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省法院拟在微信公众号“基层巡礼”栏目介绍D市设立“共享法庭”的经验,请根据“给定资料4”,以“法庭映初心·法官在行动”为题,写一篇宣传稿。(30分)

阅读数:80 文章字数:2392

D市,“共享法庭”应用已成为常态。截至目前,D市法院已在全市设立425个“共享法庭”,实现“共享法庭”在辖区所有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其中包括49个特设“共享法庭”,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全流程司法服务,形成了全域共建、全业惠及、全龄贯通的“共享法庭”新格局。“共享法庭”不仅仅是一种有形的庭审活动,更是一种服务理念和服务机制的体现。

社区居民李大爷是位独居老人,因摔伤无法按时到法院参加庭审,老人的侄子联系到了承办此案的温法官寻求解决办法。考虑到李大爷身体情况,如不能及时开庭可能对老人的权益造成影响,温法官安排李大爷通过他所在社区的“共享法庭”参与在线庭审。庭审过程十分顺利,随着法槌落下,李大爷也舒了一口气。

D市L县新立镇某村村民闹了矛盾,村委协调不了,通过“共享法庭”邀请镇法庭陈法官在线指导调解。经过陈法官释法明理,一场纠纷得到平息。陈法官还录制、保存了这次在线指导的视频,组织其他村的村干部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同类问题。

云上“共享法庭”是由D市法院统一调度、全域共享的数字化庭审场所。它不仅可以审理案件,还可以发挥跨域沟通、修复亲情等多方面作用。目前,D市各级法院的云上“共享法庭”共有111个,并延伸到律所、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种场所。

D市H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山地多、群众居住分散,部分地区群众有诉讼需求,但是到县城法院路途较远,需求难以满足。2022年5月以来,H县人民法院抓住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的契机,先后在芳林乡等五个乡镇设立“共享法庭”。对于更偏远的地方,就把临时法庭设到农家院里。

在毛庄村,高粱红遍田间地头。不远处,几位法官背着国徽与数字巡回审判包,徒步行走在乡间小道上。来到当事人家门口,一行人拿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装备,迅速布置好“法庭”。“现在开庭!”随着法槌敲响,一起赡养纠纷案在院坝里正式开庭。最终,在法官的积极调解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法官现场出具了调解书,签下调解书,老人开心地向法官说:“高粱红了,法官来了,矛盾没了!”一个审判包加上几把桌椅,就地搭起的临时法庭虽然简易,诠释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为民情怀。

去年以来,具备AI身份识别、5G直播等功能的“车载便民法庭3.0版”,频频驶入D市街镇村社,将诉讼调解、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以车辆流动式服务有效弥补了传统法庭定点式服务的先天不足,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到家的法庭”。2022年,在省法院组织的人民法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中,“车载便民法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

D市民营经济发达,市场主体众多,为了给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指导,2022年4月,D市法院通过设在铁马镇商会的“共享法庭”,组织辖区企业家观看D市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让企业家们对知识产权保护有了新感受。5月,制作了《“共享法庭”服务企业专刊(劳动争议专题)》,通过司法数据和真实案例,为企业如何规范用工提出建议。“原来看似微不足道,其中竟隐藏着这么多诉讼风险,真是受益匪浅……”企业家们说。

三河区法院还依托“共享法庭”法律服务平台,以点带面引入政府、企业、高校、行业领域专家学者等参与孵化器平台建设,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精准对接,让孵化器中守法诚信企业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促进创新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全面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依托“共享法庭”,D市法院还将司法力量延伸到基层最末梢,并在帮助社会“最有需要”的群体方面,做出了不少有益探索。如联合D市妇联在“家事微调”机制基础上设立“共享法庭”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服务站,探索婚姻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还入选了省示范“共享法庭”。

“共享法庭”依托互联网技术,以“一根网线、一块屏”为标准配置,集成D市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人民法院网上保全系统、D市法院诉讼服务网等平台,引入教科、司法、公安、行业协会等多元解决纠纷的力量,实现在线调解、网上立案、法治宣传等功能,为企业提供“近在咫尺”的便捷高效诉讼服务。截至目前,先后开展法律咨询30余场,帮助18家企业完善合同40余项,开展企业“法律体检”23次,发出风险提示63条。

省法院拟在微信公众号“基层巡礼”栏目介绍D市设立“共享法庭”的经验,请根据“给定资料4”,以“法庭映初心·法官在行动”为题,写一篇宣传稿。(30分)

要求:

1)紧扣资料,主题明确;

2)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不超过600字。

参考答案

法庭映初心·法官在行动


D市法院在全市设立425个“共享法庭”,实现辖区镇、村全覆盖,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全流程司法服务,形成全域共建、全业惠及、全龄贯通的新格局。“共享法庭”不仅是有形的庭审活动,更是服务理念和服务机制的体现。

打造云上“共享法庭”,提供便捷的诉讼服务。D市法院统一调度,打造全域共享的数字化庭审场所,并延伸到律所、乡镇等多种场所。它可以在线审理案件,及时解决纠纷诉讼,还可以实现跨域沟通、修复亲情等作用。

强化智慧服务,打造“到家的法庭”。为法官配备数字巡回审判包,方便搭建临时法庭,为偏远山村带去法律服务;创新开设“车载便民法庭”,以车辆流动式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延伸司法力量,助力基层治理。依托“共享法庭”,D市法院将司法力量延伸到基层,帮助社会“最有需要”的群体。如联合D市妇联在“家事微调”机制基础上设立“共享法庭”,探索婚姻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

提供多元化法律指导,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共享法庭”在商会开设,帮助企业知法守法用法;引入多主体资源,参与孵化器平台建设,实现资源精准对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集成法院各类平台,引入多元解决纠纷的力量,实现在线调解等功能,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

法庭映初心,法官在行动,“共享法庭”为民路上永不停。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