遗留的土地纠纷,实现零投诉、零上访,扫清改革障碍。
4.强化合同审核把关。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提供精准公共法律服务,审查、修改合同具体条款,确保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参考答案说明:本参考答案分别从“开展合法性审查”“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和“强化合同审核把关”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条撰写,各条要点之间在内容上相互并列,没有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