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发展壮大传统技艺,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S市乡村振兴局组织调研组,对本市传统技艺发展情况展开调研。
尽管是周末,B县木雕文创园里仍在开足马力生产。园区的李副主任介绍,做木雕,工人收入比较可观,每天工资不低于500元,还包吃住,如今B县“雕客”群体已有11万人,散布在全国各地。
“这些年市场变化了,以前的小型工艺品市场萎缩,现在转向工程类,比如城市景观、寺庙建筑、乡村浮雕墙等等。传统的‘雕客’,其技艺都是代代相传,技术手法和审美风格都偏于传统,遇到现代雕刻,往往会面临一些尴尬,要么是理解不了艺术家的设计不敢接招,要么做出来的产品与原设计有偏离。更关键的是,没有专业知识,他们自己也没法搞设计,一个项目里面设计的利润能占到30%-40%呢。”李副主任说。
近年来,B县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每年都能培养出大批毕业生,28岁的黎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16岁起就跟父亲学习雕刻技艺的他看到了父辈的局限:“很多时候搞不懂那个设计图,又不想丢单子,只能找会做的来搭伙干。”为了突破这些局限,黎光格外重视学习,毕业后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到其他省市学习、取经。在山东,他看到了数字雕刻技术的先进;在河北,他发现了雕刻产品的多样化;在美术学院,他进行了现代雕刻知识的学习。
2020年,黎光引入数字雕刻设备,将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成本降低30%左右,订单越接越多。“今年夏天在美院学习了3个月,我现在已经能自己做设计了。”黎光说,目前他看好庭院美化市场,准备先开发一套产品,现已完成了3个产品的设计图。
C县织锦的代表性传承人郭红则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2019年,在C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郭红组建了C县织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县妇联组织绣娘培训,在带动农村妇女就业的同时,也为C县织锦的传承培养了队伍,目前公司签约绣娘已有300余人。改进和宣传C县织锦,推广“太阳花”品牌,是郭红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产业基础有了,但同类型的产品特别多,因此,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讲好我们的织锦故事,进行品牌化营销。”郭红说。
郭红极其重视产品创新,培养了5名设计师,在保留原技艺、文化不变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分析,及时掌握流行趋势和人们的审美偏好,并运用数字技术改进工艺,C县织锦产品颜色、图案更精美,风格也越来越多元化。目前,公司销售产品中原创占比高达95%。“当然,不管怎么变,传统工艺才是这个产业的魂,现代工艺只是辅助手段,只有合理区分、有机结合,才能在保留传统工艺独特韵味的同时,借助现代工艺让老技艺焕发新生。”郭红说。
时值正午,调研组来到D县藤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顺工作的合作社,大到桌椅、小到瓶篓,各色藤编产品琳琅满目,它们大都出自这位农民之手。
“D县藤编有100多种编织技法,编这样一个小筐就要36道工序。”陈顺有一双大手,新伤压旧痕,手指已磨出老茧。一捏起藤条,他的手指就仿佛轻盈起舞,不一会儿,散落的根根藤条便被编成各式花纹。“7岁起就跟父亲学习藤编,以前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会些藤编手艺,但如今坚持做的人不多了。”陈顺说,“藤编是我们的乡村记忆,把它传承好,对乡村振兴也很有好处。”
为藤编寻个好市场,是陈顺几十年来的梦想,儿子陈凯帮他实现了。2017年,陈凯开起网店帮助父亲卖藤编,把深山里的农家手工艺品推向全国,甚至海外。现在陈凯已组建了一支“95后”电商团队负责线上销售。“非遗产品上了网,根本不愁卖!去年‘双11’,仅一天线上销售额就突破了20万元。”陈凯说。
清晨6点,家住E县百家镇的王海准时走出家门,将一张张薄如纸、色如金、韧如绸的干豆腐撇到开往县城的货车上。一个小时后,这些印有“百家镇”字样的干豆腐就被送进了县里的超市。再过上几个小时,这些干豆腐就将变成一道道菜肴,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这便是在当地颇有名气的“百家干豆腐”。
2018年,王海成立了百家镇手工干豆腐厂,平均每天生产干豆腐1500多斤,一年的营业额达到400多万元,带动周边村民也加入豆腐生产加工行业,每年帮助乡亲增收100余万元。
这几年来,王海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制作干豆腐的手艺更精湛,如何在工具上进行改良,使干豆腐的口感更加细腻,满足更多人的口味,打开更大的销路。
“嗤嗤……嗤嗤……”在F县牛湾村,箍桶40余年的周师傅正在给一个木桶进行打磨。在店里的一角,堆放着他最近做的面桶、盒子盘、斗、锅盖等箍桶制品。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进步,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以前家家必备的笨重木桶逐渐被人们用塑料桶或不锈钢桶取代,从事箍桶匠这个职业的人也逐渐减少。谈及箍桶技艺的传承,周师傅遗憾他的儿子并没有继承他的手艺,“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这个,也定不下心。”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双巧手,在手机镜头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祥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90后”青年梦梦开始了网络直播。从冰墩墩、雪容融等年轻人喜爱的形象,到吉祥窗花、凤戏牡丹等传统的民俗题材,网友们如同“点菜”一般在评论区里提出创意。梦梦则通过剪纸将大家的想法一一呈现。
之前,梦梦在线下开剪纸店,到乡村、社区、企业举办剪纸沙龙或培训,但覆盖范围有限。在朋友的建议下,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开通了直播账号,刚开始直播时,梦梦还有些腼腆,但慢慢地,她学会了和网友互动,状态越来越自然。她会特意选取小纸片,方便网友看清作品全貌,还会边剪边讲解,比如龙要从鼻子开始剪,然后才是眼睛和头……她还时不时停下,方便大家截图学习。“我相信,在现代数字技术加持下,对传统技艺进行记录和还原,这门技艺就永远不会失传。”梦梦说。
“谁说年轻人不爱非遗了?其实,我们的热情高着呢!”梦梦感慨。如今,她的粉丝已有28万,很多年轻网友在她的影响下学习剪纸,在朋友圈里晒作品,还发私信请她指导。
假如你是S市乡村振兴局调研组成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就S市如何支持传统技艺发展,写一份工作建议。(25分)
要求:
(1)内容全面,条理清晰;
(2)所提建议有针对性、可行性;
(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关于S市支持传统技艺发展的工作建议
为发展壮大传统技艺,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调研组深入调研后提出如下建议:
一、重视培训,满足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开展职业教育,引导从业者到发达地区学习、取经,引入数字设备,突破设计局限,降本增效,提升利润。
二、产业化、创新化发展。组建公司,培养队伍,以签约形式带动就业;加强改进和宣传,强化品牌推广与营销;运用数字技术与现代工艺,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创新产品,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三、扩大销路,促进增收。组建电商团队,进行线上销售;建厂扩产,不断改良技艺,提高知名度,对接超市,提升销量,带动村民加入。
四、推广直播,提升吸引力。引导手艺人通过直播宣传传统技艺与文化,邀请网友互动,用现代数字技术记录和还原传统技艺,吸引年轻人。
参考答案说明:(1)格式方面,本参考答案写到了“标题”“正文”两个部分。(2)正文部分,一方面从内容上来看,本参考答案的开头先介绍了S市支持传统技艺发展的背景,接着主体部分围绕“重视培训,满足市场需求”“产业化、创新化发展”“扩大销路,促进增收”“推广直播,提升吸引力”这四个方面介绍了S市支持传统技艺发展的建议。另一方面,形式上,本参考答案做到了分段、分条撰写,整体上条理较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