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提到“乡村档案,不仅是岁月留痕,也蕴藏着发展动能”。请你谈谈W市是怎样激发乡村档案蕴藏的发展动能的。(20分)

阅读数:80 文章字数:1890

如何让农民均等享受档案服务,W市走在了前面。作为全国第一批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治理试点地区,W市在乡村档案管理工作上探索了近十年。

目前,W市共有2166个行政村实行了“村档乡管”模式,占比73.4%,在此基础上建成了7家乡村档案馆。徽章档案、矾矿档案、蛮话档案……这些藏在乡村档案馆里的特色档案,成为了当地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

乡村档案,不仅是岁月留痕,也蕴藏着发展动能。

C县马武镇乡镇档案馆15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竟藏有10447件档案。马武镇党政办主任兼档案馆馆长小方说:“在农村,一份小小的档案可能是保障村民利益、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证据。”2016年,村社档案收集不齐、保管不当带来的突出矛盾问题就引起了档案部门的关注。自此,一场村级档案的整理工作在W市乡镇间探索启动。

2023年,马武镇档案馆建成投用。多年查询自己宅基地档案无果的王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又来查询,档案馆工作人员找到了一份1982年的老档案,里面就有王先生父亲的宅基地申请表和乡镇的批复。工作人员现场将相关材料复印给王先生,他家的宅基地终于有了合法身份。

在童溪镇档案馆,还收藏有当地非遗传承人捐赠的戏曲盔头等珍贵的实物档案。“实际上,实物档案具有不可复制性,代表一个地方的独特文化,是共同记忆的最好见证。”C县委办档案科唐科长说。

档案不一定要存在档案馆里,只要纳入档案管理,同样能发挥它的功能。在马武镇向阳村文博馆,每一件展品下面都贴了一个序列号。档案管理员给每一件实物档案贴上标签,然后存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无论实物档案保存的位置多偏远,均可一键知全貌。

矾石镇拥有600年明矾开采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矾矿衰微后,不少矿工带着采矿技艺走出去成长为企业家。矾石镇上有一家矾都矿石馆,里面收藏了600多件矿石样本,采集地遍布全国各地。这些矿石是由40多位矿老板从自己的矿山采集的,每一块矿石都记载了他们在外打拼的足迹,都在诉说一个创业故事。这些历史记忆连同实物档案一起,被纳入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纳入管理的实物档案是在外的年轻人了解家乡历史最全面、快捷的通道。“天光对应天亮,雪光对应黎明。”出自奎溪镇土话馆保存的《乡谈杂字》,这是一本翻译当地土语的方言工具书。它被录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后,人们可以随时查询,当地的方言文化得以更广泛传播。

R县曹回镇,当地把档案工作融入到省级研学项目建设中。以档案中提取的曹回“八大文化”为内核,打造了进士文化园、花灯公园等系列历史文化项目,串起了“档案故事”,还编辑出版了《曹氏家训》等曹回本土书籍,年均接待研学人员5万多人。

无独有偶,对历史档案的持续性发掘,赋予了C县矾石镇二次生命。矾石镇因明矾而兴,也因明矾而变,一度陷入沉寂。随后,矾石镇转型工业旅游开发,开启了申遗之路。当地组建团队,参考矾矿博物馆、矾都矿石馆等收藏的各类历史档案,编制了《矾矿申遗·工业文化旅游可行性报告》等申遗材料。2017年,矾石镇获评“国家工业遗产”,2020年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随着游客络绎而来,矾矿博物馆、矾都矿石馆也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和研学基地。

乡村档案让记忆留存,也凝聚人心。“民间最典型的档案是族谱。”唐科长认为,族谱的存在,有助于宗族团结,而用族谱档案可以凝聚各界力量。马武镇教育设施陈旧,优秀教师流失。2023年,为重振教育,镇里从档案室“乡贤档案”里找来全国各地的乡贤名单,发出求助,马武乡贤们积极响应,短短几个月捐赠了540万元。

一份份乡村档案的收集、整理、规范,也象征着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序发展。“档案,钩沉历史,也经纬当下。”唐科长表示,“我们常在思考,乡村档案管理应该发挥更多的价值。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发展、民生服务。”

“给定资料1”中提到“乡村档案,不仅是岁月留痕,也蕴藏着发展动能”。请你谈谈W市是怎样激发乡村档案蕴藏的发展动能的。(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1.规范管理。推行“村档乡管”,建成乡村档案馆,启动村级档案整理工作,保障村民利益、化解矛盾纠纷。

2.实体档案纳入管理。实物档案贴标签,存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随时查询,留存共同记忆。

3.驱动文旅融合。档案工作融入研学项目建设,打造历史文化项目,出版本土书籍;发掘历史档案,助力申遗、评选工作,打造网红打卡点和研学基地。

4.凝聚发展合力。用族谱、乡贤档案,凝聚各界力量,动员乡贤反哺乡村,助力解决发展难题。


参考答案说明:本参考答案从“规范管理”“实体档案纳入管理”“驱动文旅融合”“凝聚发展合力”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条撰写。各条答案要点之间在内容上相互并列,没有交叉。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