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卫生】假如你是D市卫健委调研组成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无陪护病房”试点情况,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提纲)。(25分)

阅读数:86 文章字数:2234

“一人住院,全家忙得团团转”,这是很多患者住院、家人陪护的真实写照。为了让患者得到专业细致的照护,减轻家属负担,两年前,D市卫健委决定在第四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

“无陪护病房”就是由接受专业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实现无家属陪护。“与传统的‘一对一’聘用护工模式不同,我们医院无陪护病房的护理团队均来自医院公开招标的第三方专业护理服务机构,接受医院和公司的管理和监督,我们还会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他们的专业性更强,服务意识更好。目前我们医院已配备了200多名专职护理人员,服务于除儿科之外的所有科室,无陪护病房病人满意度达90%以上。”医院的张副院长说。

“以前家属和护工往往不了解针对专科的专业护理方法,遇到问题就喊护士,现在无陪护病房的护理员都是医院统一从第三方公司签约过来的,有十几个人固定在我们科室。结合科室特点,对他们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专科护理技能升级培训。他们的加入,减轻了护士的非护理工作负担,能让护士省出更多精力,配合医生进行病情后期治疗方面的管理。”骨科的护士长说。

走进D市第四医院心内科病房,生活护理员正在给舒奶奶洗脸、擦身,还时不时地与她拉拉家常、聊聊天。“以前一住院就要麻烦女儿,看着她耽误工作,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我心里特别过意不去。”听说第四医院有无陪护病房,舒奶奶决定试一试。问到感受如何,舒奶奶满意地说:“比我女儿照顾得还精心!”

“在无陪护病房开设前,我是在不同科室之间接患者和家属的单子,对患者情况不熟悉,对各科室的专业护理技能也不熟练。”在心血管外科无陪护病房工作了两年的护理员说,“如今就固定在心血管外科,对每位患者的治疗都心中有数。”

两年来,D市第四医院的无陪护病房收获了很多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感谢。基于已有经验,能否将无陪护模式逐步在全市铺开,还需要结合实际进行研究。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团队是医院的一支主力军,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力量。“目前,从我们聘任的医疗护理员情况看,主体是‘4050’人员,平均年龄5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占比为93.3%,总体上说,市场更需要大量年轻的学历高、具有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的高水平专业护理人才。但是,年轻一代多嫌护理员挣得少、干活脏、不体面,没人愿意干。与需求激增相比,愿意做护理员的人甚至有减少的趋势。”医务室谭主任说。

“要不是找不到其他活儿干,谁愿意在这里干这个又脏又累、伺候人被人瞧不起的活儿?”呼吸科无陪护病房的护理员说,“有的家属挑剔还特别多,委屈着呢!年轻人不愿意干,还因为这活儿没啥前途。哪怕是个泥瓦匠也能评个工人技师,这活儿干好干坏也没个标准,都是按天算钱。”

“照护生病的父母是孝顺的体现,要是老人住院都不来照顾,那要子女干啥?不怕别人笑话吗?护理人员照顾得再好,老人大多也希望有子女的陪伴,亲人的精神慰藉也绝对是外人无法替代的。”在病房照看父亲的小马说。

“我听说过这个无陪护病房,但是没敢用。之前,我从那个病房路过时曾看见一个护工正在玩手机。病人跟她说话,她像没听见一样。这些人都是医院从第三方聘来的,不是正式员工,说是医院负责监管,可是医院哪有条件监控她们?怎么对患者,还不是全凭良心?就算有问题投诉,对患者的损害不也造成了!人都不是医院的,医院会负什么责任?万一出个医疗纠纷,官司都没法儿打。”陪护母亲的小孙说。

王奶奶是一位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瘫痪患者,需要全天护理,看着她女儿忙前忙后,身心憔悴,有人向她推荐了医院的无陪护病房。“无陪护病房的护理费用是每天120元,虽比聘用一对一的护工便宜,但像我们这种经济不宽裕的家庭也承担不起。”王奶奶说。

“我们医院采取的方式是向第三方公司购买服务,再向患者收取费用。医院给予适当的补贴。不过,从开始试点无陪护项目到现在,我们医院这个项目亏损了800多万元。我听说,有些省份是通过医保付费,无陪护病房费用按试点医院收费标准的70%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家属只需要支付三成费用,如果那样的话,我估计绝大多数家庭都能接受,医院的负担也会减轻不少。”医院党委刘书记说。

假如你是D市卫健委调研组成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无陪护病房”试点情况,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提纲)。(25分)

要求:

1)紧扣材料,内容全面;

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3)字数400-500字。

参考答案

关于“无陪护病房”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提纲


一、背景:卫健委于两年前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现走访医生、护士、病患等各方人员,开展调研。

二、做法:公开招标,医院和公司管理监督,开展培训,提升专业性和服务意识,配备200多名专职护理人员。

三、成效:提升了照护水平,患者满意度高,减轻了护士和家属负担。

四、问题:1.团队水平偏低。护理人员年纪大,学历低,专业素养差;行业标准缺失,无法吸引年轻人才。2.服务监管乏力。医院没有条件监控,服务只凭良心,追责困难。3.经济负担重。经济不宽裕家庭难以承担,试点医院亏损严重。4.情感需求矛盾。护理员无法替代亲人的陪伴和精神慰藉。

五、建议:1.打造高水平、年轻化队伍。提高待遇与社会认可度,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完善评定、晋升体系,吸引年轻人才。2.保障服务质量。医院完善监管制度,明确责任划分,培养护理员的敬业精神。3.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提升医保支付比例,减轻患者及医院负担。4.引导亲属常来探望。提供陪伴和精神慰藉,满足病患精神需求。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