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A区居民小陈准备烧饭,打开水龙头,清冽的自来水哗哗流出。这股来自13公里外B县最大饮用水源保护地三合水库的清泉,让A区3个街道的16万人“解了渴”。同饮一库水,得益于两地的同城化发展。
A区和B县地域相连且同属C市,主城区相距不到20公里,A区人口众多、商贸发达,B县人文和生态资源丰富。2018年,在市政府主导下,两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推动同城化发展,推进了80余项合作。
B县中医院的骨科远近闻名,这两年,从A区到B县来看骨伤的患者明显增多了。A区商贸业发达,经常能看到成群结队的B县年轻人到A区逛街、消费。而B县的农家乐也很受A区居民欢迎,去年前往B县乡村游的A区游客占总量的50%。“这几年两地开通了城际公交,实现了高速公路免费互通,两地的互联互通还在进一步加速,未来将新建、提升改造3条道路。”A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0年4月,两地组织部门签署了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年轻干部互派挂职机制。现挂职A区文旅局副局长的B县青阳街道办马副主任在漫步A区文创街区时,想到青阳特色美食街,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两地各有优势,何不强强联手?”想到就干,他与同事合作,促成A区与B县召开文旅共建联席会议,积极推动两地开展“美食文创街区”旅游营销活动,协同打造县域消费目的地。
“这几年,A区高速发展对B县的辐射带动正在逐步增强,两地产业互补性、协调性还在加深。”B县孙县长表示,“2024年,B县制造业投资增长超过50%,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在A区新兴产业带动下,一批与其紧密关联的新能源项目相继落地B县,不仅完善了产业结构,也带动了装备制造、光伏光电、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投资。”
走进毗邻A区的B县黄龙工业园区,一栋栋现代化新厂房映入眼帘。近几年,该园区共落地企业218家,其中企业法人为A区籍的有86家。A区某面膜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2020年看准两地同城合作机遇,她在B县投资建起了新工厂。在市场需求带动下,A区和B县之间已经形成了面膜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紧密合作的生态圈。近期,两地的物流公司正积极谋划,在黄龙工业园区开展综合货运枢纽共建等项目。“我们在黄龙工业园建有物流仓库,在此集货后,可通过A区中欧班列、水运发往全世界。”A区某物流公司负责人说,在B县建仓成本低、发货效率高。
B县某商业小区因地理位置优越、价格适中,项目一开盘就吸引了500余户A区市民前来投资置业。“在A区赚钱,在B县生活。”在A区做服装生意的小江选择将家安在B县,生活成本低、舒适度高,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甜蜜。
今年,B县人社部门帮助推广A区的“找零工”App,将A区实时响应的零工招聘信息推送到B县用户手中,已帮助1000余名B县籍务工人员在A区找到了打短工的机会。B县人社局就业科负责人说,家住B县城乡接合部的邹先生,忙时在家务农,闲时出门打工。这几年A区对零工需求很多,打包的、配货的、装运的,有时一干就是十天半个月,增加了不少收入。
据统计,2019-2024年A区GDP增幅达31%,增幅高出B县约11个百分点。但在A区的带动下,B县二三产业协同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形成,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在C市9个区县中名列前茅,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虽然2024年A区GDP增速仍然高于B县,但两地增幅的差距,已由去年的1.6个百分点缩小到了1.1个百分点,目前“1+1>2”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请根据“给定资料1”,梳理概括A区与B县在推动同城化发展中的举措和成效。(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有概括性;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1.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享B县水库水源,解决A区饮水问题;开通城际公交,高速公路免费互通,促进居民来往。
2.人才协同发展。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年轻干部互派挂职机制,促成文旅共建联席会议召开,协同打造县域消费目的地。
3.产业互补协调。以A区高速发展辐射带动B县,构建上下游企业合作生态圈,带动新兴产业投资。
4.促进民生融合。开发找零工App,推动跨区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居民跨区置业,生活成本降低,舒适度提高。
最终,A区GDP增幅高,B县形成二三产业协同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势头强劲,构建“1+1>2”的区域发展格局。
参考答案说明:本参考答案先分别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人才协同发展”“产业互补协调”“促进民生融合”这四个方面给出了做法,再给出“整体成效”,各条答案要点之间在内容上互相并列,没有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