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文化】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指示,围绕“文化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文化创造助力奋进新征程”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40分)

阅读数:102 文章字数:2121

2024年11月22日,第五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长三角文博会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党委宣传部共同发起,从2018年开始举办至今。本届长三角文博会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核心主题,集中展示了文化产业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的新面貌,旨在构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的新动能。

今年,江苏展区以“数字先锋新动力”与“美好生活新消费”两大板块为核心,汇集全省63家优秀文化企业,奏响了一曲文化和科技、传统与现代、创新与传承的交响乐。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一批文化创意企业在文博会上崭露头角。在梵高写真馆,观众不仅能够近距离欣赏到梵高的艺术魅力,还能通过AI技术,现场生成梵高风格“自画像”;观众戴上XR眼镜,“穿越”回千年前的大唐,在数字世界中欣赏盛世大唐风采;“揽博南京”平台为城市文化数字化增添新动能;娱乐机器人携手VR技术、虚实交融的场景以及球幕数字影片等高科技手段,为现场观众带来了深度沉浸式的互动体验。

数据显示,2023年长三角地区规上文化企业达23955家,营业收入达44384亿元,占全国总量34.27%。在连续发布十六届的“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历届长三角地区文化企业上榜总数超过全国总量的1/3,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实力最雄厚、创新活力最旺盛、国际开放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清华大学《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则显示,2024年上半年,江苏省文化产业融资金额排名全国第一。截至目前,江苏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创成6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这是一块创新沃土,跨界与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活力源泉。2024年10月28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需要文化创新的有力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请根据“给定资料7”中…………“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指示,围绕“文化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文化创造助力奋进新征程”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参考给定资料,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4)篇幅10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以文化创新之笔,绘新质生产力蓝图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作为民族的精神内核,国家的灵魂血脉,在时代的浪潮中奔腾不息。…………强调“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文化发展指明方向。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当下,以文化创新赋能,用文化创造助力,方能在奋进新征程中奏响华彩乐章。

文化创新创造与数字技术深度交融,赋能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拓宽文化发展空间,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活力。从“数字兵马俑”借3D建模技术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秦代雕塑的精妙绝伦,到“线上国博展”凭高清直播带领观众探索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数字技术正重塑文化产业形态。当古老的敦煌壁画借助数字技术“飞”出洞窟,以高清影像、VR体验等形式呈现在全球观众眼前,不仅让文化瑰宝重焕生机,更开拓了线上文化消费市场,这正是文化与数字融合的生动注脚。数字技术打破了时空局限,为文化创新提供无限可能,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让文化产业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文化创新创造打破传统产业壁垒,与多领域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发展版图。文化的魅力在于其强大的渗透力和融合力。如今,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西安的“对诗潮玩”让诗词文化与古城旅游相得益彰;文化与体育融合,天津河西•哪吒文化体育嘉年华将体育赛事、文娱活动、商业消费联动,以“体育+文化”赋能经济;“文创+”模式遍地开花,故宫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结合,年销售额屡创新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这种跨界融合为各行业注入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新质生产力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创新创造需要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从而实现人才、资金等要素的集聚,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土壤。在现实发展进程中,诸多地区已然深刻认识到这一关键要点,以扬州市为例,当地着力打造“大运河青年文创”品牌,精心构建“运河青创”生态体系,为青年文创企业量身定制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成功吸引众多人才投身文创产业。政府积极作为,出台利好政策,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全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使资本不断流入,加速人才汇聚。人才倾献智慧,资金注入动力,在优越政策环境的催化下,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夯实根基,助力其结出累累硕果。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以文化创新为笔,饱蘸新质生产力的墨汁,以文化创造为纸,承载奋进的力量,定能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画卷。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