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梳理概括N市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有益探索。(20分)

阅读数:87 文章字数:1912

“这顶凉帽是我在2023年暑假跟师傅学着做的。他教我们编织凉帽的时候,还给我们讲凉帽民俗和客家历史。”恬恬自豪地说。来自华成区凉帽新村的恬恬亲手编织的客家凉帽在N市首届儿童友好博览会上引起了围观,大人小孩纷纷试戴合影。

凉帽新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村里有500余名儿童,占总人口的16%。在N市儿童友好空间改造工作之前,华成区城管局活力城中村项目负责人小青带领设计团队做了整体调研,发现诸如凉帽新村这样的城中村普遍存在空间狭小、安全隐患多、环境差、儿童游乐设施少等问题。

为此,设计团队重新整理了凉帽新村西侧人行道路,利用架空技术,将人行道从1米多宽的步道拓展出380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空间。“其中有一处红色的儿童无动力设施——空中乐园最受孩子欢迎。每天一放学,这里就会‘长满’孩子。”小青说,设施的顶是形似竹编的钢结构,契合了凉帽新村的竹编特色。“设计过程中,我们专门听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意见,尽量避免过度设计可能带来的千篇一律、剥夺孩子想象空间的问题。对孩子而言,随处有一滩水、一处沙、一个捉迷藏的空间,比安装一个固定的滑梯更友好。”

“以前接小孩子放学后就要寸步不离看着他,村里的车乱开乱停,小孩子跑来跑去很危险。现在孩子们都喜欢去空中乐园玩,我们都很放心。”一位孩子妈妈开心地说。“除了有形的友好空间,新村也为儿童打造了友好的文化空间。村里以市级非遗凉帽编织技艺为主题,定期举办科普、彩绘等亲子文化娱教活动,并融入趣味元素,引导孩子们感受和了解地方传统文化。不仅在凉帽新村,打造儿童友好空间已经成为N市2135个城中村改造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N市妇联刘主席表示。

“妈妈,流动图书馆大巴怎么开到这里来了!”看到儿童友好博览会场外停着的一辆彩绘大巴,安化区中心小学的一菡同学激动地说,“我已经从流动图书馆里借阅了快100本书了,上幼儿园开始看绘本,现在上小学看书,我会讲好多好多故事!每次大巴车开到家门口,我都约了好朋友一起上车挑选,我太喜欢流动图书馆了。”

“安化区城中村比较多,有的村没有条件建设图书馆,于是我们就用大巴车将书送到孩子身边。”安化区图书馆姚馆长说,“大巴车按社区路线走,每个小朋友一次可以借阅20本书,两个月内大巴车会循环回来,届时小朋友可以还书再借新书。”安化区流动图书馆自2020年在N市率先启用以来,已在8个社区和16所学校设置服务点,已累计投入儿童书籍11万余册,借阅量超过7万册次。

2022年,N市出台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地方标准《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南》,明确八个方面构建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一座移民城市,N市一直致力打造无户籍地域差异的均等化儿童公共服务体系,来了就是N市人,来了就是N市的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所有儿童。”N市妇联刘主席说。N市的医疗保险范围已覆盖全市中小学、托幼机构在册的儿童,3至6岁在园儿童均可享受健康成长补贴,每年有58万名孩子受益。51%的义务教育学位提供给了非本地户籍学生,使这些孩子作为与户籍学生平等的主体,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

截至2023年底,N市已建成市级儿童友好基地452个、友好公园1260座、儿童议事组织580个、社区儿童之家761个,建成母婴室1270间,基本实现公共场所全覆盖,创新推广移动母婴室,让儿童出行更为便利。

“去年,我们在湖华小学调研时,曾询问孩子们什么是‘儿童友好’,一位6年级学生想了想,说是‘尊重’。”N市妇联刘主席感慨地说,“八年来,N市正是学会了以‘一米’高度看城市,才把‘儿童友好’从一个概念变成现实。”

请根据“给定资料2”,梳理概括N市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有益探索。(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有概括性;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1.改造儿童友好公共服务空间。设计团队进行整体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整理人行道路,利用架空技术,拓展公共服务空间;规划设计融合当地特色,充分听取家长、孩子意见,提升空间趣味性。

2.打造儿童友好文化空间。依托当地文化资源,定期举办文化娱教活动,融入趣味元素,引导孩子们感受和了解地方传统文化;设置流动图书馆和服务点,送书进社区和学校,为儿童提供循环借阅服务。

3.构建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出台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地方标准,打造均等化儿童服务体系;医疗保险范围覆盖全市儿童,在园儿童享受健康成长补贴,非本地户籍学生平等享受义务教育,儿童综合服务设施及组织基本实现公共场所全覆盖。


参考答案说明:本参考答案从“改造儿童友好公共服务空间”“打造儿童友好文化空间”“构建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三个方面介绍了N市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有益探索。每条答案要点之间在内容上是并列关系,没有交叉。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