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应急】梳理N市民间救援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实现N市民间救援组织良性发展提出建议。(25分)

阅读数:88 文章字数:2180

近年来,洪水、火灾、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漂流、穿越、极限越野等挑战性强的运动也越来越受到大众追捧,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增加,这些都让救援力量疲于应对。

作为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的重要补充,民间救援组织正逐渐走入大众视野,N市汇爱救援队创始人虎哥介绍,一支中等规模的救援队,仅装备费用一项,一年就得30多万。目前民间救援组织的经费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政府部门购买服务,二是企业和个人捐助。虎哥表示,尽管救援队也承接了一些政府购买的服务,一年仍有20万左右的资金缺口。政府采购的往往是服务于特定活动的项目,但民间救援组织大量的成本消耗是在活动之外,比如采购装备、组织训练、购买保险,以及在自发参与救援活动中的各项开销。

而在捐助方面,只有大灾来临的时候,企业、基金会、个人才比较愿意资助民间救援行动,这是目前公益筹款领域所面临的一个困境。公众更愿意把钱捐给让孩子吃饭、上学这些接近平常人生活体验的公益项目,很少有人支持平时基本看不到、也不太了解具体怎么运作的民间救援组织。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在平时也愿意资助民间救援的公益组织,即便是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想要为民间救援组织筹措经费也很难。由于民间救援组织的公益性质,整个运行中所有花费除了少量的政府购买和社会捐助,其余的资金缺口都要靠队员自掏腰包补足,因此,探索一条自我造血之路才是长久之计。N市星火救援队队员李金曾提出,以救援队为主体出资筹建企业,通过企业的盈利反哺救援队,并就此咨询民政和市场监管部门,答复却是国内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N市一位政协委员曾建议,政府应当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专项资金”中给予民间救援组织一定比例的合理补偿。但政府的补贴、补偿不可能很多,大概率覆盖不了这样多的民间救援组织。

目前,一些民间救援队是在当地企业支持下存活下来的,甚至不少救援队的创始人就是企业主。N市芒果救援队的创始人老雷就是一位物流公司的老板。“我们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基本上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志愿者出人、出时间来做公益,我不能再叫他们出钱。”老雷说,因为几乎包办了每次救援行动的各类费用,他被队友们称为“财神”。但是,为民间救援队输血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数量也相当有限。

“我父母一直不大同意我参与救援,觉得我还是个‘宝宝’,怎么能去救援别人?我都是瞒着家里人参加救援活动。”N市独行者救援队的小马说。同时,对于上班一族的救援队员来说,如果请假去参与救援,即便不被单位领导批评,也会留下工作不上心的印象。

N市社科院王研究员认为,公众是民间救援组织最大的受益者,一个成熟社会不仅需要专业的公益组织,也需要有能认同他们价值、并愿意为之埋单的民众。“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各有所长、社会应急救援力量有效辅助、基层应急救援力量有效覆盖”是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目标,对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参与抢险救援工作应作出制度性安排。

救不救人?谁来救?谁为民间救援行动承担风险?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N市蛟龙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祝元说:“我们去民政局申办相关手续,但是像我们这样的团队没有具体的业务主管单位,所以迟迟办不下来,我们救援队干啥都受限。”另外,据相关律师介绍,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对于民间救援行动中出现的人身事故责任认定不明确,意外伤害险和户外专门领域保险、抚恤金等救济制度不完善,政府与民间救援组织的合作缺乏法律保障。

救援队员万一有伤亡怎么办?救援队大都由志愿者组成,只有部分救援队员自掏腰包上保险,而这份保险还不是专业的救援险。为此,几支救援队都跑过多家保险公司,但没有一家推出专业救援险。专业险种的缺失意味着队员万一发生意外,只能自己承担后果。

回想这几年救援队的经历,祝元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民间救援队也需要被‘救援’”。

假如你是N市应急管理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2”,梳理N市民间救援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实现N市民间救援组织良性发展提出建议。(25分)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

2)所提建议有针对性、可行性;

3)准确简明,条理清晰;

4)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问题:1.经费紧张。政府购买服务费用无法覆盖日常开销;企业和个人等日常捐助意愿低。2.缺少社会支持和认可。民众不了解,对民间救援组织的价值认同低。3.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不足。制度不完善,注册、开展工作难;救济制度不完善,救援行动风险高,政府与民间救援组织合作缺乏法律保障。4.保险制度不完善。未设置强制保险制度;保险公司未设置专业险种。

建议:1.加大对民间救援组织的经费支持。政府完善购买服务的项目、细则,科学提高支付费用;设立“应急专项资金”,给予补偿;通过税收、政策等手段鼓励企业资助;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个人捐助意愿;探索试点救援队为主体出资建企,盈利反哺救援队的模式。2.呼吁社会关注,提高认可度。通过线上线下等途径持续宣传民间救援组织,突出正面典型,定期举办救援培训活动,让公众持续关注民间救援,提升价值认同。3.完善法律,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制度,对登记注册、救援补偿、各方责任等作出制度性安排,对应急救援行动进行规范引导,为政府与民间救援组织合作提供法律依据。4.完善保险制度。设置强制险,由救援队出资,统一为队员购买保险;政府引导保险公司增设专业救援险,做好保障工作。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